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请勿随意转载,如需转载请先联系作者)
菩提祖师是隐居在西牛贺洲方寸山的一位仙人,是一位法师,精通道法、佛法等,通晓诸子百家,法力无边。但他的身份比较神秘,来去无踪,很少被其他众仙察觉和提及。从文中他出场的描写来看,他却能洞察世事,未卜先知。
菩提祖师并不是不与凡人往来 ,他所居住的地方凡人也能知晓,他的徒弟也有凡夫俗子,门徒众多。但真的想要得到他的真传也需要通过一些考验。孙悟空非常有本事,有悟性,它瞬间就能领悟菩提老祖敲头三下示意三更学艺的寓意。在学习七十二变的时候,原著赞它能一窍通而百窍通。而且它是天地所生。原著中写菩提祖师听闻他的身世后悄悄暗喜,心中多次暗喜它的灵性、聪慧。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神话作品,但它的创作却是基于现实社会而进行的。比如,孙悟空的形象是猴,菩提祖师的形象是人。佛经中曾记载过亲近佛教的猴子。菩提是梵语中的词汇,来源于佛教。
这部作品还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吴承恩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所以很多受众不难从这部作品当中解读出一些官场现状,反抗和自由精神。但是很多人物和思想也被过度地解读,比如菩提祖师是如来说,是孙悟空说等等。
菩提祖师出场的篇幅并不多,但他是一代宗师,集大成者,仅传授两样法术,使孙悟空可上天入地。
菩提祖师的存在是突出孙悟空的悟性、聪明和反叛斗争的合理性。菩提祖师和唐僧的处世作风不一样。唐僧很有善根,为得真经他也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但他有局限性,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他自己和他的徒弟,还立下许多过于虚伪的道德要求。
菩提祖师对孙悟空则只是提醒,点到为止,虽然他神通广大,但他并不愿过多地参与其中。他的处世应该和道家的隐逸、逍遥物外的思想有关。作者塑造了这样一位糅合多种特点在一身的人物,能够增强故事和人物的精彩性。一个真人不露相的人物,正是他的神秘和短暂的存在让很多人觉得他更加深不可测。
他似佛似道,又非佛非道。王高昆认为菩提祖师的复杂形象只是增强小说的可读性,使人物更加精彩。王佃印则认为菩提祖师是作者的自画像,是作者高度认可的人物,是自我遗世独立,愤不得志形象的展现:这样一位大法师,却不在三界任事,这是谁的疏忽?他也是推动孙悟空反抗和斗争意识的合理存在。而唐僧的约束和影响,是引导孙悟空走向向善、慈悲的一面。从种种方面看,作者并没有单一地去塑造一个人物,反而展现了人物的多面性和成长,并且作品中具有一定地说教意义。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孙悟空被压迫、斗争,经历涅槃,救世、成佛,最后得大成就。天地万物,包罗万象,运行有道。
黑格尔说现实的存在都是合乎理性的,都有它的原因,并不是说凡是存在的都是有益的。事物的发展往往在解决矛盾、斗争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