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1)

9月17日晚,北京音乐厅,中国交响乐团在指挥大师吕嘉的指挥下与青年钢琴家罗维上演了一场水准极高的“古典传承”音乐会。本来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却因为乐章之间被部分观众莫名其妙得热情掌声而破坏了整体的音乐情绪和氛围。吕嘉很无奈,观众席间的乐迷也很无奈。这是一个不该有的遗憾,也是一个在古典音乐已经广泛普及的今天不该发生的事情。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2)

罗维最近很火,她加盟国交乐季的消息早就引起了古典乐迷的注意。除了国交的老观众,相信还有很多是奔着这位风头正劲的青年钢琴家而来的。一票难求,在古典音乐会本就是稀缺的盛景,但这一场做到了。买票看演出成为生活常态的资深乐迷王二民老师拿着银子犯了愁,因为有钱也买不到票。古典音乐会最需要的就是观众,所以有观众来自然是好事。台下座无虚席的场面,自然是舞台上艺术家最期待的美景。按理说,这样一台音乐会应该有着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完美的满堂彩才是,不过遗憾的事情就发生了。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3)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4)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5)

北京音乐厅距离国家大剧院直线距离数百米,作为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的指挥大师吕嘉溜达着就可以走过来。这只是一幅有趣的画面,当然这绝不是一家艺术机构的指挥大师到另一家艺术机构客串一场音乐会那么简单,这是国交乐季的一台重头戏演出。当晚,吕嘉在所有乐团成员肃立以及全场的掌声中笑容可掬的缓步出场,而与他一起出场的则是音乐会上半场的主角、年轻的钢琴家罗维,他们为大家带来的是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对于爱情,每个人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不同的,有的是用文字把它写成诗与人分享,而贝多芬把它谱成了音乐。这是一首有关爱的作品,因为当年创作它时贝多芬正在热恋之中,与贵族特雷泽小姐热恋的情绪情感情愫全部渗透其中。坐在琴凳上,罗维气定神闲用灵巧的十指为人们描绘着贝多芬谱面上那爱的世界。这首作品的音乐时而大开大合,汹涌澎拜。有时候,却是只有罗维一根手指触动琴键发出的一个音符现场针落可闻的寂静。那种寂静有时候令人心悸,有时候令人感动。可能,这就是热恋中的感觉。指挥家吕嘉虽身材魁梧,但内心极为细腻,他对音乐的理解都在举手投足间。不像有些指挥家那样拿起指挥棒奋力挥舞,吕嘉的指挥动作幅度很小。有时候看似不经意的挥动,却是寓意深远。他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非常丰富,无论对于演奏家以及观众而言都极具感染力。这首作品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之处在于第二乐章那段独奏,那一刻全场静的出奇,足足有两三分钟的时间,所有的乐手放下乐器静坐,指挥台上的吕嘉闭目垂手站立,而台下的观众则凝神静气。全场只有罗维那十根灵巧的手指在琴键上在飞速跃动,只有那指尖传出爱的低吟。在热烈的掌声中返场,罗维选择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小曲,节奏缓慢,一个一个音符轻缓的在空气中自由而缓慢的浮动。罗维有着极其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与其重力的敲击琴键带来的快感相比,她显然更喜欢用安静的力量打动人心。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6)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7)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8)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9)

下半场是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不知是巧合还是国交在设计音乐会作品时刻意为之,这同样是一首爱的吟诵。1883年,50岁的勃拉姆斯爱上了当时只有26岁的海敏娜·施比斯。作曲家同样是在充满激情的热恋中,创作了这部作品。我不是作曲家,无法从技术层面体会勃拉姆斯如何将庞大的乐队中各个声部以及每件乐器化为歌颂自己心中伟大爱情的工具,只是模糊的感觉到如同一道美食从入口之后的惊喜及至融化在味觉中感动以及最后的无穷回味。不过这部作品中少了一些罗维指下的那些温柔和细腻,却营造着一种宏伟与宏大的叙述与抒情方式。在相关资料中,还有一个让我整不明白的问题,就是它曾经被当时著名的维也纳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称为"英雄交响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跟英雄有啥关系?或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却竟然不知不觉的在其中听出了一阵莫名的孤独与忧伤,这可能是一个战士驰骋疆场归园田居的落寞,也是恋爱中人们独有的一种不可思议的情绪。人们震撼于它的结尾,指挥家吕嘉率领国交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在音乐厅刮起情感的波澜,奋力席卷和激荡着人们早已心潮起伏的心灵。紧接着,一阵狂风暴雨的掌声与喝彩随之而来,为音乐会营造了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尾声。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10)

原本应当是一个圆满的音乐会现场,在演出过程中却遭遇了小小的遗憾。整场音乐会上下半场只有两个曲子,上半场三乐章,下半场四乐章,却不知为啥数次在乐章之间原本安静的停顿被部分观众的掌声所打断。对此,指挥家吕嘉无可奈何,乐团的演奏家们无可奈可,现场的专业乐迷同样无可奈何。古典音乐需要观众,艺术家需要知音,座无虚席的观众和井然有序的观演环境才是完美的结果。或许这一场有相当数量的观众是首次走进古典音乐会现场,对于欣赏交响乐的规矩可能还不明白。事实上,外国的歌剧,中国的京剧,当然还有流行音乐,都是看到精彩处可以尽情鼓掌喝彩,因为只有演的精彩才能打动大家。就像年逾七旬的里奥·努齐在《弄臣》中的那段“复仇的怒火”,每次到这里都会在观众的掌声中剧中返场再来一遍。不过,交响乐的欣赏却是有它的独特性。在这里,稍微普及一下,几个乐章的大部头交响乐作品,乐章之间虽有短暂停顿,但并没有完成,即便艺术家完成得再精彩,按照规矩不允许鼓掌和喝彩。有时候想,交响乐的演奏有点像练气功,尽管中间有停顿有呼吸,但这些都是整个作品的一部分,如果被掌声打断会破坏整体作品结构的完整性,音乐家的演奏会受到影响,正沉浸其中的专业乐迷的情绪也会遭受重创。事实上,在现场,听得出来乐章之间的那些掌声都是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只是表达的有些不是时候。这也无可厚非,所有的规矩和习惯需要熟悉需要养成,这得慢慢儿而来。古典音乐永远需要那些第一次走进音乐厅的观众,只有听过之后才能领略古典音乐之美。乐章之间不能鼓掌,手机要关成静音模式,不能在演出中小声交谈,不能用手机拍照,这都是欣赏交响乐的规矩。很简单,听了一场两场音乐会,这些规矩自然都会明白。

撰稿 张学军

编辑 张学军

排版 张学军

摄影 张学军

3

2

1

关于交响乐演出(听交响乐还是要讲规矩)(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