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这两天,中国之声推出了特别直播《春暖花开 听候鸟回家》多路记者在候鸟迁徙通道沿途带来直观生动的现场连线,邀请观鸟人、护鸟员分享与鸟为伴的有趣故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候鸟迁徙迷途与什么有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候鸟迁徙迷途与什么有关(又到候鸟回家时)

候鸟迁徙迷途与什么有关

央广网北京3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这两天,中国之声推出了特别直播《春暖花开 听候鸟回家》。多路记者在候鸟迁徙通道沿途带来直观生动的现场连线,邀请观鸟人、护鸟员分享与鸟为伴的有趣故事。

候鸟是一种我们常见的鸟类,虽然常见,但我们对候鸟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它们迁徙的路线是怎样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会改变候鸟的迁徙规律吗?小时候我们都学过那篇课文,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迁徙的鸟为什么总是成群结队,排成特定的队形?

候鸟迁徙的路线是怎样的?

候鸟指的是每年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生活中常见的燕子、天鹅、丹顶鹤等就属于候鸟,而麻雀、喜鹊、啄木鸟等一年四季都在一个地方生活的鸟类,就属于留鸟。

候鸟也分为三大类,一是夏候鸟,春夏季在某地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来年春季再飞回原地区。以北京地区为例,如家燕、杜鹃、黄鹂等。二是冬候鸟,冬季在南部较暖地区过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如乌鸦、灰鹤等。三是旅鸟,只是在迁徙期间短暂地停留于某地,既不在这繁殖,也不在这越冬。

全球候鸟迁徙线路主要有八条,其中三条从我国经过,分别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中亚-印度迁徙线、东非-西亚迁徙线。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是我国鸟类迁徙的东部路线,从海南、广西出发,一直向北推进,经过东部沿海及其周边,这一路线中的候鸟的种类数量非常庞大。

中亚-印度迁徙线经过了我国中部地区,是我国鸟类迁徙的中部路线,如内蒙、陕西等地,一些在东北繁殖的候鸟会在秋季沿着这条迁徙线向南飞,迁往我国华南、西南地区。

东非-西亚迁徙线上的候鸟则经过了我国新疆,是我国鸟类迁徙的西部路线,它们之后会一直向南迁徙,到达阿拉伯半岛。

它们迁徙的动因是什么?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会改变候鸟的迁徙规律吗?

温度、食物都是候鸟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也是候鸟迁徙的驱动力。其中,食物对于鸟类来说尤为关键,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正旺教授介绍,在冬季冰雪覆盖的情况下,候鸟难以觅食,为了得到充足的食物,候鸟就会选择飞走寻找适宜的栖息地。

这种驱动力在千百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习性,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

张正旺表示,如果该地区食物充足,个别候鸟可能就在该地留下来不再迁徙。比如,近年来部分爱鸟人士会经常给鸟投喂食物,“吃饱喝足”后的候鸟习性也由此改变。对此,张正旺认为,这种爱鸟方式值得商榷,并呼吁要尊重自然规律。

当然,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候鸟迁徙规律变化的原因之一。最新研究发现,当森林的采伐、湿地的围垦造成候鸟的停歇地减少时,一旦候鸟找到一个较为适宜的地区,其停留的时间也会更长。

在迁徙的过程当中,为什么大雁会“排队”?

张正旺解释,这种队形能够帮助大雁在飞行过程中节省能量,紧跟在后面飞行的大雁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会更小,体力节省越多也就能飞得更远。但是人字形队伍最前面的头鸟就没那么轻松了,因此,当飞行距离较长时,大雁的队形也会适时调整,头鸟也会轮流来担任。

这是鸟类之中存在社群结构的体现。不只是大雁,鸟群之中和人的社会一样,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负责觅食,有的负责在其他鸟休息的时候站岗放哨。它们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着所在种群的安定生活。

监制:郭静

记者:富赜 杨扬

编辑:潘雨薇 杨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