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每天一首古诗第96首(每天一首古诗词08)(1)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

写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一职,迁居成都草堂。同年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倚靠,遂携家眷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最后到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诗文赏析

全诗属五言律诗,为杜甫诗中名篇,历来为人称道。诗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政的腐败,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这两句不纯粹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寄情于景,诗人通过写景来展现他的境况和心情:失去倚靠的自己就好像江岸边的细草一样渺小,如孤舟一般寂寞无依。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远景:星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诗人将景色写的雄浑阔大,也是为了反衬他自己的孤苦伶仃和颠连无靠。平野辽阔、大江浩荡、星月灿烂,如此壮丽景象,诗人的内心却是凄怆的、孤寂的。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是反话,诗人自嘲自己名声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当上了官却不得不因年老多病而退休。表现了自己心中的不平,同时也揭示了政治上的失意是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尾联,也就是今天我们选取的两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无所依。道尽辛酸与寂寞,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