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术鉴赏网

作者:张筱玲 知名画家、艺术鉴赏网艺委会副主任

八大山人花鸟画临摹(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1)

(图)“八大山人”《荷花双凫图》

编者按:“八大山人”为明末清初画家,出家时释名传綮,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山人”的画,有说其简约的,有说其夸张的,有说其怪奇的,有说其冷峻、疏旷、隽永的,都对,都可以视为八大的秘诀。“八大山人”艺术太丰富了,只要是不太离谱,总能在“八大山人”画里找到例子。“八大山人”还有三大“秘诀”:拙、对、变。

“八大山人”的画之“拙”

“拙”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独特审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时,在知者看来,无疑便是大智的外显。形拙、笔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让你不禁莞尔吧?石的老苍让你不由感慨岁月与世事吧?

八大山人花鸟画临摹(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2)

(图)“八大山人”《花果册》之一

“拙”是最难的。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想拙却不能拙,后来右手残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画,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涩拙,有万非右手所及。”可见拙趣难得。

“八大山人”的画之“对”

这里说的“对”,包括对比、映衬、对称,这三者都是两两之间的关联,所以统称为“对”。“对”,是中国人的一个独特审美范式。中国瓷器的开片,所形成的各种裂纹与光洁如镜的釉面形成鲜明对比、映衬,而器型则以对称为基本特征,令人爱不释手。

八大山人花鸟画临摹(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3)

(图)“八大山人”《鱼石图》

这是中国艺术深谙“对”之美的经典一例。以“对”为美,令此成为中国人审美习惯的,莫过于律诗的语言艺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其中的对比、映衬、对称让人击节赞赏,觉得韵味无穷。

八大山人花鸟画临摹(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4)

(图)“八大山人”《瓶菊图》

鸟黑瓜白,黑白对比;刻意将鸟处理为三角形,与椭圆(瓜)两厢对比;画瓜用笔,画鸟用墨,笔墨相映相衬。三角形与矩形,立与平,静与动。对,因而隽永。

八大山人花鸟画临摹(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5)

(图)“八大山人”《果熟来禽图》

陶瓶的粗砺对比菊花的娇嫩;陶瓶的厚重对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两朵菊花轻灵摇曳,与瓶口的花叶动静相衬;瓶身上黑白互补,明暗相映,似有阳光跳动。鸟黑瓜白,黑白对比;刻意将鸟处理为三角形,与椭圆(瓜)两厢对比;画瓜用笔,画鸟用墨,笔墨相映相衬。

“八大山人”的画之“变”

艺术的通则是守常而善变,但却不能乱变,变,其实是守常的个性化表现。看看“八大山人”的画怎么变?

八大山人花鸟画临摹(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6)

(图)“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

荷的叶柄长度为1到2米,别家画叶柄,只画露出水面的部分。“八大山人”画荷,不画水,要把长长的叶柄完全暴露出来,如此与众不同。

八大山人花鸟画临摹(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7)

(图)“八大山人”《涉事册》之一

这么变,才秀出了各种抒情的线条,就有了线与面(叶柄与荷叶)的映衬,有了疏落,有了萧寒。石涛云:“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说的就是这了。中国绘画尤以线条之美著称于世,八大个性化的长柄荷之变,守了线条美这个“常”,真是一代解人。

但“八大山人”不仅仅是变成对角线,还以俯视变了传统的平视哈。变变变,“八大山人”有各种各样的变,愈变愈奇,变出了八大的自己。我强调的拙、对、变,是不是让你遇见了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花鸟画临摹(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8)

张筱玲 知名画家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