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原谅欲望的佛经(他们放下了佛经)(1)

重庆慈云寺“僧侣救护队”在集训。

能够原谅欲望的佛经(他们放下了佛经)(2)

1937年11月9日,日军占领上海龙华镇,日军川并队长在龙华寺研究作战方案。

能够原谅欲望的佛经(他们放下了佛经)(3)

八路军战士与爱国僧侣在一起。

能够原谅欲望的佛经(他们放下了佛经)(4)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比丘尼为前线将士缝制征衣。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南京市明因禅寺联合主办的“中国佛教界爱国抗战事迹巡展”,于9月14日在北京开幕。随后,在南京明因禅寺进行长期展览,还将陆续在湖北、山东等地进行巡回展出。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自今年3月开始,成立专门课题组,对中国佛教界的爱国抗战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发掘整理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日军侵入佛寺、爱国僧兵奔赴战场、僧侣救护队集训等极为珍贵的原版照片。本次展览从相关资料中精选了历史照片、报刊影印件等100余件图片,生动再现了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中,佛教界的作用与贡献。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万里介绍,展览将在巡展中继续征集补充新的资料,条件成熟时,还将通过设立“中国佛教界爱国抗战事迹展览馆”的形式,把这项宗教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本次展览的发起人、南京市明因禅寺住持性空法师在发起词中讲道,中国佛教界爱国人士本着“救苦救难”的慈悲精神,以“出家不出国”的无畏气概,与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抗战救亡事业。许多佛寺和法师,或积极为抗战筹款,或掩护救助抗战军民,或在国际社会广泛宣传和平思想、揭露日军暴行,或脱下僧袍穿上军装、奔赴战场英勇抗敌,谱写了一曲“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悲壮雄歌。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佛教爱国精神的又一次闪耀,是世界佛教史上极为独特而光辉的一页。性空法师指出,举办这次展览的意义,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向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学习,让他们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激励当代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进一步坚持正信正行、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正能量”。

“即使是同一宗教,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中,其存在、发展和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中国佛教界爱国抗战事迹就是其生动写照。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这种宗教的时空特色,对中国宗教的社会作用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必须看到、鼓励并充分肯定中国宗教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等正信正行,使中国宗教发扬其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在开幕致辞中说。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谢路军发表了题为《中国佛教界爱国抗战的基本过程与意义》的主题发言,他说,“1938年5月,有数据显示,参加抗日斗争的僧尼人数达到50万,这是佛教界的集体行为。所以,我们要纪念圆瑛、太虚、弘一、巨赞等著名的爱国抗战法师。同样,也要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作出贡献的无名僧尼。这也是展览举办的意义所在。”谢路军还总结了中国佛教界抗战对今天的3点启示:爱国爱教具有一致性。所以,出家人要秉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国难当前,僧侣捍卫和平,杀贼为护生,慈悲比戒律更为重要;佛教界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遵循“出世法不离入世法”。

湖北省红安县天台寺禅乐团为展览进行了祝贺演出,表演了弦乐合奏《宗教卡农》。开幕式后,与会来宾参观了展览。一些观众表示,很多照片和报刊资料是第一次看到,展览的图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应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段历史和这些无名英雄。

(本文图片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提供)

(责编: 范登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