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
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唐初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作品
阎立本他出身高贵官至宰相,却被时人说“无宰相器”他画功一流,却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是画家,他发现名臣狄仁杰,还设计了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大明宫。阎立本就是觉得会画画很丢人。
在当下这个时代,才艺是个宝贝,在琴棋书画等方面只要能有一项特长,那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若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名利双收,受用无穷。
如果说因为某人因为善于绘画而苦恼,似乎是有点矫情的味道。不过对于初唐著名画家,官位高至宰相的阎立本,身负的杰出艺术才华却的的确确对他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成了不折不扣的拖累。
官至宰相却“不务正业”
在历朝历代的士大夫看来,唯有读书做官、修齐治平才是正道,琴棋书画这些文艺技能都属末技,至于建筑,更是归入手工艺之类的贱业了。若是凭这些末技作为进身之阶,哪怕出将入相,也会被舆论嘲笑。
阎立本,雍州万年人。祖上阎章乃大汉朝的皇亲国戚,中间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代的阎毗,五百多年间一共传了十五代,几乎每一代不是将军,便是太守。
阎立本的父亲为隋朝殿内少监,母亲则是前朝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兄长阎立德擅长作画与建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一般有两种结果,要么成为纨绔子弟,要么成为大艺术家,阎立本显然是后者。
阎立本于高祖时已在秦王府任库直,太宗在位时曾为主爵郎中,刑部侍郎,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高宗显庆元年他又以将作大匠代立德为工部尚书。
总章元年,检校右丞相,册封博陵县男。与当时以军功被重用的姜恪一起共理国家大事。举荐名臣狄仁杰,累迁中书令, 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可谓位极人臣。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毫无疑问是职业生涯和兴趣爱好双双达到巅峰,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正史也好,笔记也好,众口一词地评价阎立本只会搞建筑工艺这种俗务,缺乏施政才能,没有宰相之器,全靠绘画这种末技上位,言语中很是鄙视。阎立本贵为宰相,却仍然受到鄙视,却又一点办法没有,想必十分苦恼。说他是被自己的才华所累真是一点也不为过,精于绘画居然还有错了,这上哪说理去。
阎立本是不是真的没什么施政才能,纯靠绘画技能受到赏识而身登高位呢?恐怕未必如此。他在工部尚书任上被委为河南道黜陟使,发现并举荐了狄仁杰这样的人才,称赞其为“海曲明珠、东南遗宝”。而日后狄仁杰的表现,足以证明阎立本慧眼识人,在人才举荐方面绝不会是庸碌之辈。
除了慧眼识英雄,他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建筑设计师。负责过隋朝大运河北段的工程设计,也是大明宫的总设计师。
唐代的“丹青神话”
阎立本的人物画形象逼真传神,时人誉之为"丹青神话",写实性注重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大业。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曾在长安慈恩寺两廊画壁,颇受称誉,《宣和画谱》所载宋代内府收藏阎氏作品,道释题材占半数以上。他又工写真,下少肖像画是为了表彰功臣勋业而创作的。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他保持了南北朝绘画风格的若干残余,如相类似的长圆的头型,侍从占较小的比例,姿态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说明写实的能力虽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而犹待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即使在主要的人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迹以及未能尽情描绘的生硬感觉也还是存在的。然而,技法上已大大发展了单线勾勒的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纹,如眼、鼻、嘴、耳、脸的轮廓、衣耦,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描,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
阎立本善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他的人物画形象逼真传神,写实性注重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
线描画部刚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用朱砂、石绿,有时还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材料。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
阎立本的人物画总结起来有明显的个人特色
阎立本的人物刻画用笔细致,刻画精妙,并且作品具有皇室审美和时代审美的双重趣味;
阎立本的绘画中,在借画面背景表现人物主体上也有很大的特色和突破。
阎立本的画面中人物是绝对的主体,基本没有其它背景或是稍作一点背景,用以突出人物的形象;通过人物形象主次关系的位置区分人物的地位。
阎立本作为一名宫廷画师,一方面要听命于皇帝贵族,满足宫廷彰显贵族气势、大国盛世等要求,同时也要顾及时代的审美取向、审美趋势,创作出能被统治者和百姓接受、承认的作品。
丹青神化
唐以前帝王图的人物仪态动作已逐渐形成了较固定的格式,如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龙门宾阳洞的《帝后礼佛图》浮雕等。《阎立本古帝王图》 尚未完全摆脱这一格式,但艺术上却反映了魏晋以来传神写照的人物肖像画发展到初唐时的巨大进步。
阎立本对人物目光、眉眼神彩及姿态动作的细腻刻画,对肌肉、须发的表现,对侍从陪衬,床辇器物的安排,都紧密结合了不同人物的特点,线措勾勒的表现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这种帝王图画本也为民间画工所吸收,敦煌220窗等处的维摩变中的帝王形象,就酷似《历代帝王图》, 而另一侧的外国王子像,则可能与已失传的阎氏《西域图》、《职贡图》有相仿佛之处。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 阎立本通过对各个帝王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和气质,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他的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步辇图》
绘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此画,既有魏晋注重装饰的画风,又有唐人创新的写实画意。设色仅以红、绿、赭、黑等几色,简约浓重,和谐自然。
线条流畅饱满,人物神态细密精致。综观此画,虽然于人物比例上仍然沿用主大从小的传统处理方法,但是画家精微的观察与独立的思考仍然跃然纸上。其卓越的概括能力,对铁线描、勾、勒的流利而劲挺地运用,对晕染设色浓艳华丽、柔和细腻的把握,无不体现了画家阎立本高超的绘画表现力。
《萧翼赚兰亭图》
画面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茶碗与茶罐。这幅画再现了唐代烹茶方法和过程。
阎立本的人物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更为细致,在唐朝有着极高的声誉,备受当世推崇,被时人称为“神品”。
阎立本人物画作品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步辇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造不出喜庆的气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
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
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阎立本为了更好地凸显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
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
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
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
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于接受。
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吐蕃,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
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
其次,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
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
如果再考虑仅由于年代久远,风蚀和破坏,原本皇帝身着的镀金装束成了土黄色,那么就不难理解作者在颜色安排上的独到之处。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
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带着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
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
全卷设色浓重纯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约601~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汉昭烈帝刘弗陵
汉光武帝刘秀
魏文帝曹丕
吴主孙权
蜀主刘备
晋武帝司马炎
陈宣帝陈顼
陈文帝陈蒨
陈废帝陈宗伯
陈后主陈叔宝
北周武帝宇文邕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广
阎立本笔下的历代帝王图
汉昭帝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之子,母亲为钩弋夫人,八岁即位称帝,因为年幼由霍光、桑弘羊等人辅政,共在位十三年,在位期间对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多次减免赋税,招抚流民,对外与匈奴和亲,维护了边疆的稳定,使得西汉经济得到了复苏,开创了昭宣中兴担任良好局面。
汉光武帝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王莽篡立新朝时起兵于南阳,创建了东汉王朝,实现了汉室的光复。刘秀称帝之后,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结束了军阀混乱、地方割据的局面,对内提倡“柔道”治国,经济上休养生息,开创了“光武中兴”,共在位三十二年,庙号世祖。
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之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魏国世子,曹操去世后继任东汉丞相、魏王,同年接受汉献帝禅让称帝,建立了曹魏,结束了汉朝四百余年的统治。曹丕在位期间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恢复了在西域的建制,政治上则制定实施了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黄初七年曹丕病逝,庙号世祖,共在位七年。
吴大帝孙权,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在孙策遇刺身亡后掌权,成为江东之主,建安十三年与刘备结成同盟并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魏文帝曹丕称帝后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册封为吴王,后在武昌正式称帝建立了孙武。孙权共在位二十四年,在位期间实行屯田、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晚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反复无常,导致朝局不稳。
汉昭烈帝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但因实力有限屡遭挫败,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相继拿下荆州和益州,并在此基础上于建安二十五年即位称帝,创建了蜀汉,但即位后不久即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起兵攻打东吴,结果在夷陵大败,最终病逝于白帝城,仅在位三年,死后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晋武帝司马炎,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最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司马昭死后拜相国、封晋王,不久就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开创了西晋。司马炎共在位二十四年,在位前期尚能振兴经济、推行法治,促进了人口增殖和社会的安定繁荣,并在咸宁五年发动灭吴之战,实现了全国统一,但后期变得骄奢淫逸,朝廷政事日渐荒废,为后面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陈文帝陈蒨,南朝陈的第二位皇帝,是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陈霸先去世后继位称帝,共在位八年,在位期间削平内乱、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得江南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在他治下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因此国力强盛,史称“天嘉之治”,他本人也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陈废帝陈伯宗,陈文帝嫡长子,即位时由于年幼,朝廷内外由其叔父陈顼把持,公元568年在位仅三年的陈伯宗被陈顼废为临海王,两年后去世,年仅十九岁。
陈宣宗陈顼,陈文帝陈蒨弟弟,废侄子陈伯宗自立为帝,共在位十五年,在位期间兴修水利,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国家也比较稳定,在军事上陈宣帝派兵伐齐,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后来被北周击败,其陈氏江东政权摇摇欲坠。
陈后主陈叔宝,陈宣帝嫡长子,在位七年,在位期间耽于酒色,致使朝政荒疏,后来隋军南下灭亡了陈朝,陈叔宝被俘至长安,封为长城县公,病逝后追赠大将军,谥号为“炀”。
北周武帝宇文邕,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的第三位皇帝,起初在宇文护的拥护下称帝,在诛杀宇文护后独掌朝政,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充实了军事力量,并一举灭亡了北齐,此外宇文邕还致力于整顿吏治、发展民力,使得北周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公元578年宇文邕在讨伐突厥的途中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共在位十八年。
隋文帝杨坚,原是北周外戚,公元581年受北周静帝禅让称帝,建立了隋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杨坚在政治和经济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巩固了中央集权并促进了农业发展,充实了国力,在军事上统一南北,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
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嫡次子,参与了灭陈之战,继位之后穷奢极欲,为满足个人私欲,耗费了无数民力开通了隋朝大运河,在对外方面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导致天下大乱。
阎立本人物画作品
阎立本在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进入唐朝时,颇受秦王李世民欣赏。唐高祖武德年间,阎立本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亲贵担任,而且必须是“大才之人”。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唐贞观十年(636),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建立大唐帝国的武功,命阎立本绘制其征战四方时所骑的六匹战马图样,然后雕刻于石,立于昭陵,即著名的“昭陵六骏”。阎立本为官慧眼识珠,举荐贤能,狄仁杰就是他考核官吏发现的英才,他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后成为一代名臣。
唐贞观十四年(640)闰十月,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迎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命阎立本作传世名画《步辇图》。如今传世的间立本的几十幅作品及摹本中,《步辇图》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会见吐蕃通聘与迎接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目前我们最为鲜见的体现出阎立本绘画水平的《步辇图》是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39厘米,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画中对于唐太宗的形象刻画得尤其准确传神。全画章法洗练,场面不大却很庄重,不着重背景的描绘,对于不同人物神情、气质、仪态的刻画笔墨较多。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现藏美国波士顿市美术馆。全卷画从汉至隋帝王像共计13人。帝王从汉末到隋末均是按照一定的衣冠礼仪模式,外加可突出个性坐立姿势、颜面神情等,将帝王的性格和气质充分展现出来,使整个画卷既统一而又富于变化。全卷用线为铁线描,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用色浓重、晕染显著,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
阎立本《孔子弟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