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14章精选句子及赏析(论语解读67言忠信)(1)

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解读:孔子重视“修己治人”,对言和行也提出了许多要求。“言忠信,行笃敬”,即说话要忠实诚信,行为要笃厚恭敬。就君子而言,言与行是不可分割的,说“言忠信”,行为也必定是忠信的;说“行笃敬”,言语也必然是笃敬的,所谓的言行一致就是这个意思。而且“言忠信”并不是通过“言”来表现的,尽管它打着“言”的招牌。何为“忠信”?说到的能做到才叫忠信,可见忠信只靠说是做不到的,必须要靠行动来配合。

孔子强调了“言忠信、行笃敬”的重要性,目的是希望子张能把这六个字作为座右铭,铭记在脑子中,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到行动上。孔子说,如果能做到这六个字,走到哪里都不怕,去到陌生的地方,也不必担心别人容不下你;如果做不到,那么就连亲近的人也会和你有隔阂,更别说那些陌生人了,这样的人简直无处容身。若能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说话做事都有底气,也能让人心服口服,自然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厚待;如果言而无信,说话自然没有人听,做事也没人响应,只能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忠信笃敬是全世界都欢迎的通行证,无往而不利。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令人厌恶。知道这种道理的人很多,真正做得到的却很少。 孔子告诉我们,站着的时候,好像看见面前出现忠信笃敬的提示;坐在车中时,有如这些警语都出现在车前的横木上。时时提醒自己,应该可以做到。

(一)忠信笃敬为什么广泛受到欢迎?因为这是人与人互信互赖的基础。人人如此,社会自然和谐,大家都得安宁。

(二)不忠实、不守信用的人,迟早出问题,令人不安。大家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这种人不受欢迎,是必然的。

(三)忠诚、信实、笃厚、谨敬,必须随时提高警觉,使自己产生自律的习惯。不需要外来的警惕,便能切实力行。

在现代社会,忠信笃敬同样重要,我们也需要注意做到这两点,应该像子张一样牢记圣人的教导,养成忠实诚信的习惯,表现出笃厚谨敬的行为,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