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宣团队(清风)无授权禁止转载

封建王朝历史中,不管你是治世的文臣,还是镇守一方的武将,只要摊上了不明事理的皇帝,不管你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下场都不会太好。比如说张居正,生前首辅内阁大臣,大力推行改革,恩宠无以复加,死后却遭到了清算和抄家。再比如说威名赫赫、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居然因为讨要军饷而遭到明朝的血腥屠杀。

抗倭名将戚继光内容简介(戚继光穷困病死)(1)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沿海地区倭寇猖獗,浙江闽南地区最为严重,数十万军民被倭寇杀害。但当时明朝军队素质极差,不光缺乏战斗力,还贪生怕死不敢硬拼。戚继光奉命来此抗倭,面对着如此不堪的军队,戚继光来到义务招募一大批农民入伍,组织了一支新军。经过严格的训练后,这支新军已经成为了抗击倭寇的先锋精锐部队。为了剿灭倭寇,戚继光发明了狼筅和鸳鸯阵,并传授给军队士兵。这让新军的战斗如虎添翼,所到之处几乎战无不胜,屡立战功,这支勇猛善战的新军就是威名远扬的“戚家军”。

困扰明朝二三十年的海寇之乱终于得到了平息,此时的戚家军已经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认可和赞扬。两年后,朝廷命戚继光前往北方军事重镇蓟州防备蒙古。当时明朝最先进的武器就是鸟铳,作为南兵(戚家军)使用鸟铳要比北方军队更有优势,由南方军队来训练北方军队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当时谁也没想到,等待他们的竟然是让人痛心的结局。

抗倭名将戚继光内容简介(戚继光穷困病死)(2)

明朝的官场文官要比武将高一级,所以那些常年在外驻守边关的武将都会在朝中拉拢有权势的文官,以防将来在出现变故的时候朝中有人帮忙。戚继光的“搭档”就是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张居正。明朝万历皇帝登基时才年仅十岁,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就成了国家的辅政大臣。为改变当时内有外患、政治腐败、国库空虚等诸多痹症,张居正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些列改革,史称“万历新政”。就在改革进行到中期的时候,张居正因为长期操劳国事,突然去世。就在万历皇帝感到痛心不已的时候,在改革中触动官僚利益的文官集团开始上书痛斥张居正,列数接受贿赂,裙带关系,贪图享乐,欺君罔上等等罪名。万历皇帝大怒,下令抄家清算张居正。

戚继光因为攀附张居正被御史弹劾,未能躲过此劫。被皇帝剥夺俸禄,削职为民,全然忘记戚继光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最后,一代英雄戚继光在穷困潦倒中病逝。戚继光遭到贬斥,戚家军的命运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磨难。群龙无首的戚家军在北方失去了灵魂和支柱,经常遭到北方军队的排挤和打压,多次拖欠戚家军军饷。

抗倭名将戚继光内容简介(戚继光穷困病死)(3)

戚家军被屠杀的地方,秦皇岛石门寨镇

虽然军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军纪严明的戚家军一直是明朝重要的战斗力量。在抗日援朝的战争中,战斗力强悍的戚家军应召入列。出任辽东经略的浙江人宋应昌为鼓励戚家军,提出给予双倍军饷的优厚抚恤。攻打平壤之前,提督蓟辽诸军的李如松承诺,先登平壤城赏银万两。结果戚家军一路猛冲向前,第一个登上了平壤城头,这一头等功竟然被李如松给抹杀了。赏银没有了,宋应昌被解职,继任的征东经略以财务困难为由,拖欠戚家军军饷。

1595年,回国之后戚家军陷入了窘迫的境地。无奈之下,戚家军集合起来到蓟州镇总兵府讨要军饷和赏银,却遭到了蓟州总兵王保的轻视和打压,竟然以“倡乱”的借口对戚家军进行屠杀,当场杀死数百人。更可气的是朝廷知道后不但没有追究王保滥杀有功将士的罪行,反而认为王保杀的南兵都是大逆之人,杀的对,以“平定兵变”为功给予加官进爵。余下的戚家军全部遣散回了浙江老家。战功卓著的戚家军最后竟然被朝廷如此对待,拖欠军饷赏银,讨薪还遭到屠杀,最终被遣散回老家,不禁让人悲愤交加。

不知道二十年后,当努尔哈赤攻打明朝的时候,统治者会不会想起曾经英勇无畏的戚家军倘若还在,怎么会让建州女真如此迅速崛起,甚至直接葬送了大明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