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1)

今年的白玉兰奖,依旧是诸多佳片并驱争先。立足于时代精神的作品叫好又叫座,匠心打造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无疑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深入新职场环境、记录当代青年人奋斗的《创业时代》、展现归国青年热血的《归去来》;聚焦“小家”的《都挺好》直击社会痛点,引发观众诸多共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改编创新,清新别致。而两部书写改革开放浪潮下小人物发展史的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大江大河》,更是将时代精神的改革与创新展现得尤为生动。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2)

其中,以一位普通女人为着力点,描绘从1955年至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北京历史的《正阳门下小女人》,正是出自同样以“京味儿”深获观众认可的电视剧《情满四合院》的编剧王之理之手。

这位老北京人写的北京故事,让观众窥见真实的北京风貌,人间真情。而正是通过编剧对人性的透彻理解、平实讲述,准确的现实把握,才能由小及大,使得剧作由普通人命运连接出历史变迁,令作品深入人心。

北京人写北京事 “京味儿”品出“人情味儿”

《正阳门下小女人》是编剧王之理与导演刘家成合作的第四部作品,此前的《傻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被称为“京城三部曲”获得业内盛誉。“三部曲”不仅是因为故事的背景都在北京,更重要的是这三部作品呈现出的“真”一脉相承,让本地人感觉滋味地道,而全国的观众也都可以从人物身上映照社会现实,通过非脸谱化的创作和呈现,获得回忆与思考。

三部作品都将背景放在了改革开放前后,《傻春》中的赵素春起初经营饭店、服装店,后来从南方服装厂学会服装技术,回到家乡后投资办厂,因不懂得经营之道与各股东发生纠纷。她一路的发展,都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反应时代的变革。同时她又是一家九口的顶梁柱,不仅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含辛茹苦把弟妹们拉扯大,又在面临各种困难之时不离不弃,维持家庭团结。素春的付出与奉献,之所以引发观众的争论与共鸣,正是因为家庭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单位,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对家庭和睦的向往。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3)

而《情满四合院》正是《傻春》在拍摄到一半的时候,编剧突然迸发的灵感,同样背景,女主换成男主会如何?在《傻春》还未结束拍摄时,编剧王之理剧就将《情满四合院》的剧本创作完成。

与《傻春》相同的是,《情满四合院》依旧讲的是家人,不同的是它将背景放在极具北京特色的四合院里,“傻柱”何雨柱面对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更多的是住在一起的“邻里家人”。这一方天地有人来有人去,院内与院外是对照,鸡毛蒜皮与针锋相对中,留下的是北京人的局气和温暖。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4)

《正阳门下》则将个人与时代贴合得更为紧密,主角韩春明从捡破烂起家,最终涉足古玩收藏行当,同时学厨艺开酒楼,并将自己的生意疆土扩展到汽车、房地产、环保、建材等领域。韩春明内心的转变与时代的变迁产生碰撞和连接,跌宕起伏间留下的是普通人的选择与坚守。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5)

而《正阳门下小女人》可以说兼具了“京城三部曲”的特点。像《情满四合院》一样人物黑白难断各具特色,又像《傻春》一样以女性为主角,讲述一段创业的史诗。同时它作为《正阳门下》作品的第二部,依旧讲述的是在面临无数机遇和挑战的年代下,为人的底线和平凡人中的大气度、大格局。大时代浪潮成长下的人们,历经了生活与时代发展的变迁,而老北京王之理,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爱,都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中,履行着自己的文化使命。

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 用“人物”打动观众

一直以来,现实题材影视剧都备受关注,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类题材植根于真实生活,没有虚浮的偶像,也没有杜撰的传奇,有的只是普通人真实向上的精神力量。

“京城三部曲”中,每位主人公设定不同,各有缺点,却同样善良、温暖。赵素春“轴”,她被身边的人称之“傻老大”、“两半截”,开始连她父亲也不能理解。韩春明吊儿郎当又清高,其实是内心孤独的表现。何雨柱爱贪小便宜又贫,心直口快却难说出自己的真感受。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6)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7)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8)

编剧王之理的作品中,配角跟主角一样有血有肉,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的性格,他的选择及他的结局。非黑即白的评判标准,在王之理的作品中难以适用,而这也正是编剧在创作中注重艺术性与现实性统一的体现,人性中的善恶并存并伴随着事件暴露出来,这才是优秀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应当达到的标准。

在《情满四合院》中,秦淮茹的优柔寡断让她在起初错过了“傻柱”,娄晓娥的直爽果决最终也断送了她和“傻柱”的情缘。在《正阳门下小女人》中,范金有可爱又可怜,他不聪明,还要算计徐慧真,但当她真正有难时会挺身而出,有所担当。《正阳门下》韩春明的大大咧咧,有着北京“爷们儿”的大气。真正扎根在生活中的编剧,笔下的人物才能有腔有调让观众过目不忘,故事才能跌宕起伏又充满烟火气息。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9)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10)

与此同时,几部作品打动观众的,还是王之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人物塑造的功力。要写好一个故事,就得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王之理曾经提到:“作为编剧,你又得当老公,又得当老婆,还得当爹当妈,一会儿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来了,你都得变成他们,你才能写出来。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立在那儿,观众一看就进去了,进去了就跑不掉。”他认为必须成为他们才能够将观众抓住,他能够理解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的动机,并不单纯为了故事职能设置人物。

一位扎根在生活的好编剧理应如此。除了“京城三部曲”之外,王之理的作品《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也是极具文化内涵,该剧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新世纪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怀有崇高理想的大学生为实现自我,响应党中央号召奔赴三线建设,积极投身科研设计,为航天梦想付出青春的热血故事。这部剧走出“京城”,却依旧以小人物为切入点,通过对那一辈的年轻人的展现,令当代年轻人体会梦想的积极与热忱。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11)

王之理的最新作品《幸福中路》则是首次将故事背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延伸到当下,讲述几代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从天南海北西迁到大西北,励精图治打造出我国第一代军车的故事。上海人、北京人、东北人,一夜之间都成了西北人,时间荏苒,南腔北调,无形中都融进了热辣辣的关中新血脉中。故事展现了几代人为了国家、理想做出牺牲与奉献,聚焦一带一路,也展现了几代人在异地他乡的情感与触动,以及如何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其实幸福中路不仅仅是真实的地理坐标,更是寓意着中国人民在奔向幸福,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12)

《幸福中路》将从四十年,三代人的汇聚与融合中,讲述更多理智与情感的对撞,相信观众能够通过编剧的手,看到更多生动又复杂的人物。同时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能够看到中国的时代变革与心灵变迁史。

王之理在采访中曾经提到,他的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痕迹。的确,《情满四合院》的四合院是他的童年生活,《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是他的理想与抱负,《正阳门下》里有他热爱的北京人。他有信心跟合作者说:“我不允许别人改我的本子。”也是因为他知道真实的生活就应如此。在风云激荡、大浪淘沙的时代之路上,是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的人情冷暖,愿每位观众都能从中得到情感共鸣,找到思索的方向。

责编 | 竖

>>>编剧帮现诚邀特约撰稿人,如果您对编剧行业、影视产业有真知灼见,或想向行业吐露心声、分享心得,亦或擅长影评剧评,都欢迎您微信联系我们:bianjubang002

E N D

往日精彩内容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丨网络大电影编剧

《疯狂的外星人》编剧孙小杭丨编剧个税计算教程

第二届编剧嘉年华丨专访爱奇艺副总裁戴莹

创投新人扶植计划汇总丨围读剧本丨编剧合同

影视宣传、转载联系 ◇ bianjubang002

编剧经纪、剧本经纪业务联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百家号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简书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编剧如何塑造好的人物(大浪淘沙之路中)(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