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刘晓月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出了很多有名的富豪,比如小米的雷军,360 的周鸿祎等。

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位首富,来自于湖北荆州,曾经官至副厅级干部、学至留洋博士。却在近40的时候下海从商,不过3年之间就从0做到3000。

只可惜,一身的才华却被用在了造假上,如今大佬套现离场,只留下无数中小股民隔网骂娘。

副厅级干部年近40下海创业,3年之内从0到3000

同济堂创始人张美华,在创业之前有着一份近乎完美的仕途履历。

1984 年,大学毕业之后,张美华就直接进入湖北沙市(当时还没有并入荆州)市委工作,22 岁时,就已官至沙市共青团市委书记。

1991 年这位年轻的干部远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宏观经济学,并于3 年后顺利拿下博士学位回国。

自身才能 留洋博士,双重光环让这个33 岁的年轻人成为了单位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之一。然而就在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刻,38 岁的他却突然选择辞职下海。

张美华说,“很多朋友都说我傻,放着大好前途不要,去下海创什么业,但他们不懂,同济堂才是我的事业。”

别人要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选择放弃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巨大的利益——

出国留学的机会,让张美华看到了当时国内医药流通和国外的差距。从体制到模式、管理,国内可改造的空间很大,同时,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质消费将逐步转向健康消费,健康产品市场大有可为,连锁药店发展前景可观。

张美华提出了“三步走”的创业思路,第一步是发展连锁网络,第二步是建立物流体系,第三步是建立供应链。他选择了发展连锁加盟的模式,让同济堂连锁药店实现快速裂变,零售网络遍布全国。

短短五年不到的时间,同济堂的分店数量迅速实现从0 到3000 家的突破,销售额也在2005 年突破14 亿元并成为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的第三名。

“第一步”大功告成,张美华昂首阔步开启了“第二步”“第三步”,先后在华中、北京、江西、江苏、安徽开设了5 个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还高调进军健康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100 亿元、征地1500 亩,打造同济堂襄阳国际健康产业园。

不过,步子迈得太大,实力有点跟不上了。同济堂的资金链开始紧张,2015 年应收帐款已达到12.68 亿元。

虽然张美华搞不到钱了,但是股民们有啊。于是,经济学博士张美华,精心策划了借壳上市的方案。

借壳上市成首富,“踩点”完成业绩对赌

2016年,同济堂借着上市公司啤酒花的壳成功上市。分别担任集团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美华、李青夫妇也凭借着公司上市实现了财富暴增。2017 年胡润发布的华中地区富豪榜,张美华以67 亿元的身家,摘得荆州首富。

上市之后的同济堂继续开启跑马奔腾之路,从从医药批发业务、医药零售配送等业务扩张到健康发展、养老服务、健康产业园等领域,甚至还布局了旅游、房地产销售、果蔬制品、电子商务、纳米科技、会议展览、传媒等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业务。

众多杂七杂八的业务,资金投入大、收入见效慢,简直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2016 年至2020 年,*ST 济堂在实现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分别为1.60 亿元、2.06 亿元、-7.11 亿元、-2.93 亿元、0.17 亿元,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现金流收入已经是入不敷出。相对应的货币资金也是屡屡下降,从12.88 亿元下降至0.75 亿元。

与经营现金流急剧减少形成对比的是,*ST 济堂应收账款、存货的价值却逐年攀升。其中应收账款从2016 年的21.98 亿元增加近14 亿元至2018 年的35.93 亿元,增长率为63% ,增长幅度远超营收;相对应的存货价值从4.74 亿元增加1.44 亿元至6.18 亿元,增长为30% 。此外,*ST 济堂的其他应收账款也是激增,从3.67 亿元增加至8.23 亿元,增长率超过124% 。

不过张美华深知,这样的业绩数字是万万拿不出手的,毕竟他在借壳上市时与啤酒花做了业绩承诺,若业绩未达预期,啤酒花可以以总价1 元直接定向回购同济堂持有的应补偿的股份并予以注销。

于是乎,张美华大肆施展自己的经济学博士才能,凭借种种高妙的手段极其“精准”地实现了业绩对赌——

同济堂医药在2016 年至2018 年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6 亿元、5.29 亿元、5.61 亿元,合计为15.5 亿元。而同济堂医药在这三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76 亿元、5.32 亿元、5.64 亿元,合计15.72 亿元,这个“踩点”堪称完美。

同济堂这三年的业绩稳步上涨让中小股民们喜上眉梢,谁知道业绩对赌期刚过,同济堂业绩就开始大变脸。2019 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下降,同比下降58.50% 、81.43% 。到了2020 年更是惨淡,营业收入8.94 亿元,同比下滑80% ;净利润亏损22.62 亿元,同比下滑2403% 。

这就是说,同济堂上市以来的利润都不够这2020 年亏的。也就是在这一年,张美华被踢出了荆州首富的宝座。

211亿业绩,居然能全是假的

一个谎言的开始,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饰,最终却总有一天会被揭穿。

同济堂为了掩饰自己的业绩,可谓是动用了几乎所有的造假手段。比方说,2012 年,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为A 股上市公司振东制药孙公司振东医药物流公司,采购金额为2.74 亿元(不含税)。但振东制药当年第一大客户交易额为5463 万元,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营收1.8 亿元。也就是说,同济堂根本不在振东制药大客户之列。

等到监管部门终于看不下去对其立案调查,真相大白天下的时刻,即便见惯了上市公司造假,但同济堂的造假程度,也让人着实吃了一惊—— 同济堂2016 年借壳上市之后的业绩,几乎全是造假。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2016 年至2019 年,同济堂累计虚增收入211.21 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过28 亿元。追溯调整后,同济堂从2017 年至2019 年的净利润都是负的。

财务造假145亿(造假出一个荆州首富)(1)

可惜了张美华经济学博士的才华,全部浪费在财务造假上了。

也许一开始,大才子张美华是真心实意想要干一番事业的,但谁曾想自己的实力撑不起野心,面对越亏越大的资金窟窿,便开始想要破罐子破摔——与其亏空不如掏空。

比方说,在同济堂深陷资金危机之时,张美华和老婆李青还想要发起一起关联交易,让直系亲属躺赚6000 万。

2019 年年底,同济堂拟斥资2.7 亿元,收购清华卓健旗下所持有的贝尔康医药有限公司60% 的股权,而根据披露的信息,贝尔康母公司净资产为5055.35 万元,采用收益法评估价值为4.5 亿元,增值率高达717% ,也就是说,同济堂准备高溢价收购这家医药公司。

而这个清华卓健的实控人李静正是同济堂副董李青,也就是张美华老婆的直系亲属。2018 年4 月,清华卓健收购四川贝尔康股权完全过户,次月,同济堂即开始接洽相关的收购工作,这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

这意味着,如果这笔收购被通过,就代表着李静啥事都不用干,躺着就可以赚取近6000 万的差价。

赚钱好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有一个掌控上市公司的近亲,还愿意带着你发财。

不过此番收购计划当然引起了其他股东的不满,最终提案未能通过。

结语

马克思有句名言: 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它就会铤而走险, 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 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回想起张美华在创立同济堂之初的豪言壮语——要将公司当作他毕生的事业。奈何说者易行者难,到最后却把公司当作了他毕生的提款机。

本是做医药流通、治病救人的行当,谁知却成了A 股“毒药”。监管部门终于出手,对张美华,李青夫妇予以警告,罚款500 万元,采取终身市场进入措施。

处罚当日,公司股价随即“一字跌停”走势。由于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济堂变成了“*ST 济堂”。截至目前,*ST 济堂股价1.30 元/股,距离2015 年巅峰时期的28.95 元/股相去甚远,到现在市值仅为18.7 亿元。

5年多时间,400 多亿元市值灰飞烟灭。背后的5 万多中小股民,成为了最惨痛的背锅侠,真真是“大意失荆州”。

都说,渡人难渡己,医者难自医。体现在A 股市场上,就是以同济堂为代表的医药企业们,花式造假、坑害股民,比如,康美药业虚增收入300 亿元,虚增利润40 亿元;辅仁药业虚增货币资金大约19.40 亿元等。

这些造假的企业通过一系列财技,将自己粉饰成一个个光鲜虚胖的地方大富甚至首富。然而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这些造假的富豪们,终有被掀个干净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