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在《康熙王朝》中,孝庄和苏麻喇姑相继离世,而康熙却因为身处亲征准噶尔的途中,未及见到最后一面,这成了康熙的终身遗憾。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1)

因此还朝以后,康熙为孝庄和苏麻喇姑守陵的时候,一屁股坐在灵位前,嗑起了瓜子。嗑瓜子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给下一代铺路;而吃瓜子仁则是下一代的福利了。

今天说点靠谱的,其实守灵这段戏,破绽很多,且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很多,因此改编充满了戏剧逻辑。

苏麻喇姑和孝庄不是同时离世,孝庄实际上死得更早,中间差着17年呢;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2)

她们的牌位由于身份地位的缘故是不可能放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孝庄一直停灵未葬,苏麻喇姑死后,康熙要求将其灵柩与孝庄置于一处;

孝庄死的时候,康熙是守在身边的;而苏麻喇姑死的时候,正值康熙的第五次南巡,因而未见上最后一面,康熙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让胤裪为其守孝。

之所以讲上面剧情与历史不符的这一段,不是为了挑刺。而是要引出这段戏为什么要演嗑瓜子。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3)

康熙在灵前嗑瓜子这段戏,实际上是陈道明个人表演风格的延续。陈道明喜欢在人物面对重大心理活动的时候,嘴事一定不能闲着的,一定通过诸如磕瓜子、吃东西来表现内心的波涛汹涌,但外表处变不惊的状态。这个在《楚汉传奇》里如出一辙。这种表现可谓非常到位。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4)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5)

此类个人风格的表演技巧,大量出现在两剧之中。如《楚汉传奇》里,最后刘邦垂垂老矣,牵着刘肥的儿子;而《康熙王朝》中,康熙牵着魏东亭的孙子。这就是希望通过人生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展现出主角对生命的眷恋。

那么康熙此刻有什么巨大的内心活动呢?嗑瓜子的意义是什么呢?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6)

康熙在历经万千辛万苦、各种尔虞我诈之后,终于达到了人生功业的巅峰的时候。两个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却突然永远的离自己而去。

这内心的痛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按道理,此刻康熙应该守在灵前不停的去回忆往事,然后不断地内心倾诉。此刻的康熙,已然是“孤家寡人”,康熙在不断的磨砺中已经失去了“爱的表达方式”。所以此刻,通过不停的嗑瓜子,更可以表现出康熙的内心,这也就是特级演员和普通演员的区别。

嗑瓜子而不是吃瓜子,此间所表达的含义天差地别。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7)

如果边嗑边吃,那就不是演技了,那就是耍流氓了。嗑瓜子,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嘴巴闲着;吃瓜子,性质就完全变了,成为了一件愉快的事情。这和演员所表达的情绪就完全背离了。

所以康熙从小最重要的两个“他人”,就是孝庄和苏麻喇姑。和她们在自己吃瓜子就不用担心嗑瓜子壳。而如今斯人已去,现在再也无法感受到吃瓜子的乐趣。

而年少的康熙之所以能够感受到吃瓜子的乐趣。是因为有两个人替他嗑掉瓜子坚硬的外壳,替他承担了嗑瓜子壳的那份痛苦。

实际上这就寓意着,正是孝庄和苏麻喇姑在替康熙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铺好了顺利取得胜利果实的路。这是朱元璋递给朱标那根长满荆棘的棍子的变种。

而康熙此刻在这嗑瓜子,是因为康熙明白上一代人为下一代人嗑瓜子;但如今这个嗑瓜子的重任,已经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而偌大的江山,康熙要为自己下一代磕好瓜子,留好瓜子仁。但是下一代的胤礽和胤禔之间势同水火,已经伤透了自己的心。而康熙面临的问题,与孝庄那一代人完全不一样。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8)

孝庄面临的是嗑瓜子的问题,而不用去考虑瓜子给谁吃;而康熙面临的问题是,瓜子自己已经完全都嗑好了,开创了偌大的一个江山,堆起一堆的瓜子仁,问题是谁有资格是吃着瓜子仁?

这个烦恼是康熙真正无处倾诉的地方。因为孝庄也非常了解康熙,所以死前一直担心自己死后,康熙可能要废掉胤礽。因此才留有遗旨给容妃,让她阻止康熙废胤礽。但是偌大的江山交给胤礽这样人,康熙不放心啊。

所以,对于康熙而言,难题不是嗑瓜子,那是瓜子仁由谁来吃?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王朝康熙考探花孝庄的反应(康熙为何在孝庄和苏麻的灵前嗑了瓜子而没有吃)(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