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里,跟身边很多朋友讲,把事情做小一点,别贪大。

多大是大?多小是小?

2011年国家工信部、 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分为了特大、大、中、小、微小五种,从企业员工人数和营收规模分行业进行了划分。至于具体标准上的界线,在此不讨论,先简单粗暴点。

以员工每人每年创造100万的营收为例,10人年营收是1000万,以此作为“小企业”的界线,那么“10个员工,1000万年营收”就是极致的小企业标准。

再看看那些极致的互联网企业,员工年均产值是100万-200万,而稳健的企业人均年产值大致为30-60万。从成本结构来看商业效率,我们肯定是要追求一个高性价的投入产出。

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人而言,10个员工是一个小微企业管理成本的临界点,也是风险陡增的临界点。

很多时候,可能是看商业杂志、朋友圈、抖音里动不动10亿、100亿、1000亿的商业故事把我们的胃口吊大了,嘴里要是不谈个小目标的生意,都觉得丢人。也就是说,我们眼里只有规模,而忘了成本、风险是规模的左右手,你强它欲强,最后就会被他们给反噬了。

接受一个现实,那些大八位数、九位十位数营收规模的企业老板是人中之凤,而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去谈什么行业、趋势的。雷军可以给你说“风口来了猪也能飞起来”,但你很难有这个洞察风口的能力,这毕竟是百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把小概率普遍化,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我们要无限地接近商业本质,商业的核心动作是交易、商业的核心目标是盈利,商业核心的核心就是生存,其次是发展。既然是“交易”、“盈利”、“生存”,那就要把几条作为商业的最高纲领,不能是单纯地去追求规模。

追求规模适合职业经理人,适合权谋之人,适合豪赌进取之人。

多次说过,2023年还有太多的变数,稳健地扛住最坏风险才是顽强生存下去的第一条,盲目追求翻盘,高预期下可能就是个惨淡的现实。

老板们,做好一家小而强的企业,同样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小谢聊做生意(春节聊生意系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