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子赛鸽与小鼻子赛鸽有区别吗(上海育鸽名家丁培新经验谈)(1)

飞轮鸽

本文写于2003年,可以算是丁培新老先生最后期接受的采访之一,也许大家可以从文中了解一个身残志坚的平凡鸽友,以怎样的思辨和智慧让自己成为让人敬佩的赛鸽大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丁培新是上海鸽界的前辈,著名“飞轮”系的培育者。笔者在年轻的时候早已闻知其大名,这次有缘采访丁培新先生,总的感觉是:丁培新鹤发童颜、精神矍烁、思路清晰、言语深刻。现把其育鸽的经验漫谈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1、中国信鸽的体质不行,要改良。这就好比中国男足与国外优秀的男足相比,中国队上场的前15-30分钟还行,后来越踢越不行,关键是体力与素质不行,信鸽也是如此。

2、人要善于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每一个成功的养鸽人靠的是平时勤奋学习,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3、养鸽要有基本功,训练、鉴别、管理三者不可缺一。首先要提高鉴别的水平,学会观察与选择。观察是要看懂自己鸽队飞行中冲在前面的尖子,日后培养定有回报;选择要注重四紧,在选鸽中关注“眼皮包得紧”、“鼻子扣得紧”、“毛羽贴得紧”、“耻骨生得紧”;在送超远程决赛时,观察自己的信鸽能做到60-70%归巢的水平。

4、李梅龄育鸽大师曾对我们说:“好鸽出好鸽”。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深藏着育鸽聪慧的玄机,关键是怎么理解这句话。“好鸽出好鸽”的第一要义是“好鸽是怎样形成的?”这是认识信鸽的主要学问,要把来龙去脉搞清楚,才能进行选配和定向培育,李梅龄大师这句话至今使人难忘。

5、有人问:“飞轮”系是怎样培育成功的?这里仅作简要地回答。“飞轮”系由荷兰雄为主线,渗入日本军用鸽和美国雌(比利时司达沙×法国西翁),在竞翔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育种是赛鸽家必走的崎岖小路,我主张“亲而不近,亲而有异,掌握有度,循序渐进。”

6、信鸽育种可以以金鱼培育为例。比如,金鱼是从鲫鱼发展而来的,开始发现有颜色变异的鲫鱼,就把红鲫鱼配红鲫鱼:后又发现有花白颜色变异的鲫鱼,再进行新的定向培育,起初用白金鱼配花白金鱼,会产生青色、黄色、花白、白色金鱼,那就选择白金鱼配白金鱼提纯。

信鸽配种也是如此,要在竞翔中敏锐地抓住变异现象,进行科学配对、逐步筛选、自成一家。但信鸽与金鱼又不一样,信鸽还需要繁育后代参加竞翔,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7、我每每观察路上的行人,有时看到脸长得漂亮而又相象的男女,总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假如这样的男女相结合,其子女会漂亮吗?会聪明吗?事实上,很漂亮又相象的父母,其子女不一定漂亮,更不一定聪明。

8、我以上海超远程冠军作为统计对象,坚持了十多年,统计分析了十几羽冠军鸽,其中,父母鸽黄眼×砂眼的比例占60%以上,说明互补型选配出赛鸽的优越性,也是杂交出优势遗传规律的生动表现。

10、解放初期,我荣获的竟翔奖章很多,从近程、中程乃至远程。当时上海赛鸽高手如林,有李梅龄、钱可久、黄钟、李祖尧、陈飞鸿等鸽界前辈;我送鸽参加竞翔5-6羽,而有的人送鸽竞翔近百羽。为什么我能赢,关键是训练(当时我的鸽质不比上海高手强)!

大鼻子赛鸽与小鼻子赛鸽有区别吗(上海育鸽名家丁培新经验谈)(2)

11、信鸽训练极其重要,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区别地训练。我虽是个残疾人,但我每天坚持定时放鸽2次,每次飞1.5小时左右,在信鸽翱翔中发现少数几只“领头羊”,我还进行强化训练,使之成为摘金夺银的佼佼者;

我还尝试晚上吃食训练,由灯光下进食,到灯包布(逐渐加厚)进食,最后能在无灯黑暗中进食,目的提高信鸽在外觅食的能力;我进行由近至远的晚上训放,放在笼内适应吃食饮水训练,入棚快速诱因训练等等,使信鸽在多种可能的条件下始终保持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状态。

12、信鸽之间的交流是正常的。运用其他鸽友的具有优秀赛绩的奖鸽、平辈、子代作为种精并渗入到自己信鸽品系之中,使之充满活力,提高赛绩,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育种效应。比如,我的“飞轮系”哈密6名,就渗入无锡魏振武玉门冠军、江阴潘昌仁玉门冠军、杭州陈忠良玉门冠军和魏吉生玉门亚军的优秀血系。

“飞轮系”哈密20名,也渗入上海马卫国玉门13名、西宁60名的血系。又比如,我有一羽京都灰中国52-5557传给同泰路米店“小开”张文郁,后被汪顺兴买去,其直子放飞北京荣获中国信鸽会5名,并成为汪顺兴主力育种鸽系。

13、育鸽之人心胸应宽阔些。在追求赛绩的同时,应当交好鸽友和提升鸽德,除此之外,还须做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赈灾、支援希望工程、拍卖义捐等等。

我曾珍藏上海信鸽会(HSC)1937年数枚足环,这是中国信鸽发展史中很珍贵的文物,随着中国信鸽协会的诞生和对外交流的增多,我把这种稀罕的足环在不同场合曾赠送给香港的许遵平、澳门的郑肇本、台湾的周逸年。

我的用意很明显,信鸽佩戴足环就要参加竞翔,而竞翔是应快速回归。后来,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母亲怀抱,台湾尚未回归,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14、中国现在有些鸽刊眼睛朝外,对国外某些赛鸽家报道连篇累牍,这是一种不太好的倾向。比如,比利时有悠久的信鸽竞翔历史,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品系;中国这么大,鸽友这么多,仅仅只有“李种”、“黄种”、“汪种”寥寥无几的品系,况且这些品系也是几十年前的老品系,难道真是“后无来者”?

事实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信鸽事业,无论鸽质还是飞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定向培育信鸽方面也有极大的长进。如果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能建立一个品系,中国也不会少于20-30个品系。

中国鸽界要从实际出发,弘扬民族精神,科学地做好“培育、鉴定、宣传、推广”中国品系的工作。

15、这是一个不愿提又不得不提的问题,那就是某些养鸽大户,靠手中的钱买很多种鸽,然后参加比赛赢钱。有这种想法和做法的人,都是些头脑简单的人。信鸽真的这么好养吗?参加比赛真的能夺冠吗?即使夺冠了,还能一直保持优秀赛绩吗?

养鸽、训鸽、赛鸽,到底为了什么?我很希望,养鸽既是挑战自我,又是修身养性和争取夺冠的过程。这种味道才是好极了!

END

文|潘久武 祁崇贵


[狗头]感谢阅读!如喜欢本号可添加关注,鼓励请点赞 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大鼻子赛鸽与小鼻子赛鸽有区别吗(上海育鸽名家丁培新经验谈)(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