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评论
近一周,“猴痘”一直占据网络热搜榜,凸显了人们对传染病的高度关注。然而,部分文章的标题和内容聚焦“性传播”“男男同性恋”,引发业界对传染病污名化的担忧。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刊文表示,“我们看到了围绕这次猴痘疫情对某些人群进行污名化的信息,这是不对的……我们知道如何阻止这种疾病,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污名化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我们需要齐心协力。”
事实上,世卫组织此前就已表示,猴痘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在人际间传播,性活动期间与受损皮肤直接接触可感染病毒,但尚不清楚是否会通过性途径传播。
回溯历史,不仅是猴痘,黑死病、麻风病等很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损害的传染病都曾遭遇过污名化。近年来,艾滋病无疑是重灾区之一。刚刚过去的5月第3个周日是国际艾滋病烛光纪念日,其目的是倡导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这个由全球卫生理事会于1983年发起的纪念日至今已有近40年,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依然任重道远。
应该认识到,面对一种疾病时,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事实。断章取义、缺乏科学性的信息肆意传播,可能加剧相关群体的污名化、标签化和病耻感,让他们羞于开口求助。从这一角度出发,媒体在进行有关疾病的科技报道时,须秉持科学理念,坚守客观准确的底线,切忌把求流量、博眼球作为唯一目标。
众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家庭宽容等是促进传染病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当污名化和病耻感得到缓解,当没有人隐瞒,战斗才会离胜利更近一步。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
文:张磊(媒体人)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5LN0M2YX】获取授权
本文来自【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