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细究中华文字,详解文字内涵。

众者语: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天南地北,众心所向,素履以往,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做事以为人者,众助之;做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知者不语,语者不知,智者语迟,愚者话多。众语者皆如此。

我们常说,三人为众,从字形方面解析确实如此。

我们现在所写的众,是楷书的简体字,仅仅保留了三个“人”。其实从字体演变史来说,其正体字本作“眾”。

甲骨文的“众”字,上边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三个人,整个人的身体是弯腰劳作的状态,真的有点“锄禾日当午”烈日当空的样子了。

说文解字六种方法(说文解字众)(1)

说文解字六种方法(说文解字众)(2)

一:众语的“众”

国学里面,我们的“众”字代表了“儒释道”思想,即真善美。道家求真,佛家求善,儒家求美。

三人结众,三省吾身的修身习惯,在众语我们永远崇尚团队协作,众志成城,方能成事。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类作为社交群居物种,当以协同合作为己任,如果只是互相踩压只能导致更多的损失与浪费,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建和谐与和平。

人生社会:大到社会、家庭、个人。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足鼎立,和而不同。

众语学校:“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关系。

价值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个观点其实是需要遵守由大至小,由远及近的顺序的。天时、地利、人和也分别体现在我们的三人里面。

大禹治水,众语救人。古有论语,今有众语。

说文解字六种方法(说文解字众)(3)

二:古文中的“众”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谢灵运《山居赋》:“远僧有来,近众无阙。”

以上“众”为名词“许多人”的意思。

“三人为众”是个成语,出自《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意谓数目达到三人已不算少数,即可称为众人了,虽然难以都做继承人,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

说文解字六种方法(说文解字众)(4)

《后汉书·仲长统传》:“然则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

以上“众”为名词“百官;群臣”的意思。

《左传·昭公元年》:“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

《管子·轻重乙》:“谁能陷陈破众者赐之百金。”

以上“众”为名词“兵;军队”的意思。

《礼记·仲尼燕居》:“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

以上“众”为名词“诸事、万事”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以上“众”为形容词“多;许多”的意思。

《荀子·非相》:“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

以上“众”为形容词“广泛;普遍”的意思。

除了以上的可做名词、形容词以外,“众”还可做量词、动词、形容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众字的深意也需慢慢深究,wetalk众语国际的小伙伴们致力于研读国学文化,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提供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