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坐在我旁边,桌上摊着那本我正在看的《给孩子讲封神演义》,电话响起,我去接电话,回来后,母亲指着书中的手绘插图,问我“这个是不是哪吒?”

母亲认字不多,也不会玩手机,居家的日子,母亲常常坐在我旁边陪着看书,我看她感兴趣,于是就给她讲起来这本《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故事(我们从给孩子讲封神演义开始)(1)

我最初开始接触封神演义,是从电视剧开始的,当时觉得杨戬、哪吒和姜子牙是最帅的,纣王和妲己最坏,剧中运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天意”,就把事情混弄过去了。

封神演义是一部鸿篇巨著,它充满了奇思妙想,整个故事以商灭周兴为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空间线索,从女娲降香,一直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

书中的很多故事都脍炙人口的,像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不仅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各显神通, 经典有趣的故事简直是不计其数。

封神演义的故事(我们从给孩子讲封神演义开始)(2)

这本书很厚重,厚重有两层意思,一是它的确重,3开大开本,一只手拿不起来;二是它浓缩了52个经典原著故事,用最精炼的笔墨展现出故事的精华,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赏心悦目,让人爱不释手。

插图精美

我看完全书后,尤其专门去反复看了书中的手绘插图,所绘人物形象丰满、有趣,哪吒闹海时,手持乾坤圈,眼睛瞪得铜铃大,骑在龙身上;龙王三太子,则张牙舞爪,龇牙咧嘴,夜叉手持斧头,已经躺在在地,浪花翻滚起阵阵巨浪,似乎在为三太子鸣冤。

封神演义的故事(我们从给孩子讲封神演义开始)(3)

伯邑考救父中,伯邑考的三件宝物历历在目,一辆七香车,据说可以自己活动,第二件宝物铺在七香车上,那只骑在七香车上的白猿猴是伯邑考的第三家宝物,后面的纣王旁边坐着婀娜多姿的妲己,躲在纣王背后偷偷笑,妲己栽赃陷害成功,正在偷乐呢。

封神演义的故事(我们从给孩子讲封神演义开始)(4)

妲己杀比干时,妲己装病掩面躺在床榻上,狐狸精一边凶神恶煞般指向比干,一边嘴里不停地对着纣王告状“姐姐的病要吃七窍玲珑心才能治好,听说比干的心就有七窍”,再仔细观察纣王,面露凶光,张牙舞爪般冲向比干,而比干大惊失色,摇摆双手“不要,不要过来。”

封神演义的故事(我们从给孩子讲封神演义开始)(5)

此时,一缕缕妖气在宫中盘旋,久久不去,那是妲己和狐狸精的妖气,象征着邪恶。

书中的手绘插图果然是精致,人物刻画形象,好似就站在眼前一样,身临其境般的享受,尤其孩子们更是反反复复观看。

家长和孩子一起看时,可以先让孩子观察人物的特点,猜测情节发展;也可以先给孩子讲述故事,然后再配合插图,孩子可能更能深切体会故事内容。

内容丰富

本书分为了五个部分,它不同于以往的版本,在故事的叙述之外,添加了解读与鉴赏部分,我以为这部分非常必要,对于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与典故非常有必要,比如说,姜子牙下山时,列举出了和姜子牙有关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朗朗上口,生动有趣,让姜子牙的形象更加的丰富,并且留下深刻印象。

故事的选取有趣有料,从100回本中,截取出50个最经典的故事,让孩子自己就能看懂。

除了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还列出了封神榜的完整名单,足足有4页之多。

封神演义的故事(我们从给孩子讲封神演义开始)(6)

而其中的人物系图谱,则更有利于理顺人物之间的关系,看书当中,随手翻到图谱,即可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不至于晕头转向,看完不知所云。

封神演义的故事(我们从给孩子讲封神演义开始)(7)

本书最后的品评和引申, 亦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对于理解书中人物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赵卓筠曾说:“文化都是相通的,既然大人孩子都喜欢故事,那么用这些名著的故事作为针线,将散落在中华文化各处的零散的明珠串起来,呈现出来,讲述出来,也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

看完本书,我更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大人也会深深着迷,如果和孩子一起看,技能促进亲子关系,又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真的是一本适合全家阅读的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