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笔法篇)35——永字八法5:横竖撇捺加趯

上一堂课我讲到,四大主要笔画横竖撇捺都可以有趯。今天就讲讲这个问题。

记住,写趯的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主笔 踆锋 趯。

6.横笔加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

先说说横笔尾部加趯。横笔加趯有两种情况:一是向下趯,二是向上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

上次讲到,钩为转,趯为折,你看王羲之这个"寿"字,第三笔是一个钩,因为它是转出来的,而松公权《玄秘塔》中的这个"寿"字,第三笔是一个趯,因为它是一个折。我现在要讲的不是钩,是趯。

6.1向下趯

向下的趯,以前讲过,如宝盖头右面收尾,你看王羲之《兰亭序》中这个"察"字,宝盖收尾就是一个趯,还有很明显的"足跟"。那就是用踆锋写出来的。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3)

踆锋是一个小圈,通常用一左一右两个动作,然后写趯,就可以完成了。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4)

我们看到,真正一个折,是主笔和趯形成的,但这个折没法直接写出来,因为主笔写完,尖锋是落在后面的,通过踆锋转圈,才能调整尖锋的位置和方向。这就是小圈的作用,又称为换笔心。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5)

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向下趯有些小,有些很大,给我们提供了趯的样板。

6.2向上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6)

横笔收尾向上趯,也要分清楚。有一种是钩,如左面这个,有一种是趯,如右面这个。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7)

向上趯,主笔和趯中线所形成的这个折,也是通过踆锋来连接的。这是很标准的向上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8)

踆锋这个小圈,通常在横画的尾部,有时候移向左方,这时看起来足跟特别大。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9)

如果踆锋移向右方,超出横画,这时候右下角会出现缺口。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0)

这种情况,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见到。王羲之《兰亭序》中也有。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1)

这个"池"字,传为南宋张即之写的,右下角有缺口时,足跟就不见了。其实是踆锋向右移动了。

7.竖笔加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2)

在临贴时,同样要首先分清楚钩和趯。左面"事"字中间一竖下来,结尾是一个钩,右面是一个趯。钩只要转就可以了,趯需要先加踆锋。

竖笔收尾处加向左的趯,这在前面讲过了。就是"永"字中间的一竖加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向右方加趯。

7.1向左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3)

竖笔向左趯,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这里不重复了。今天我讲一个比较特殊的趯。看起来有脚跟,有脚掌,还有一个向上翘起的脚趾。

这种趯,见于王羲之《兰亭序》的"殊"字。平常的趯只有一个动作,这个趯却有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4)

两个动作,它踆锋以后先向四号位横出,然后向一号位收锋。因为它下面是一条横线,可称为平托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5)

王羲之有很多追随者,跟今天的歌迷差不多,凡是王羲之的动作,尤其是特别的动作,王迷都会学习,加以发扬光大。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两个动作的趯。

这个也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6)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7)

平托趯有两个好处:一是趯出实际上是一横,所以不会纤细无力,也不会飘忽。二是因为他比较长,可以起到补空的作用。你看这个"子"字,左下有个很大的空间,用了平托趯以后,这个白位就不大显眼了。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8)

这个"羽"字,左右都用了这一招。两个白位都补了空,显见是特意所为。

智永《真草千字文》不但在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19)

竖笔上用这种写法,横笔向上趯也用了。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0)

宋代米芾也精于这种方法。拿米芾代表作《蜀素贴》为例。平托趯出现了好几次。

放大点看,这些字都是使用了平托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1)

这是清代康熙皇帝写的,他这个向左趯,没有做踆锋的动作 ,只是蹲了一下,就用偏锋扫出。所以实际上只是一个偏锋钩,不是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2)

6.2向右趯

现在讲讲竖笔加向右趯。方法和向左趯是一样的,仅仅是改变了踆锋的方向而已。

王羲之这个"怀"字,箭头所指处,可以看到明显的踆锋足跟,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3)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4)

在褚遂良《阴符经》中,如这个"根"字,这个踆锋有些特别,竖笔采用了大幅度的弧线,这是隶书的写法,在结尾处踆锋用顺时针的小圈。然后反时针趯出。

这个"能"字,也是同一方法。所不同处是踆锋转小圈之前,已经改为尖锋行笔。用尖锋顺时针转小圈,当然容易多了。

8.撇加趯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5)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6)

所谓撇,就是向左下方的斜线。我们先来看看,哪一个是钩,哪一个是趯?左面应该是趯,它有很明显的踆锋小圈。右面是钩,笔锋只做了转的动作。

一撇尾部加趯,和一竖加趯写法是一样的。你只要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一竖怎么写,一撇就用同样的方法。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7)

同样道理,如果一撇加向右趯,也跟竖笔向右趯写法相同。要提醒的是,这两笔本来没有趯,最多只有一个带笔,但有时候为了调锋,利用踆锋这个小圈收集尖锋,效果相当好。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8)

竖笔有平托趯,如果把竖笔斜过来一点,那就等于撇加上了平托趯。

你看王羲之这个"有"字一撇,就是这样的。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29)

9.捺加趯

捺笔是向右下方的斜线。捺笔加向下趯,一望而知,写法和横笔一样。只要会写横笔加趯,就没有困难。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30)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31)

如果是右斜线结尾加向上趯,如"戈"字这一笔,那动作就等于竖笔向右趯。

《兰亭序》中的"咸"字,王羲之趯得很长。

智永的趯,往往是短而实。张旭说唐代的书法家,深受智永的影响,看来是真。

清代笪[dá]重光在《书筏》中说:"气之舒展在撇捺,趣之呈露在钩点。"

撇和捺,一向左,一向右,写得长一点,可以使字势舒展;钩和点,对于增加作品的趣味,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要点:

横竖撇捺怎样加上趯

撇捺加趯可参考横竖

趯本身形状的变化:平托趯。

要点解读:

思考题: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32)

颜真卿晚年的这种趯,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试练习之。

24个字横幅楷体书法章法(黄简讲书法笔法篇)(33)

宋徽宗瘦金书竖笔下是钩呢?还是一个趯?研究一下他的代表作《秾芳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