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1)

· 财经风象出品 ·

撰稿:霹小雳 编辑:梁云风

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2)

绿地遇到麻烦了

2022年5月12日,穆迪将绿地控股(600606)集团有限公司的家族评级(CFR)从“Ba3”下调至“B2”,并将其列入了进一步下调观察名单,展望为负面。

近半年,绿地销售额持续下滑,继2021年四季度大幅下降57%后,2022年一季度再度下降56%仅308亿。

销售额下降带来了现金流的短缺,内忧外患下绿地只能通过内部资源偿还到期债券和贷款,截至2022年3月底,绿地的流动性进一步减弱,现金总额降至657亿元人民币,同比2020年底下降了近30%。而这657亿现金很大一部分处于房地产和建筑板块下的子公司或项目层面,无法用于偿还控股公司层面的债务。

穆迪预测,由于经营和融资条件困难,绿地控股集团的合同销售额在未来6-12个月将下降30%左右。

而等待绿地的,是巨额债务,2023年9月290亿元人民币的等值债券(包括28亿美元离岸债券)即将到期。

国字头背景,让绿地比恒大、融创融资渠道更为多元,过去两年内绿地陆续开展了多轮筹资活动,以降低“杠杆”,摆脱“红线”,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旦销售额无法逆转,融资渠道和空间进一步收窄,内部现金耗尽。绿地可能被迫采取甩卖资产的方式来偿还债务。

当下楼市行情低迷,出售资产并不是明智之举。

销售额和现金流双双下降,巨额债券即将到期,再融资风险进一步增加,多重不利因素交织,绿地能否通过借新还旧、甩卖资产等手段筹集资金,摆脱流动性债务危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3)

危机四伏

这些年,绿地集团的危机就没有消停过。

这个当年与万科争霸房地产天下“绿巨人”,行业排名第一的高光时刻停在了2014年。

此后,绿地先后经历了2015年债务危机、楼盘质量投诉、“哭女一刀”事件、武汉绿地中心停工风波……各种质疑纷至沓来。

2020年上半年,一则关于绿地高管陈军涉嫌经济违纪和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举报,更是把这家龙头房企推上风口浪尖。下半年,绿地控股将231亿元资产包摆上货架,引发业内关注。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绿地总负债高达1.22万亿元,随着恒大、新力陆续暴雷,绿地万亿债务压顶引发广泛关注。

在领导留言板上,绿地关键词之下的投诉触目惊心,拖欠农民工工资、捆绑销售、违规售房拒退房款等投诉屡见不鲜

脚踩 “三道红线”、泰山压顶的债务、金融产品频频暴雷、资金链紧张的悬疑、工地大范围停工、多个楼盘延期交房、业主维权不断……这些年,绿地的负面新闻一直没有消停,绿地很忙,忙着处理各种危机和风波。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绿地深陷债务危机旋涡,想方设法融资还债是绿地这些年始终无法回避的首要难题。

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4)

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5)

“转行”基建赛道

2021年11月13日,绿地官网发布公告,公司所属行业类别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引发业界各种猜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回想六年前,作为老大哥万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绿地在城市地标性建筑的赛道上搏击浪潮,奔跑在南昌、长沙、郑州、苏州、南京、成都、大连、武汉、赣州、常州等城市的天际线上,一座座绿地高铁城际空间站拔地而起,一座座绿地国际博览城鳞次栉比。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国企背景、商办项目差异化策略及对“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三大法宝的熟练运用,绿地一度击败万科,行业排名第一

忍痛割爱房地产、豪赌转型的“新基建”、 向“国资”伙伴们变相融资, 这家拥有上海国资背景和笃信“做最懂政府的商人”的掌门人的公司,这两年一直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搞钱”、“降档”这两件事上。

“脱离”地产转向基建,绿地需要借由建筑业之名,融到更多的钱,来填补早年间过度开发埋下的雷,对于绿地而言当下重中之重,就是搞钱还债。

不论是投资人、上下游企业,还是庞大的购房者,都在期待绿地早日走出困境,毕竟疫情下千疮百孔的楼市再也容不下如此体量的企业暴雷了。

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6)

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7)

由“红”转“橙”

对于绿地而言,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成立于1992年7月18的绿地,即将迎来三十岁生日。

2月16日,张玉良再度当选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 66岁的张玉良将继续带领已掌舵30年的绿地前行。

5 月 12 日晚间,绿地控股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格林兰持有 28.42% 的公司股份,5 月 11 日向浦发银行长宁支行质押 16 亿股公司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 44.07%,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 12.52%,质押融资资金用于“支持公司生产经营”。

资料显示,格林兰持有绿地股份数量约36.3亿股,占其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8.42%。 本次股份质押后,格林兰持有的绿地股份累计质押数量约为 24.09 亿股,占其持股数量的比例为 66.35%。

就在今年 3 月,格林兰曾向华夏银行质押 8500 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 2.28%,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 0.67%,质押期限为 2022 年 3 月 1 日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质押股份市值 3.67 亿元,目的同样是用于支持绿地的生产经营。

格林兰低息援助,对于绿地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格林兰”)是张玉良的一大创举。

2015 年,为实现借壳金丰投资成功登录 A 股,绿地控股成功规避《公司法》限制,将 1000 个拥有股权的员工拆分为 32 个小有限合伙形式,组建了上海格林兰,吸收并合并了职工持股会。格林兰的成立,让绿地只花费了 10 万元的注册资本,轻松实现了对近 3000 亿元市值公司的实际控制。

格林兰已经成立近7年,我们不得不感叹张玉良此举的精妙之处。

据企查查,格林兰至今共计进行过 27 次股权质押。此次质押的股份数为有史以来最多,质押股份市值也最高,约为 67.84 亿元。对格林兰自身来说,其并没有实质性业务需要大量资金参与。而质押融资的钱,都“输送”给了绿地。

近两年来,房企暴雷此起彼伏,在绿地危机四伏的紧要关口,格林兰可谓绿地的“钱袋子”,持续为绿地输氧供血。

2020 年 8 月 21 日,绿地通过了拟向上海格林兰借款不超过 35 亿元的关联交易事项,借款期限不超过三年无需抵押或担保。截至 2020 年末,上述借款余额为 6.05 亿元。目前,有关借款已全部归还。

据绿地年报显示,截止 2021 年末,绿地持有现金 82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0.1%,有息负债余额降至 2406 亿元,“三道红线”已转为橙档

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8)

绿地会步融创后尘吗?

当前,绿地正转行基建赛道,在房地产行业“不好过”的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着较大压力。

据年报显示,2021 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 5443 亿元,同比增长 1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2 亿元,同比下降约 5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7.1%。2021年绿地共压降有息负债 812 亿元,累计压降有息负债 1476 亿元。

为降低负债走出危机,绿地提出“三年三步走去杠杆”计划,具体为通过降低有息负债规模、调整短期、长期负债结构、增加非受限货币资金等手段进行降档。

虽然从数据上看绿地摆脱了“三道杠杆”紧箍咒,但危机远未结束。

2022年,绿地在全国的多个住宅项目都被曝出维权。武汉汉南绿地城临交房期遇“烂尾”;济南多个项目存在延期交付、涉嫌违规销售等问题被住建局暂停办理项目预售证;赣州绿地城际空间站多个地块停工两年,业主多次维权未果。

房企暴雷的风波还在延续,5月12日,曾经作为中国房企实力担当的“白衣骑士”融创中国公开致歉,宣布4笔共7亿人民币美元债利息违约。

“绿巨人” 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白衣骑士”。

目前来看,这种概率是不能完全排除。

虽然已经由“红”转“橙”,绿地也一再公开声明,自己的现金流目前较为充足,但是穆迪风险等级的下调,多处工地停工和维权,始终还是掩盖不住其资金紧张的赤裸现实。

当前,绿地最大的问题还是销售额持续下滑,虽然国家放宽了地产调控政策,但3月以来,疫情多点反弹,多个城市封城,绿地销售额大幅下降,资金回血困难重重。

疫情是21世纪最大的“黑天鹅”,也是楼市最大的不可控因素

目前格林兰对绿地输血的股份质押已达其持股数量比例的为 66.35%,如后续疫情持续,无法通过住房销售顺利回血资金,绿地的债务危机将进一步走向深入,引发巨额债务违约的多米骨诺效应,届时格林兰这棵救命稻草也有心无力。

绿地和万科的差距(三十而立的绿地)(9)

1.九派新闻《利息未付!融创致歉,正积极“自救”》

2.中国地产报《66岁的张玉良连任绿地董事长,地产老将与他的新航道》

3.中国经济网《绿地控股:公司大股东将要=所持16亿股质押用于公司生产经营》

4.清浅白石滩《背负近万亿巨额的绿地,能否扛过寒冬》

5.财经西部《绿地三十而立开新局》

6.封面新闻《绿地“转行”基建赛道?公司所属行业已从房地产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