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释读
(一)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
(研究道,每天要有收获。佑助道,每天要减少为私欲而做的事。)只有彻底明白道,才会断绝研究道,转而去佑助道。如果人人都这么做,天下就能永远无忧。
(释文完)
按:这句放在最后释读。
(二)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唯与呵,相去几何?美与恶,相去何若?】
谦卑与倨傲,差距有多大?美好与破败,差距有多大?谦卑与倨傲的差距,就是美好与破败的差距。用谦卑的态度对待民众,会得到民众的赞誉以及昌盛美好的天下;用倨傲的态度对待民众,会得到民众的憎恶以及破败不堪的天下。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一旦民众已经畏惧和怨恨侯王,那么侯王也会害怕和怨恨民众。
【恍呵,其未央哉。】
隐约觉得,这些话好像还有未尽之言啊。
(释文完)
1、差距多大
“唯”是谦卑应答,表示用谦卑的态度对待民众。
“呵”是大声喝斥,表示用倨傲的态度、居高临下地对待民众。
“美”是美好、赞美,表示昌盛美好的天下以及民众的赞誉。
“恶”是丑陋破败、憎恶讨厌,表示破败不堪的天下以及民众的憎恨和厌恶。
第19章中提出的“三绝三弃”,是说侯王要割断与民众之间的隔阂,弃绝与民众之间在地位上的差距,只有全国上下都拧成一股大绳,才能治理好天下。本章的这句,用“唯与呵”的差距就是“美与恶”的差距,更进一步解读“三绝三弃”的含义。
2、互相畏惧和怨恨
“畏”是害怕、畏惧、怨恨。
侯王如果以威权治民,对民众居高临下,处处压榨民众的生存空间,民众会先畏惧侯王,然后生起怨恨,因畏生恨。一旦民众已经畏惧和怨恨侯王,那么侯王也会对民众产生畏惧和怨恨,因为侯王其实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道理是相通的。这里的“人”不仅是指民众,还泛指任何人。
人怕什么?多数人其实不怕鬼神,也不怕死亡,因为鬼神和死亡有点遥远。多数人真正怕的是现管,怕的是在各个领域谋求私利而欺压一般人的现管,也就是红袖章之类的“伪王”。
多数人因为怕惹麻烦而怨恨伪王,但伪王同时也会害怕和怨恨别人的举报和反抗,故言“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第25章说“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这里的“王”不单是指侯王,还包括各个领域中的真王和伪王。
(三)内心沉重
【众人熙熙,若享于大牢,而春登台。】
众人都欢乐熙熙,就像享受在长久稳固的太平盛世中,有如春天刚刚登台,好像盛世才刚刚开始。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似无所归。】
我却恬静淡泊,丝毫不动声色,就如婴儿还不懂忧愁而不会叹息的样子。但其实我的心却被牵挂,很沉重,好像没有归向。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
众人都心有所归,只有我的心却像丢了似的。我的心真是愚不可及,傻乎乎地为众人操心啊。
(释文完)
1、而春登台
“而”是如、好象。
“而春登台”是好像春天刚刚登台、刚刚来临。
整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民众都陶醉在欢乐祥和之中,享受着太平盛世,仿佛在享受着刚刚开始的春天,都以为能长久享受,却不知道危机正在悄悄临近。
网上对这句的解释很多,有解释为春天登上高台欣赏美景的,有解释为春天把猪牛羊摆上高台进行高规格祭祀的等等,五花八门。
2、心情沉重
“兆”是显现、预示。“我泊焉未兆”是说我冷静对待所看到的一切,包括众人的欢乐熙熙以及周王朝的危在旦夕,但却不动声色。
“累”是牵挂、沉重。因为我人微言轻,有心无力,所以显得心情沉重。
众人都沉醉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欢乐之中,而我却为众人瞎操心,愚不可及,故言“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
(四)独顽以鄙
【鬻人昭昭,我独昏昏呵。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呵。】
普通人都活得明明白白,而我却活得迷迷糊糊,真相与假象斑驳难辨。普通人都精明算计着生活,而我却昏味糊涂。
【忽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我的心感觉渺渺茫茫,就像在大海中飘荡。我的思绪惶恐不安,就像起伏不停的破浪。众人的心都有所归属、能够安静,而我却独自顽固地庸人自扰。
(释文完)
1、为何昏昏?
普通人都很现实,为了生活而明明白白和精打细算,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周王朝这座大厦已经离倒塌不远。我却看不清楚眼前的景象到底还能延迟多久,看不清眼前的一切到底是真相还是假象,所以“昏昏”,迷迷糊糊感觉到眼前的是假象,却又真实的呈现在眼前。
2、察察与闵闵
“鬻”的本义是粥,作动词时解释为生养。
帛书甲乙本都作“鬻人”,意思是为了生存而活着的普通人。传世本作“俗人”,意思一样,但不押韵。
“察”是精明。“察察”是精明算计、精打细算。
“闵”是昏味、糊涂。
昭昭与昏昏、察察与闵闵,两两相对。
普通人都清醒地为自己的生存而活,而我却糊里糊涂地为整个国家的生存而担忧。普通人都精明算计,而我却昏味糊涂。
3、独顽以鄙
“鄙”是庸俗,表示庸人自扰。众人以及周王朝的生存问题,原本没自己什么事,但自己却瞎操心,而且还很固执地去瞎操心,故言“独顽以鄙”。
帛书甲本作“独顽以悝”,“悝”是忧愁,固执地忧愁,为众人以及周王朝的生存而忧愁。
(五)食母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的想法独特,不同于别人,更重视侍奉既有的母体,侍奉既有的这个国家整体,侍奉既有的道。
(释文完)
首先理解什么是“母”?“母”是指既有的整体,也叫母体。
第1章有言:“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意思是:没有名分,是万物的起始;有名分,是万物既有的母体。
比如,一辆车是由发动机、车轮、方向盘等零部件成员组成的一道整体,也叫母体。所谓母体,意思是其中包含有发动机、车轮、方向盘等若干成员在内。
人们通常说“我在开车”,但不说“我在开发动机、开车轮、开方向盘等”,为什么?因为一辆车是现有的名分,是有名,是一道整体、是母体,也就是“有名,万物之母也”。对于一辆车而言,发动机、车轮等只是整体中的部分,这时没有名分,是无名。换句话说,发动机、车轮、方向盘等是一辆车的起始,也就是“无名,万物之始也”。
再有,第11章言:“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用组装汽车的过程来说明,会更容易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工人把发动机、车轮、方向盘等组装在一起,当这些零部件是无名的时候,就有了汽车可用。
这叫“无之以为用”,把发动机等零部件变成无名后,就有汽车可用。“有之以为利”是说当汽车有名的时候,就得到了汽车这个利。
也就是说,汽车是母体,是有名,其中的零部件是无名,是汽车的起始。
至于那些所谓的中空、虚空为用等等的解释,全是瞎掰,是完全看不懂《道德经》而胡乱臆想出来的。
所谓“母”,是指既有的母体、整体,也就是既有的国家整体,在这里是指周王朝这个母体、整体。
理解了什么是“母”,这句话就容易理解了。
“食”是供养、奉养、饲养,还含有祭献、奉献的意思。
“食母”就是奉养母体,侍奉母体,把自己奉献给母体。
就好像发动机、车轮等零部件那样,把自己奉献给汽车这道母体,成就了汽车的有名。如果车轮坏了,那就维修或者更换,用车轮等零部件来侍奉汽车这道母体。这就是“食母”的真正含义。
“贵食母”就是重视“食母”,以“食母”为贵。
二、辨析与道理
1、道的表现形式以及“贵食母”的现实意义
先不讨论什么是道,只讨论道的表现形式是什么?“道生一”是指道衍化的是一;“一”是指一道母体、一道整体的形态。比如,一棵树,一杯水,一头猪,一个人,一个国家等等。
万物都必须得到一个整体的形态才能够存在,所以“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一道整体包含两个部分:既有的整体是有名,叫母;整体中的成员是无名,叫始。这叫“一生二”,一衍化的是二。
有名与无名、整体与成员、母与始,是同生共存的关系,故言“有无相生也”。
这个道理很显然。比如,一头猪是由眼睛、心脏等成员组成的一道整体。猪是有名,是母;眼睛、心脏等是无名,是始。猪这个整体如果离开了眼睛、心脏等成员,那猪就无法存活;眼睛、心脏等离开了猪这个整体,那就是人类的盘中餐,不再属于猪。
所以必须重视侍奉母体,以侍奉母体为贵,才能长久存在。这就是道的意义,让万物能长久生存。
人体也是一样的道理。体内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以新换旧,就是为了侍奉人体,以维护整体的存在。人每天要吃饭睡觉,就是为了滋养细胞、滋养器官成员。整体离开了成员,或是成员离开了整体,那整个人也就死翘翘。
人、家庭、企事业团体、国家,乃至万物、天地、宇宙等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道德经》在讲什么?讲的就是万物长久存在的道理,包括治国、养身、修炼仙道神道鬼道妖道魔道等等,都是长久存在之理,离不开一个“道”字,离不开“一”。故言“天得一以青,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是也。
只有理解这点,才叫初步看懂《道德经》,否则都是在那瞎猜。
2、绝学无忧
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为什么放在这章的开头,原因是本章原本不是独立的一章,是后世本给独立出来的。
楚简本作为较早的一个版本,本章只是一个大章中的其中一段,大章的前后有明显的分段符。以下是楚简本。
【(大分段符)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
绝学无忧。
唯与呵,相去几何?美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大分段符)】
因此,“绝学无忧”在原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脱离上下文但单独理解这四个字,会有难度。
“学者”是指研究道,“为道”是指佑助道。有些人把“学”理解为学习知识,全篇《道德经》都是在讨论研究道,所举的例子也都围绕着道,突然冒出个学习知识,不觉得难受吗?
研究阶段当然要每天有收获,只有彻底明白道,明白道的意义所在,才会断绝研究,而去佑助和侍奉现有的道。现有的道就是母、是既有的国家,离开这个整体,个人将无法生存。除非你能在太空中生存,否则的话,无论天涯海角,你脚下站着的土地也是国家的。
只有人人都明白了道,断绝研究道而去佑助道,以“食母”为贵,那么整个国家才会真正无忧。
3、传世本和通行本
有些人把通行本奉为经典,认为通行本是经过历代先贤多次校正总结出来的精华。这是一种误解,不清楚传世本和通行本的区别。
什么是传世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伦敦残本、遂州碑本、道藏本等等,这些是传世本。
所谓通行本,是某些人或培训班,把自己解释不通的地方改成自己能解释得通,以便能够推行的版本,故曰“通行”。
怎么改?比如,所有的传世本以及古本,“绝学无忧”都是本章内容,但因为某些人不懂解读,所以把它放到“三绝三弃”章一起,这样就容易自圆其说。
又如第15章的“蔽而不成”,所有的传世本和古本都作“不成”,但因为看不懂,干脆改为“蔽而新成”,用自己的臆测去解读。
如此总总,不一而足。因为只有篡改后,他们才能自圆其说,能蒙混后学,更重要的是能够推行而获取利益。
某网站的版本就是典型,把传世本改得面目全非后流传开来,被很多人奉为经典,还赞誉其经过古人多次校正,其实是现代人为追求名利而欺骗世人所为。这就是“通行本”的来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