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6日,江西省吉安市征兵办公室依托赣通码大数据平台,与征兵系统进行对接,通过数据比对,对3751名返乡大学生预征对象实施了精准动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数据对国防建设的意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数据对国防建设的意义(国防大数据背后的冷思考)

大数据对国防建设的意义

截至1月26日,江西省吉安市征兵办公室依托赣通码大数据平台,与征兵系统进行对接,通过数据比对,对3751名返乡大学生预征对象实施了精准动员。

“疫情防控期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通过‘赣通码’大数据平台,实时了解掌握外出人员的返乡情况。”该市征兵办公室主任禹爱中高兴地说。

自1月20日起,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武部联合区域网络运营商,从历下籍居民中筛选18到24周岁适龄青年以及45到65周岁关联人群,向他们的微信朋友圈有重点的推送征兵宣传广告,内容涵盖全国征兵网链接、参军报名咨询电话等相关信息。

“这是我们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征兵宣传的具体尝试。”历下区人武部政委李克介绍:“这种形式的征兵宣传效果很好,目前已累计向辖区6万名适龄青年和11万名家长进行了精准推送。”

纵观2021年春季征兵宣传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是亮点之一。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大数据技术运用探索越来越多,国防动员云、潜力数据库、人防云等,都是“国防 大数据”的生动实践。

浪潮在表面,潜流在深层。蓬勃开展的“国防 大数据”实践,有什么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怎样推动这项工作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如何提升先进信息技术对国防动员建设和备战打仗的贡献率?今天,本报记者向您呈现一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清思路。

大数据的特点在“大”,是否越大越好?

发展大数据要“应用为先”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10个关键科技趋势,分别是:在线购物与机器人配送、数字和无接触支付、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娱乐、供应链4.0、3D打印、机器人和无人机、5G信息通信技术。

疫情带来了社交阻隔,云端成为热词,由此带来了数据信息量的暴增。不少权威机构和专家预计,“后疫情时代”将是数据时代,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进一步融合,大数据将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之中。

对国防动员系统而言,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大数据的特点在“大”,但是是否越大越好?

中部地区某省曾是最早启动“智慧动员”建设的单位,近两年其建设步伐明显放缓。“搭建平台的前期,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搜集数据上,以为大数据就是数据越多越好,却忽略了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大数据本身,而是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只占数据总体的万分之一甚至更少。从这个角度说,大量的信息其实用处不大。”该省军区动员局马参谋感叹:“就国防动员单位而言,推动大数据建设,目标的确定才是重点,也就是确定‘大数据为我做什么’,而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搜集海量数据上。”

实际上,这种现象当时在省军区系统并不鲜见,一些地方的“智慧动员”建设因此被叫停。值得欣慰的是,在军委国防动员部的指导下,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发展大数据坚持牢固树立为战导向,更加注重“应用为先”。

思想观念上的破冰带来了国防动员领域的蝶变。

2020年8月15日,杭州人防管理服务平台正式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市大脑”系统上线。这是杭州市人防办依托“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的杭州“城市大脑”平台,在获取运用数据、提高防护能力方面的又一积极探索。随着探索的深入,人防警报设施、工程建设、指挥通信工作在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2020年11月9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武部从解决民兵政治教育难落实这个问题着手,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打造基于5G系统的民兵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深圳是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智慧城市,目前已孵化出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医疗等众多智慧民生业务。国防动员建设要借力东风实现提挡升级,民兵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就是我们在智慧动员领域的新探索。”福田区人武部部长李惟海说,平台建成后,实现了远程网络教育,解决城市民兵流动性大、普通民兵集中教育难落实的问题,集网络授课、网络答题、网络评分等功能于一体,用大数据分析全体民兵学习效果,切实掌握民兵队伍思想动态。

“国防动员单位并不具备大数据开发的能力,需要依托专业的大数据开发机构才能完成,所以国防动员单位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如何引导、协调和推广应用上,更多地发挥连接军地和监督员的作用。”江西省征兵办公室主任谢政仿告诉记者,近两年,他们在借助大数据推动征兵工作中,更注重的是动员理论研究,培养和强化征兵工作人员的“数据思维”。

今年该省吉安市依托赣通码大数据平台,进行精准征兵动员,就是一名征兵工作人员的建议。

不仅仅是征兵工作,吉安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晏圣林告诉记者,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他们依托国防动员数据信息系统,采取任务分解、数据挖掘、卫星定位等方式,统计分析出吉安市辖区内所有物资储备及民兵应急分队当前状态情况,包括实力数、在位数、可出动数等,并将这些数据精准提供给疫情防控指挥部,为其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大数据的亮点在“数”,是否万物皆数?

人是国防大数据建设关键

数字的发明,是人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产物。发现数字之间的某些关联,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据此作出了“万物皆数”的断言。

对战争而言,是否也是“万物皆数”?

通过对力量状况、储备物资、转(扩)产能力、演训水平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全面研判动员能力,掌握现实动员水平;通过对战场环境、敌情威胁、战争规模、作战目标等数据的挖掘,可以准确测算军事需求,做到有备于先;通过对敌我态势、作战损耗、急需资源、数量规模、质量要求等数据的加工,可以预测动员走向,科学作出决策。

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万物皆数”。

但从社会学角度看,所有数据说到底都是由“人”派生的。如果脱离人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本性,无限放大大数据的效应及其影响力,就可能本末倒置。

2017年盛夏的一个夜晚,雷雨刚过,陆军某旅炮兵营二连接到上级“炮兵连分散配置,实施精确打击”的命令。

转换炮兵专用气象参数、精确计算射击诸元、发射炮弹……动作精准娴熟的炮兵营二连官兵对此次射击任务充满信心。

然而,大家没有想到,导调组给出评估结果:目标毁伤率偏低。演习复盘,大家找到问题症结:天气变化,炮兵阵地没有及时更新气象数据,导致射击精度出现较大误差。

从那以后,该连干部骨干的指挥作业包里常备温度计,连队官兵也不再完全依赖战备数据,积极熟悉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作战参数,丰富自身实战经验。

江西省军区在推广智慧动员系统时,也重点强调“队伍的建立”。该省军区办公室参谋程君说:“2015年,我们以新余市为试点,将智慧动员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云端建立集潜力采集、动员指挥、应急救援等9类78个模块的云系统。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国防动员要牵手大数据,不仅需要军地深度融合的云系统,而且需要一支久经实战考验的智慧动员队伍,二者缺一不可。”

去年,江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省军区启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动员系统,动态更新全省1.8万余名民兵信息员上报的汛情灾害信息,为各级指挥组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2020年7月12日晚,永修县三角联圩发生溃堤,民兵信息员杨德志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县人武部指挥员迅速组织民兵前往救援,及时转移20余名受困群众。

2019年,按照军委国防动员部的安排部署,全国省、市、县三级普遍开展潜力调查业务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潜力调查人员。

“潜力调查出的是潜绩,不是显绩。”军委国防动员部业务部门负责人谈到,动员潜力调查工作虽然核心是数据,但潜力调查队伍的建强更为重要。

不仅是参与数据建设的队伍,湖北省汉川市人武部部长陈飞说:“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工作中时,也不能将数据作为评判工作的唯一标准。”

他举例:在开展征兵工作时,就不能过于注重云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不能仅从年龄、学历等数据判断兵员的优劣,面对面考察、上门调查的老传统不能丢,以此避免“思想退兵”现象的发生,并不断提升兵员素质和质量。

陈飞说:“如果人及其各类社会行为都仅仅被看作一个个数据符号,我们就很难从数据中解读出充满朝气、富有激情的人。”

大数据的基点在“据”,是否据实管用?

打破壁垒需要军地共同努力

同一辆车,交通运输部门统计数据是:车型、车主姓名、车身颜色等。交通战备部门需要的数据则是:车况、性能、承载量等。

一名适龄青年,社区统计数据是:姓名、身份证号、家庭地址等。征兵办公室则需要进一步了解该青年的思想动态、专业特长等。

标准不统一,融合共享就难。

近几年,贵州省大数据发展迅猛。该省交通战备办公室依托某本土企业,开发搭建了民用运力动员大数据平台,有效解决民用运力动员潜力调查难题。交通战备处处长翟隽在承担平台搭建任务之初,就着手破解数据参数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大数据不是用来做摆设的,更不是用来赶时髦的。数据融合本身就是为了应用,因此制定统一建设标准势在必行。”翟隽说。

平台的数据虽然主要来源于某企业的物流大数据中心,但是贵州省交通战备办公室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他们在广泛调研后,根据部队的需求,制定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存储运行标准,确保数据的高效流通。

如今贵州省的民用运力动员潜力实时掌控平台,可有效结合部队动员保障需求,分析现有运力潜力资源状况,筛选最优运力资源,为精确高效动员货车运力资源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包含政治、经济、科技、交通、卫生、兵员等多个专业和领域,涉及单位多、关联领域广。各部门习惯于“各自为战”,体系网络互不联通,各类潜力采集系统在架构、标准、数据等方面标准不一、格式不同,严重制约了国防动员效率。要打破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系统的信息壁垒,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例如,在2020年疫情防控初期,通过企业转产、扩产,全国口罩日产能、日产量一个月内分别增长5.2倍、12倍,但按照目前的统计调查方式,动员潜力数据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

2020年8月,军委国防动员部在内蒙古军区,采取军委机关、战区、省军区“三方联审”的办法,组织开展全国国防动员潜力数据资料集中会审。

“来之前信心十足,没想到问题仍然很多。”某省军区动员局参谋李毅说,原以为很保险的数据却在会审现场被挑出不少毛病:一些隧道、涵洞缺乏反映宽度和高度的数据;部分车辆、船舶没有具体载重量和舱门尺寸;一“件”药品到底是一箱还是一盒……

“少了关键参数,到时怎么用!”某战区一位数据工程师一语中的:潜力数据是为打仗服务的,不能为统计而统计。从2019年开始,军委国防动员部安排战区机关参加全国集中会审,潜力数据开始与用户直接面对面。

据悉,在军委国防动员部和战区的共同推动下,两年来各省(区、市)潜力数据质量普遍提高。2020年山东省数据总量比2019年多出40%,错误率控制在了0.1%以下。

军委国防动员部信息中心某室主任陈国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通过审核系统 人工审验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吉林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张文亮告诉记者,他们组织基层专武干部,实地核查辖区内的重要防护目标数据,多条错误坐标信息得以现场纠正。

内蒙古军区动员局参谋魏荣峰介绍,2019年、2020年,自治区国动委安排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等专业办公室悉数上阵、分兵把口,做到了专业数据由专业人员采集、专业人员审验,大大提高了数据准确率。在2020年8月的全国集中会审中,内蒙古自治区数据错误率不到0.2%。

军委国防动员部信息中心数据保障室助理工程师吴永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两年,我们在安徽省开展动员潜力信息交互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和省级30多个行业系统实现了潜力信息实时交互,但要实现国家层面与行业部门全覆盖、试点经验向各省(区、市)全域推广,还需要军地各级共同发力。”(本报记者 程荣 郭冬明)

来源: 中国国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