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按书体分共五种:篆隶楷行草。行书因其自然流美,书写连贯,容易识别,能较好地表达书写者的情感,一直广受书法爱好者的推崇。

行书始于东汉末年,从隶书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新的书体。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东晋时期,行书书体成熟并高速发展,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一批大书法家,共同把行书的发展推向第一个发展高峰。

一分钟学会写行书的技巧(从哪种书体入手最好)(1)

王献之《地黄汤帖》

在中国书法史上,行书主要出了以下大家:

王羲之 代表作《兰亭序》

王献之 代表作《地黄汤帖》

颜真卿 代表作《祭侄文稿》

苏东坡 代表作《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 代表作《松风阁》

米芾 代表作《蜀素帖》

赵孟頫 代表作《行书千字文》

王铎 代表作《听颖师琴歌》

一分钟学会写行书的技巧(从哪种书体入手最好)(2)

蔡襄《脚气帖》

中国行书发展经过了2000年,行书高手层出不穷,除上述列出的以外,还有很多好手,像柳公权、蔡襄、李建中、文徴明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这些书家中,如果你是刚开始学习行书,很多书法家的字是不适合学的。二王的书法太过高古,初学行书不易理解。颜真卿的行书章法很美,情感丰富,结体随性,笔法交待不清晰,初学者学不到精髓。宋朝的行书追求“尚意”,三位大家的个人情感表达充分,太过个性。王铎也是个性特别突出,古意稍嫌不足。

一分钟学会写行书的技巧(从哪种书体入手最好)(3)

赵孟頫《赤壁赋》

作者在与书法爱好者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初学者一上来就学《圣教序》和《兰亭序》,客观的说,那笔法那结体确实太难了,真理解不了啊。有的书友写了几年,完全没有抓住要点,达不到一个基本的水平,我觉得更有必要提醒这个问题。

我个人建议学习赵孟頫的行书。他是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以楷书、行书见长。他真接取法二王,以继承、发扬古法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地位。赵孟頫追随魏晋,又对二王笔法中繁复的部分做了一些简省,意在笔先,形神结合,在工整中求飘逸之态,用笔并不大起大落,但是变化颇多,整体看上去神采飞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便于接受和理解,入门相对容易,便于学习兴趣的养成。

一分钟学会写行书的技巧(从哪种书体入手最好)(4)

赵孟頫《临兰亭序及十三跋》

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包括《洛神赋》、《赤壁赋》、《行书千字文》、《临兰亭序及十三跋》等,他的行书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起笔、行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一分钟学会写行书的技巧(从哪种书体入手最好)(5)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在赵孟頫的行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有机的融合。

(知书原创,侵权必究)

我是知书,如果你想看学习书法有营养的好文章,欢迎点击关注学习。[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玫瑰][玫瑰][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