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那年大学暑假单人单车走天下,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北边的博格达峰山下的天池,换马爬山的前一夜宿在哈萨克人的毡房里,所谓毡房那是哈萨克人的叫法,其实也就是蒙古包。二十几年前的天山天池这边还挺荒凉,没有旅游设施,似开化未开化的局面,天池岸边只有散布的几处毡房。

主人有两个女儿,大的17岁,显得比我老成,小的15岁,长的不如姐姐好看,而且看上去比姐姐都大,我跟她俩聊得挺欢实,我教她们唱校园民谣,她们也给我唱民族歌曲,姐姐高兴了还倚在我肩膀,我也挺得意,蹭喝了不少她爸的奶酒。下山要走的时候,姐姐恋恋不舍的拉着我的手道了一声,差点让我泪奔:“住宿的费给我爸爸了没?”骑马的费之前我是亲自交到了她手上。

我把她给我的雪莲花回学校转献给了心仪已久的学妹,从此人家没搭理过我。

我当初只是学了一句问你好的哈萨克敬语,大约是“扎克西嘛”之类。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文字(哈萨克语启动由基里尔字母改为拉丁化进程)(1)

作为国内56个民族之一,在中国的哈萨克族人口为156万多人,数据来自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国新疆与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接壤,这个国家看名字就知道是以哈萨克人为主,哈萨克族有1100多万人口,他们与中国境内的哈萨克人都属一个民族。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居民普遍信奉伊斯兰教。

同其他很多草原游牧民族情况近似,哈萨克人的古代来源也比较复杂。主流观点认为,他们是由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塞种人、大月氏人以及后来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文字(哈萨克语启动由基里尔字母改为拉丁化进程)(2)

1456年,克烈汗率领族人从乌兹别克汗国分出,迁至楚河流域和塔拉斯河流域,建立的哈萨克汗国,被认为是近代哈萨克国家走出的第一步。

发展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哈萨克人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部族,分别是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这一段时期的哈萨克汗国受到了准噶尔部的侵扰,这个仇被清朝统治者给报了,乾隆时期,清廷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叛乱,收复新疆,中玉兹和大玉兹的几个部落选择了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安居下来,成为现今中国境内哈萨克族的先民。

18世纪中期,沙俄势力抵达该地区,与清朝的交锋一直进行了一百多年,清朝被沙俄强取豪夺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以最先被沙俄吞并的小玉兹和新并入沙俄的土地为基础,十月革命时,当地成立阿拉什自治共和国,苏俄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扶持成立了哈萨克和吉尔吉斯等中亚加盟共和国。

苏东剧变后的1991年12月16日,哈萨克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国家。

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一度是受俄罗斯影响最严重的国家,随着俄罗斯族的大量移入,俄语曾经也占据统治地位,独立之后,哈萨克政府大力推广哈萨克语的社会使用范围,这种情况被得以扭转。2017年,哈萨克国内更是着手把哈萨克语从基里尔字母(俄文)转化为拉丁字母,开始了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中亚、高加索地区国家的同样转变。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文字(哈萨克语启动由基里尔字母改为拉丁化进程)(3)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奉行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与俄罗斯、中国、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国家都能做到左右逢源、友好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