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吕交战吕布不弱为什么会大败(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1)

提起吕布,喜欢他的人会想起那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名言,会赞叹吕布的勇猛和战力;厌恶他的人,也会大骂一句忘恩负义的“三姓家奴”。对他持有中立态度客观评价的,大概也会说一句吕布有勇无谋,死在曹操手里也是意料之中。

这些都是有道理的。吕布这个名字,在三国中可谓是如雷贯耳,也算是个风云人物。尤其是董卓把持朝政时,吕布成了董卓手底下一员猛将,说起他的名字都镇住一大批人。譬如《三国演义》对吕布形象的刻画——

先是刘关张三人来到袁绍的地盘,紧接着华雄来战,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轻而易举,再到后来,刘关张合起伙来“三英战吕布”,堪堪和吕布打个平手。这样的吕布,怎么能叫不厉害?

曹吕交战吕布不弱为什么会大败(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2)

这样厉害的吕布,本来该是各路诸侯非常抢手的人才。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真的愿意把他纳入自己阵营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的“不忠”。先是义父丁原,为了一匹赤兔马,就杀掉丁原跟随董卓;后是义父董卓,因为一位美女貂蝉,直接叛变斩杀董卓。因为有这样的“义父史”,谁都知道吕布不可能真的忠心于谁,又或者说,“恩义”二字在吕布这里,根本不值钱。

可是这样一个人,又不是十足的“坏人”,反而还很“天真”。

当吕布和曹操对战,大败投奔徐州,此时陶谦刚刚去世,临终前将徐州交给刘备。来到徐州之后的吕布,面临刘备的“让位”,吕布表面上就展现出了愉悦和接纳。两方本非敌非友,吕布毫不掩饰地表现自己,甚至称刘备“贤弟”,要与刘备“不醉不休”,气得陈宫直在旁无奈叹息。

曹吕交战吕布不弱为什么会大败(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3)

后来,刘备将小沛给吕布安身。趁着刘备关羽不在,张飞一人镇守徐州城,原本驻扎小沛的吕布通过曹豹得知,趁夜里攻取徐州,得手之后,他本该知道自此和刘备就是敌非友,但是却常常拎不清,死到临头还妄想要刘备帮自己求情。

更具有代表性的是,吕布轻信陈圭陈登父子,还封他们为左右参军。因为陈氏父子太会说好听的话,哄得吕布非常开心,陈宫得知这件事,忠言劝吕布,陈氏父子二人是背主求荣的小人,不可任用,但他一点都听不进去,反而认为陈宫是在嫉妒。直到陈氏父子再次背主求荣,导致吕布丢掉徐州之后,吕布才后悔当日没有听陈宫的话。

既然如此,具有远见的陈宫为何又偏偏选中吕布做自己的主公呢?大概是看到了吕布的“真诚”和“信任”。最初的吕布,是非常相信陈宫的,陈宫所进的每一条建议,他都采纳;倘若后来吕布不那么傲慢和自负,依旧选择相信陈宫,他或许不会落得这样的结局。

曹吕交战吕布不弱为什么会大败(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4)

曹操设计离间刘备和吕布,吕布非常配合地一点点往陷阱里走,包括相信陈氏父子,都分毫不差。后来,吕布战败逃亡下邳,这座城池易守难攻,在曹操利用护城河淹没下邳城之前,陈宫曾建议吕布带兵出战,可因为貂蝉病了,吕布说不干就不干,让三军都回营了。陈宫气得无奈叹息,因为吕布宠貂蝉重于三军,就是将所有人置身于最危险的境地。

果然,恰逢雨季,曹操又让人在护城河的河堤上动手脚,导致整个下邳大量进水,快要淹没。在最关键的时候,曹操使出离间计,让吕布的部下们自行反叛,吕布又不擅长拉拢军心,结果被手底下的人绑了,直接扔给曹操。

死到临头,吕布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先是求刘备,拜托刘备向曹操求情,被讽刺一番后,又说起曹操从前的许诺——“你说对我又敬又怕,说要封我做三军大元帅的。”可惜,当时曹操想要麻痹他的意思,他一点都没看出来。

最后,曹操将吕布处死。

曹吕交战吕布不弱为什么会大败(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5)

吕布这样的人物性格,或许只适合做一位在外征战四方的将军,而不适合担任一座城池的统治者。他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远见,也没有这样的心智和气魄。如果他听信陈宫,拉拢军心,再稍微谦卑一些,或许还可以保命。

正如有史学家是这样评价吕布的:他是一位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悲剧人物。只可惜,他的英雄主义和对貂蝉的温柔多情,他满腔热血和孤傲自负,在擅长谋略的群英面前,都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