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欧 阳

编 | 李乐蜀

舞台上,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舞蹈社团FLOWDANCE CREW完成了他们的大齐舞《野子》,演播厅里满是萤火虫闪烁般的点点光斑。短暂的安静后,全场观众开始齐声喊出“FDC”(FLOWDANCE CREW的缩写),为他们鼓掌、欢呼。

FLOWDANCE CREW在《沸腾校园》的最后一个舞台结束了,一直负责他们的跟拍导演刘宣彤也在监控室里感触颇多,眼前闪现的一幕幕是FLOWDANCE CREW这几个月以来的公演舞台。从同学们自己钟爱的old school,到对现代舞的挑战,他们表达了集体的大爱,也跳了自己野蛮生长的故事,这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刘宣彤是最清楚的。

她想起和社团成员们的彻夜长谈,想起陪他们挥洒许多汗水的舞室,也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种久违的热切和激情再次包裹住刘宣彤,仿佛回到了某段青春。

有这种感觉的工作人员不在少数,和这群大学生们朝夕相处的几个月里,他们一同感受着热爱和友情带来的复杂情绪,也愈加理解彼此。同学们通过工作人员更了解社会,工作人员也靠这群大学生“重回18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

10月29日,《沸腾校园》在诸多不舍中迎来总决赛,宣告收官。这档高校舞蹈社团竞演真人秀于8月底在腾讯视频首播,播出期艾漫活跃受众数据峰值为同期网综TOP1,活跃人数高达22w ,豆瓣开分8.3分,评分是同期播出棚内综艺TOP1,口碑和讨论度都十分在线。

上海大学街舞攻略(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综赢在哪)(1)

两个多月时间里,它为我们带来了不少优质的舞台,也有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回应,更是关于青春、成长和奋斗的一段故事。当一档节目聚焦校园、展现当代最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们时,他的社会价值也许值得更多肯定。

为什么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蹈真人秀能取得这样的高口碑和好成绩?从舞台到真人秀内容,它是怎样引发全年龄段观众共鸣的?要讨论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将目光放在内容生产的最前端,看看这些大学生是如何与节目组进行互动,从而展现自己的。

热闹又盛大的总决赛结束,我找到部分深度参与节目的工作人员,以及沸腾学长团成员与参赛同学,希望能知道他们在这趟“沸腾之旅”中收获了什么,为什么这档节目里的每一个人都如此鲜活,这档节目又能带来哪些综艺内容生产上的启示?

够敢,够直,够年轻

作为在节目过程中最接近这群大学生的人,跟拍导演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观察这群年轻人。

谭意欣负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hild Crew和四川音乐学院Rich Family的跟拍工作,在对谈中,他向我描述了自己和同学们分别时的场景。

那是总决赛结束后的录影棚外,他们对彼此说着再见和祝福。本该是暂道一句“再见”的场合,却有人来找他约定下一次见面,一位川音的同学走过来问:“《沸腾校园》还会有第二季吗?第二季我们还要来。”

“可以看出他们很不甘心,没有进入总决赛,没拿到冠军。”谭意欣对此印象深刻,他负责的两个社团都没有走到决赛,现在说起来都还是觉得很可惜。四川音乐学院Rich Family的同学们大多数都来自流行舞专业,也就因此会多一些包袱,更渴望在专业上得到肯定。

上海大学街舞攻略(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综赢在哪)(2)

几个月下来,他已经习惯了同学们这种直接的表达。之前做恋综时,他看惯了成年人之间的拉扯和心理博弈,当回过头来面对这群年轻人,总是会被他们身上的“敢”和那股冲劲鼓舞到。就像那句“我们还要来”,他们不会沉浸在遗憾里,永远会想着下一步该如何证明自己。

和Child Crew以及Rich Family的同学们相处久了,他有时也会想,自己会不会总思考太多,什么时候可以想做就去做?

“他们不是一群空有激情和热血的年轻人,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思考,也敢于用自己的方式为一些社会议题发声,”刘宣彤说,“比如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JBS街舞社表达校园霸凌的《黑与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hild Crew表达婚姻自由的《阿果》,上海视觉艺术学院FLOWDANCE CREW呼吁保护环境的《绿水青山图》,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一公舞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hild Crew选择《阿果》时,谭意欣和其他工作人员有给到一些意见,他们认为婚嫁自由这个主题离大学生们还远,很难让人共鸣,另一方面这是首慢歌,并不好跳。但几番讨论下来,Child Crew的同学们十分坚定,还是表演了这支舞。

舞台确实完成得十分精彩,让工作人员们高呼“综艺之神降临”的是,Child Crew对上的上海戏剧学院E.F.G街舞社,有一位彝族成员的母亲就叫“阿果”,更是进一步让这个关于婚嫁自由的叙事推上了高点,让现场不少人潸然泪下。

负责中国传媒大学Password街舞社和北京体育大学BSU Breakerz crew的跟拍导演李珉轩也觉得,Z世代的大学生们总是非常勇敢,也很善于表达,非常直接,这是更从容、更自信的一代人。

BSU Breakerz由10个男生和1个女生组成,是一个纯Breaking舞团,因为舞种的特性,许多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会消耗大量体力,也很容易受伤,很多时候都是练一会、休息一会。

上海大学街舞攻略(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综赢在哪)(3)

“北体这些小孩排练过程中很少焦虑,他们反而很自信。一是觉得自己足够强,二是对胜负没看得那么重,一种享受节目过程的心态。”李珉轩说。这些同学的焦虑和压力似乎会随着那些高难度的地板动作,和汗水一起被甩出去,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继续练习,社团的同学们也经常让工作人员别紧张。

但在竞技中,焦虑确实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绪。面对陌生的舞台和镜头,随着赛程推进,当这些大学生感受到时间和创作上的压力时,紧张才是常态。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Password街舞社,他们就比较容易焦虑。这种紧张是一阵一阵的,每次公演舞台之前,他们都会有一个焦虑的阶段,很多同学会围着导演们问各种问题,需要鼓励和认同。虽然紧张,但他们的每一次的舞台都会付出全部努力,尽力去完成到最好。

这些每一面都是年轻人的样子,不论是自信从容的,还是紧张焦虑的,都是为了共同的热爱而奋斗。

从初遇,到一起努力,到最后的总决赛,这些跟拍导演陪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一次快乐的“人生支线任务”。

成为“一家人”

这些年轻人的精神能量,总能让工作多年的职场社畜,再一次感受到青春气息。

这种青春气息是两方面的,一是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他们的真诚和新颖表达,既让人感觉到“代沟”的存在,也让人觉得十分有趣;二是面对舞台时的坚定和创新意识,他们总有天马行空的点子给到工作人员,与他们一起去寻求舞台的最好表达。

刘宣彤第一次见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FLOWDANCE CREW的同学们时,就觉得他们很有个性,每个人穿的都是黑色系,很酷,气场也很强,有种生人勿近的感觉,见面时很礼貌地点头说“你好”,没什么其他多余的话。

上海大学街舞攻略(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综赢在哪)(4)

但很酷的FLOWDANCE CREW很早就面对了极大的焦虑和压力。流行舞专业出身的他们多数是battle型选手,一起排作品的经验比较少,也不太习惯。一公时表演的《Triple F》展现了他们心中街舞的样子,但却没有取得胜利,实力排行也没有进前几,所有人一下就蔫了。

一公之后,大家压抑的情绪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有的同学会开玩笑,但还是掩饰不住失落。刘宣彤选择在一个晚上“下寝”,像高中、大学时的班主任一样,到FLOWDANCE CREW的宿舍聊了一整夜,给了他们许多肯定和安慰,帮他们分析。

那一次长谈过后,同学们都开始更加愿意相信她,一些同学也会主动说一些心事和压力。其实她很能理解到以郑丹妮为代表的FLOWDANCE CREW成员们,一开始会觉得他们太客气,但相处下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独立、要强,不希望麻烦到别人,但每一个人都十分真诚。

“简单”和“真实”是对这群年轻人最贴合的评价,这几个月刘宣彤感觉自己变得更感性了,经常因为同学们之间的一些友情故事流眼泪,也很羡慕他们能够有一样东西去奋不顾身地热爱。

——但其实刘宣彤大学时就是舞蹈社的,也会下课铃一打马上跑到舞房。她从接触项目最开始就觉得兴奋,那些青春的回忆总会某个瞬间又在她眼前重现,看着眼前练习的同学们,充满激情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冲刺,她也会突然觉得自己的大学时光还有些遗憾。

上海大学街舞攻略(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综赢在哪)(5)

限时大神复刻赛里,中国传媒大学Password街舞社带来的舞台让人印象深刻。这场12小时的限时复刻舞台由五位成员演出,其他同学则分工明确地负责起了其他工作,从构思到准备、制作服装道具,舞室里这边是紧张的舞蹈练习,另一边是紧锣密鼓地道具制作,气氛紧张,但又十分和谐。

“舞台穿的破洞衣服是一大早跑到市场买回来,然后用打火机等工具自己手工改造出来的,头上的羽毛是买来扇子拆开,一根一根刷黑的。”那种为了团队的命运而紧紧攥在一起的感觉太燃了,整个团队展现出的高度团结让人动容,原来这就是真正意义上“团魂”二字的诠释。

“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时代,大家都忙于打拼生活,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发现身边的小美好,我觉得这帮小孩的出现,虽然只有三个月时间,但让我感受到了很有温度的一面。” 对他们这些工作多年的人而言,能够再次近距离感受到如此纯粹的温暖,确实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谭意欣偷偷告诉我,他看见李珉轩哭了好几次。北体淘汰时,李珉轩在监控室的角落偷偷哭,监控室见证了太多工作人员的眼泪,这是他们之前很少有过的情绪起伏程度;中传淘汰时,他俩本来在过道里讨论一会儿备采的安排,同学们一下子拥过来,李珉轩被抱在中间,直接就开始抹眼泪了。

这种亲密也许来自于同学们贴心的小细节:“晚上时不时发微信让我早点休息,多喝水,说嗓子都哑了。哪天看到我黑眼圈特别重,会让我多睡一下,他们尽量多听话,让我少操心,真的很细心。”

分别时,中传Password街舞社很多同学给导演留言,平时说不出口的话都写了出来。以及北体BSU淘汰的那天,同学们回到休息室,第一次看到队长杨昊立掉眼泪,大家都在安慰他,但杨昊立说自己哭不是因为输了,而是因为舍不得这里的人,尤其是从一开始就陪着他们的PD。在监控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李珉轩特别感动。他用了一个很江湖气的词来形容同学们—— “有情有义。”

上海大学街舞攻略(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综赢在哪)(6)

不少人笑称《沸腾校园》是“沸腾恋综”,不仅能看到各个高校舞蹈社的battle,还有在节目中悄然组成的情侣线,大学生之间青涩又坦然的情感互动让观众直呼“嗑到”。一档综艺,两份收获的,不只有同时看了恋综和舞综的观众,还有“联谊”成功的大学生。 跟拍导演往往处于“嗑糖一线”,为双方出谋划策,早早操心起来小辈的感情状况。

“家”是三位导演不约而同对社团的描述,在大多数人都离家去到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阶段,一群“家人”的出现必然是温暖的,更何况这个“家”还承载着所有人共同的梦想和热爱。

而某种程度上,《沸腾校 园》里的一些工作人员,可以说是在此阶段中加入这个家庭的兄长、姐姐,在同学们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给到照顾和帮助,这些大学生也唤醒了新朋友们的青春回忆,让他们回头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沸腾”着毕业

《沸腾校园》的旅程暂告一段落,同学们人生的成长之路一直在继续。事实上,《沸腾校园》的这段经历,或许也可以说给了不少同学今后的一些新思考。

作为“传媒预备军”,中国传媒大学Password街舞社的同学们可以说是带着真正的学习心态来参加的节目。 不论是一公时坦言的“想来弄一份实习证明”,还是节目过程中累积的物料用来今年社团招新,又或者是同学们在节目间隙向工作人员们取经传媒工作实战经验,中传的同学们都拿下了多个维度的收获。

同学们也往往能从身边的工作人员那里,提前学习到职场人的素质。对那些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同学而言,这也会带来更多思考。

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FLOWDANCE CREW的队长参与到节目中的郑丹妮认为,“冷静”是她观察到的一个重要职场人特质,“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不是先大吵大闹,而是首先去想怎么解决,我对此也颇有收获。”她在节目中学会变得更加淡定,会更理智地去思考事情要怎么去解决,更愿意聆听别人的话,这些都是工作人员带给她的经验和收获。

对她来说,这档节目也用另 一种方式延长了自己的大学时光:“让我能跟大学里的队友们再并肩作战一段日子,会更想要去做好它,不想留有遗憾。”

上海大学街舞攻略(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综赢在哪)(7)

来自四川音乐学院Rich Family的唐亚玲今年已经从学校毕业,而正是因为《沸腾校园》,她再一次和队友们一起毕了业。这是一次充满惊喜和荆棘的探索和冒险,和不同的编舞师合作,收获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导演们接触,学会了待人处事上的细节;和其他同学们相处,认识了拥有同样热爱的可爱朋友们;和队友的朝夕相处并肩作战,让自己飞速成长、变得更加贴近大人。

而面对之后的生活,她会做好该做的准备,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继续探索。

北京体育大学BSU Breakerz crew的队长杨昊立一如既往地贯彻了北体的积极乐观,将《沸腾校园》的这趟旅途视为“一件礼物”,虽然“毕业”就要分离,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再下一次见面要更好。”这份礼物让他交到了五湖四海的好朋友,学会了编齐舞的方法,懂得了一些做事的逻辑,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这一段经历会永远留存在这些同学心中,其中的许多体会和感悟,或许会成为他们在面对今后人生道路时的提醒。

《沸腾校园》执行总编剧訚莹告诉我,每一次审片都是她非常开心的时刻,这种感觉是以前没有过的。总会有一个又一个小孩带给她惊喜,让她找到新的闪光点,不论是可爱,还是搞笑,又或是各种各样的隐藏技能,都让她感受到现在年轻人的个性和有趣。

沸腾学长团、Triple.S舞室的编舞师丁丁聊到了自己艺术之路的起点,她自己真正开始学习街舞也是从社团开始的,“所以这些社团里的学弟学妹们将来一定也会有成为街舞圈里的中流砥柱,他们代表着未来,我希望在之后的其他赛事或者活动上能看到他们继续不负热爱,闪闪发光!”

看着这些年轻人为了热爱付出努力,丁丁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于舞蹈的那份单纯情感,从同学们那里感受到的那份质朴让她仿佛回到了当初刚刚学舞的日子。

正是因为从工作人员到参赛的大学生们都真情实感地投入其中,每一个人都真诚地打开了自己,坚定地表达,也给到了身边每一个人温暖,才能够有那么多可爱有趣又真实自然的互动,才能诞生那么多充满力量的舞台作品。

要做出能够展现大学生面貌的综艺作品,就要真正的了解他们,走近他们,由此打造的校园综艺才显得具有真实的时代力量。

上海大学街舞攻略(这档聚焦大学生的社团舞综赢在哪)(8)

大学生是未来,也是流行文化的方向。我们会很高兴看到这群年轻人在面对机会和困难时的进取,这群大学生在《沸腾校园》里呈现的精神面貌和力量不仅仅是让工作人员感到亲切,也让更多人受到激励和鼓舞。

从这一层面来看,《沸腾校园》所尝试的校园赛道和多元创新,值得被更加肯定,其在打造校园IP上的尝试也取得了亮眼成绩。

校园是一个纯粹、热烈的场域,随之而来的相关作品也必然需要带着这样的特质,方才能够实现精神力量的传递,以及年轻世代面貌的展现。

“沸腾”之外,是对未来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