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阳光明媚,万物生长。怀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信念,很多人都开始播种希望,向阳生长。但有些人却不能从自然中感知美好、汲取力量,而是在阳光和繁花的阴影下黯自烦躁感伤。

抑郁高发季节春末(万物生长的春天)(1)

春天是最能孕育希望的季节,却也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大量临床医学资料表明,每年3至5月份,是心理及精神类疾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约占全年复发率的70%以上。

这与气候有关。春季气候不稳定,乍暖还寒,加上春季气压较低,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积极地进行调节,一般来说正常人都能适应这样的气候,但也容易引起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由于精神类疾病和一些神经递质或激素的分泌失常有关系,气温多变容易使有精神病史的人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减少,产生情绪波动。

此外,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也可能引发抑郁。春节后正式开启新的一年,但几个月后生活如果没有出现什么转机,抱有较高自我期望的人就很容易烦躁郁闷、精神紧张;或者是性格内向且思想偏消极的人,不善于从外界获取能量,就容易忧郁烦闷。

在最近的热线咨询中,我们经常听到来电者说“我总是感觉不开心,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抑郁未必是真的“抑郁症”,而只是“抑郁情绪”而已。单纯因为不开心而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信息,给自己贴个“抑郁症”的标签,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最后可能真把自己整抑郁了。当然,如果在怀疑之初,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评估或心理医生诊断,结果真的是抑郁症,那也不必害怕,积极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就好了。

那如何区分抑郁情绪或抑郁症?

可以参考以下指标:

抑郁情绪往往有因可循,通常是和挫折、伤害等负性事件相伴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中,你可能会感到悲伤、消沉、沮丧、痛苦失望等。但它往往来得快,也去得快,一般不超过两周。短期内通过自我调适、或身边人的关心即可恢复。比如上课被老师批评,整节课或一天闷闷不乐,但下课了出去散散心、找朋友诉诉苦、或者吃顿好的,最多过几天就能“想开”,心情逐渐开朗,恢复元气。

但抑郁症就不一样了,这种抑郁是病理性的,可能跟情境关系不太大,成因也多种多样,可能是遭遇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也可能跟遗传素质、神经递质、人格特质、环境等有关系。整体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丧失、意志力减退(啥也不想干),最典型的是无价值感(觉得自己没用),往往消极厌世,有时会有自伤、自杀等危险行为;需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必要时)药物治疗。

那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靠谱的方式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评估或心理医生诊断,上网搜索或量表自测都是不合适的,甚至是有风险的,因为极易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

如果觉察自己有了抑郁情绪

该怎么办?

最直接的方式是合理宣泄,因为情绪只要宣泄出来,就不容易转化为极端的行为。你可以走向大自然,晒晒太阳,被自然的美好和生机治愈;也可以向朋友、家人或打12355热线倾诉,或者通过跑步运动、让负面情绪伴随着汗液分泌释放出来。当然,也可以尝试书写或涂鸦的方法,或者利用冥想排除干扰性想法。有一点要切记:调节的方法要简单,不要试图通过复杂的脑力劳动平复情绪,比如看书。

抑郁高发季节春末(万物生长的春天)(2)

如果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也不必害怕,把它当成精神层面的小感冒,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必要时药物治疗。你可以尝试建立规律的作息,出门晒晒太阳,紧紧抓住偶尔感觉到的正性情绪,它可以是一棵树、一朵花、一声鸟鸣、或者一片云……当然,如果能有一段稳定的、舒适的、有力量的关系陪伴,就最好了。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远离那些危险的游戏和网络社群,不要加什么抑郁的病友群,抑郁的人不宜扎堆,太容易相互感染。

虽说万物生长的春天,宜播种希望、向阳生长。但如果你真的还感受不到阳光,不管你是被抑郁还是什么别的负面情绪所困扰,都希望你“永远不要放弃这灿烂的人间”。因为这灿烂,定要与你有关。

来源 |郑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

来源: 郑州共青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