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施行的是家天下统治,既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这样的制度延续了数千年,直至辛亥革命,才将其终止,但是“家天下”的思想却仍旧影响着国人的方方面面,但凡权利、物质、名号都想据为一家私产,世代相袭,就连梨园行也不例外。所谓梨园世家出身,只是继承了家族的姓氏,而想要成为颇具艺术造诣的名家,还需要看自身的先天条件,以及后天的刻苦学习和不断钻研,所谓“门里出身,自会三分”,但若言必称自己是世家子弟,动辄自己父亲是某某宗师,自己祖上是某某大师,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吃老本,那你也就只有那三分能耐了。

梨园世家第七代传人(更需靠自身的努力方能为自己正名)(1)

观众是最不好欺瞒的,也是最不能欺瞒的。如你是梨园世家出身,是某前辈名家之后,广大观众就会带着对你先人的感情以及对你的无限期待,买票走进剧场,若你不辱没先人,纵使年轻,舞台经验有限,观众仍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以为后继有人而激动不已。但若是你舞台上差强人意,比之同辈演员犹有不足,更别说与父辈、祖辈相比了,如此观众也会毫不留情面的表示不满,或倒好,或口口相传,只道你辱没门庭,不在艺术上下功夫,再也不愿意看你的戏了,如此,先人的名号非但没能为你赢得更多的荣誉,反而反衬了你的荒腔走板、技不如人。若是普通出身的演员,乍一亮相,纵有些许不足,观众仍能报以理解和鼓励,期待他日后有所进步,若是名门之后,梨园世家出身的演员,观众自然而然就会拿你和你的父祖相比,少不了说两句“某某比他爸爸差远了”、“某某他爸爸当年是这个样儿吗?”、“可惜了这么好的资源了,亏了家里还是干这个的,什么玩意儿啊”.......

余叔岩(当时叫做余第祺)先生,初登舞台之时也以“小小余三胜”为艺名,为的是告诉大家自己是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以此为号召,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看戏,而后余叔岩不负众望,终成一代宗师,人人也渐渐的忘记了他是余三胜的孙子,只道余三胜是余叔岩的祖父。谭鑫培老先生之父谭志道艺名“谭叫天”,谭鑫培唱戏后遂取艺名“小叫天”,也在有意告诉大家自己是谭志道之子,而后老谭先生独步梨园,真个是“四海一人谭鑫培,声震廿纪响如雷”,而谭志道也以谭鑫培父亲的身份被写入梨园史中了。

梨园世家第七代传人(更需靠自身的努力方能为自己正名)(2)

是不是所有梨园世家出身的演员都以此为标榜呢?不尽然,比如有一位年轻的武生演员,无论是基本功、扮相还是舞台上的呈现都可以算是这一辈武生演员中的佼佼者,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然而却鲜有人知他是梨园世家出身,他自己也并不以此为标榜,偶有人知,也只是一语带过。又如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先生,年轻时是站当中间儿的角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担负起了导演的工作,参与创排了不少优秀的剧目,而他更是地地道道的梨园世家,他的父亲是梨园界的一代宗师,开宗立派,艺术独到,而老先生本人若从辈分上讲,与李少春先生、高盛麟先生是同辈,见高先生只需称呼二哥,但老先生却从不以自己父亲的辈分去跟别人相交,而是谦恭的以年龄为论,这样的梨园前辈怎么能不受人尊重?

梨园世家第七代传人(更需靠自身的努力方能为自己正名)(3)

却也有妄自尊大的梨园世家子弟,要知道,在过去的科班里,大两科以上就要称为先生了,任你辈再大,也不能管高盛麟先生叫二哥,管王金璐先生叫大哥,这般礼数,莫说是梨园世家,就是寻常百姓的家教,也不会如此无礼。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人们发现,所谓“皇帝”不过是数千年来压在人们心上的一个土偶,政权不能世袭、名位不能世袭、资源不能世袭同样艺术也不能世袭。北宋汪洙有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想要出人头地,仅靠祖上的名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靠自身的努力方能为自己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