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码头上,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上河水从西向东流过…”《民谣》一书的开头,廖廖数笔勾画了一位少年面对涓涓水流绵延不绝的忧伤,那是记忆深处的咏叹曲,在码头奏起,在码头回响,那些村庄的人和事,在时代的塑造下,存在过,消逝了,若隐若现,少年也延着光阴的旅程,走向新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界经典3首民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经典3首民谣(民谣记忆中的少年咏叹曲)

世界经典3首民谣

“我坐在码头上,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上。河水从西向东流过…”《民谣》一书的开头,廖廖数笔勾画了一位少年面对涓涓水流绵延不绝的忧伤,那是记忆深处的咏叹曲,在码头奏起,在码头回响,那些村庄的人和事,在时代的塑造下,存在过,消逝了,若隐若现,少年也延着光阴的旅程,走向新生。

《民谣》一书的封面在黝黑底色中隐隐闪烁着荡漾的金光,为整本书渡上阳光的味道,书的寓意不严而喻:记忆中的咏叹曲。题名为诺奖获得者莫言所著,无疑增加了此书的份量。

翻阅之前,我以为这本小说毕竟诉说着父辈的革命故事、家族兴衰,应该有着扣人心弦的故事,但整本书读罢,却发现没有清晰的故事脉络,看不清谁是叛徒出卖了革命烈士王二大队长,究竟是谁告发了外公,没有答案,整本书只是如常的记录了一个村装、一些人在历史长河中飘浮升沉的遭遇。整本书的叙述者王厚平还患有神经衰弱症。更看不清这本小说是虚构的,还是作者记忆深处的影象再现。江南大队存在过么?奶奶、外公、勇子、小云、方小朵…这些生命真实绽放在大地过么?抑或只是作者王尧的梦境?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使这本小说游走在试探存在的边缘,带给读者朦胧的回味和享受。

咏叹曲一:江南大队隐秘史

江南大队原本是无名的普通山庄,逢一位上级领导视察赐名而得。那是六十年代,在少年王厚平眼中,因为参与编写队史的缘故,听闻了生活在大队的长辈们的数段隐秘史。被胡怀忠揭发而被污蔑为汉奸的外公,有着曲折命运的奶奶的丫鬟小云,有着复杂作为的地主胡鹤义,不幸牺牲的游击队长王二…当时的王厚平仅仅只有十几岁,这些过于年长的故事和人物对这位少年心灵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患上神经衰弱症。

那种略带隐秘却又立于眼前的存在,透露着腐朽的陈旧和无常的残忍,这些孱弱的生命在历史面前过于无助的命运使得少年王大头无比畏惧死亡。旧的毫无痕迹的逝去,有的甚至过程不明,如同江南大队晦涩的隐秘史。于是,在这些灰蒙蒙的过往浸染下,王厚平,也就是那位外号叫王大头的少年,早熟而忧伤,立于码头的影像贯穿了生命的底色。江南大队早年沉入历史深处的隐秘史,再也寻不见,那些人已逝去,成为记忆长河点点光亮,一闪一闪的,隐于少年生命中。

咏叹曲二:惆怅的青春之歌

当腐旧的气息渐行渐远,新一代成长的力量在江南大队破土而出,青春总是新鲜的,孕育着希望和新生,鲜活涌动的青春激情既展现着奋斗的璀璨与光荣,也涂抹着爱情的甜蜜与惆怅。

偶像勇子哥是大队干部,英姿勃发,为大队出工出力,前途大好,受人景仰,却爱上了富农家庭出生,成份不好的姑娘秋兰。勇子心里清楚,他和秋兰的婚姻会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当爱情遭遇阶级与政治的阻碍,勇子选择了爱情,选择了一份艰苦的坚守,而他失去的,是心底的一个梦,就像王大头所言:我看到他的眼睛湿润了。勇子有两个梦,一个梦破碎了,一个梦半碎不碎。

而队里最新潮漂亮的姑娘巧兰也在爱情的惆怅中不知所措,她和临时来开展建设工作的青年陌长林心心相印,却面临着工农差异和异地恋的困境。最终在情感的召唤下,巧兰辞掉队医工作,远嫁哈尔滨。奋斗、离开、追寻,相比父辈而言,这首青春之歌虽然也有着无措与忧伤的基调,却嘹亮幸福得多,江南大队也由此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

咏叹曲三:身后的暗与光

少年王厚平,也就是王大头,在明暗交错,逝去与新生交替呈现的江南大队迎风驻立,拔笋般成长着。长辈们的命运,哥哥姐姐们的选择,迎面而过,过早催熟了这位少年尚待生长的心智。与三小的友情和方小朵之间萌生的淡淡好感温暖过他,留下过暖暖的阳光。

只可惜三小因病而逝,失去的阴沉久久压抑着少年生命的活力,“我不要去看向日葵,我上学路上都是向日葵”,只是已不再对向日葵抱以微笑与向往了。少年王厚平没有绝望,只是身后笼罩着暗的黑影。方小朵像红彤彤的牡丹,在腐旧而又封闭的江南大队绽放得明艳又灿烂,我想她的坦率热情的大胆表白也曾如一道刺眼的光,带给王厚平爱的甜美和醇香,只是因为过早见过了太多失去了无常,拥有的滋味无法品尝,不再向往,“我们在以温暖的方式渐渐地结束一段还没开始的感情”,少年王大头以唯美的方式为这段感情划上句话,想象方小朵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冬妮娅,在严冬中目送心爱的姑娘走远,在戛然而止的通信中与方小朵说再见,送别生命中爱的阳光。失去初恋的勇气,这是王厚平生命中无法逾越的暗,村庄的失去定义了他,多年后,少年穿越了它,回望只见身影而已。

《民谣》,这本由学者王尧所著的长篇小说,一咏三叹,余音绕梁,写尽了七十年代一位少年与故乡的纠葛。阅读此书,你将重识回忆,如同漫步在时间长河的堤岸,和一位三十年前忧伤的少年聊着天,品尝乡愁那杯酒。往事如风,故事真真假假已不重要,它们存在过,消逝了,带走一个时代,带来了希望,少年获得了新生。著名作家莫言、阎连科给予了此书高度评价。看见青春、看见历史、看见村庄、看见朴实的人们,阅读《民谣》,这一切,都将被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