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会穿高跟鞋的鱼

一半酒一半情,托起几十载光阴。一直未变的是文字,渡我情解我忧。

​其实余秀华是孤独的,无论小时候因脑瘫而口齿不清、走路摇摇晃晃被同学耻笑,还是成人后被安排与胸无点墨的外地汉子尹世平结婚、父母的辱骂不理解、对爱情的渴望而不得、无数个日与夜遥远的思念、风云树水草花的颤抖,那些时刻想必她是孤独的吧。哪怕现在重新开启一段新恋情,与90后小伙杨槠策恋爱结婚,46岁的她,内心仍是孤独的。

01

缘起

2014年余秀华火了,因为那首有争议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赞扬的赞扬,痛斥的痛斥,媒体蜂拥而至,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她的活动范围和交际圈逐渐扩大,唯独她的心没有变。

她,余秀华,诗人,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

201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

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2016年5月15日,余秀华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在北京单向空间首发。

2018年6月,出版散文集《无端欢喜》。

2019年1月,推出首部自传体小说集《且在人间》。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1)

两周前买了余秀华的5本书,细细地看、囫囵吞枣地看,发现对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我们爱过又忘记》和小说集《且在人间》印象最深,散文集《无端欢喜》看得最慢(里面都是余成名后点滴思想记录,属于个人随笔),另外一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印象不算深。

02

一段扯淡的婚姻

关于前半生,身体的不便和残忍的现实一次次蹂躏她的内心。

高中时,没有同龄人朋友,老师也当众嬉笑她不行。从小自卑又敏感的余秀华选择了退学,没有参加高考。

退学后,在家务农。但实际上她的身体让她做不了太多太重的农活,因此成为父母的“累赘”。其实她内心敏感,在身体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看着父母日复一日的操劳,她的无能为力加重了内心的愧疚感,因此看天看地,看书成为她排忧的出口。

19岁时,父母给她安排了一场婚姻。这个异乡的男子,为了在横店村有个住所,选择了入赘。这样,余和大自己12岁的尹世平结婚了,很快有了一个儿子。

在余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中,她化名周玉(好奇名字的由来),对这段婚姻、婚姻里的人和事有很详细的描述。

尹世平,这个男人家里兄弟姐妹多,十几岁外出打工,二十多岁喜欢上一个同样孤苦伶仃的女孩子。后来姑娘移情别恋喜欢上他的一个老乡。尹世平一天夜里把他老乡灌醉,把姑娘给睡了。没想到他的那个老乡在局子里有人,尹世平蹲了三年监狱。这三年里,尹世平的父母一次都没有去看过这个儿子,可能他们引以为耻了吧。父母的举动彻底伤了尹世平的心。出来后,多年漂泊,想找个地方落脚,恰巧走进了余父母的眼睛。

尹世平的想法很简单,我是男人,是正常的人,和你一个残疾人结婚是我可怜你,你应该侍奉我才是。可是对方和其他妇人不同,她“残缺”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敏感又坚韧的内心。因为敏感,她能捕捉到外界的好与坏,自然轮换、人性粗陋她的感受比常人灵敏得多。因为坚韧,她不屈于现实,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常人难以理解的倔强。在她看来,老尹是有前科的,肮脏的,谎话连篇的,粗鄙的,这么一个男人是无法让她倾心和一起生活的。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2)

所以后来很长的一段日子,老尹出门打工,临近年关两手空空地回家。而余秀华则浑身瑟瑟地恐惧和他身处一室。两个人相处,争吵、打闹是常有的,余小说和诗集中有相关的体现。尹世平动不动就对余秀华动粗,“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撞击的声音和心跳如此一致。

父母眼里,这样一个身体完整的男人,虽然年龄大点,虽然不怎么挣钱,可两人有孩子,在他们百年之后,他能照顾余。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其中,母亲嫌弃过余秀华,没有女人味,没有手段,留不住这个男人,更拿不到这个男人挣的钱。可能这样的时刻,余的心在颤抖吧,连母亲也嫌弃她嫌弃她的婚姻了,不过她的心依然倔强不屈服。

好在父亲是理解她的。尹世平曾经拉上余秀华去要账,美其名是残疾人债主不好欺负,而欠款只有800块。余得知真相后,愤而离去。后来,尹世平又提议让老丈人陪他去要账,余的父亲回来后,同意女儿离婚。这趟外出,老尹和老丈人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余爸爸看清楚了尹世平的为人,觉得女儿跟着这样的男人不会有好结果吧。

03

侬本多情

丈夫外出打工的日子,余秀华看书写诗,诗句里是横店村的春夏秋冬,是自己的喜怒哀乐。除了大自然,她写人世间,写情写爱。

在婚姻存续期内,余爱上过别人。

余秀华将自身经历和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小说里,阿卡是一档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两人的关系更多的是周玉的“一厢情愿”。与其说是与阿卡的情感,毋宁说是与自己的投射对象的关系。

这个男人是做播音节目的,周玉喜欢他的声音,鼓起勇气给他打电话,甚至去广电大楼下等他。前期比较顺比较美好,外貌不够才华来凑,周玉深情的文字打动了这个男人。他邀请她去他的城市,开车兜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然后开房。少女心的周玉以为爱情来了,这个男人看到了她的真心,是不同于那些世俗的人的。但当他直接了当地上手时,她颤抖了,不自然地拒绝。随后他恼羞成怒,就此分别。再后来,她给他打电话不接,去他单位他嫌弃、报警。呵,男人。

余秀华老师是那么的聪慧,男人心里想什么,她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年轻的她,渴望爱情。一边受伤一边寻找,渴望找到这世间那个和她相契合的灵魂。

这么卑微的、浓烈的爱,《且在人间》里描写得很细腻。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3)

“阿卡,我想你。我在想如果十年以前我没有结婚的时候遇见你,那会怎么样呢?我思来想去觉得那个时候不可以遇见你。少女的我一定会对你抱有巨大的希望,这希望弄不好就会成为巨大的漩涡把我们两个人都卷进去。所以,命运有它安排的深意,我们在这个时候是最好的,你以天使的身份来把我挽留在这个人世里。”

“阿卡,我能够怎么办呢?你如同一束光照着了我,这光岂知又不是假象和虚影呢?哎呀,我是如此悲观,不然我能怎么办呢?是的,阿卡,我想再一次看见你,我能有什么希望呢,我的希望就是把和你见面的日子当成节日。”

困囿于横店,心却飞向他的城市,写出了很多思念的文字。

我想,每个女人都有这样的时刻吧,那些暗恋,情感比白酒浓烈,醉的只有自己。

遥远的他,伸手触摸不及,求而不得。

随着时间流逝,余对她那些心仪之人的热情冷却下来,化为望尽远方的眼波,化为一首首诗句。

04

人生转折

2014年,《诗刊》编辑刘年在博客发现了余秀华的诗句,同样出身农村的他,对这样的直白强烈的语句热爱不已。刘编辑是这样形容的,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4)

就这样,刘年通过QQ联系上了余秀华,《诗刊》发表了她的诗。余在诗歌圈出名了!

后来让她大火出圈的是那首“赤裸裸”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05

婚姻的解脱

其实,睡与不睡,谁主动谁被动无须争辩,掀起大众舆论背后的原因以及两极化的口碑才是值得思考的。

余秀华看不上中国的男人,觉得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是啊,余有高贵的灵魂,平平庸庸只看外表只为美貌折腰的中国男人,谁能看到她的赤子之心。

红了之后,门庭若市,她也打起精神去社交。诗人哥哥,见了一个又一个,酒醉后的放肆也不是没有。可真正有几个人走近她的心呢,真相只有她知道吧。

2015年,在和老尹结婚将近20年时,余秀华用15万换来一本离婚证。至此,她和老尹结束了彼此痛苦的婚姻,一段扯淡的婚姻。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5)

客观地看待,两个本是陌路的灵魂,一个粗汉子在外打工奔波于生计,一个因身体原因有时间读书写字追求浪漫爱情,两人底层需求不同。再加上没有好的沟通和理解,两人的婚姻里,既有普通人婚姻里的一地鸡毛,又有两个可怜人的互相伤害与遍体鳞伤。

但是,余秀华老师是聪明又慈悲的,她对老尹看得透透的。她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背后的原因,知道他心底的诉求。可她就是接受不了这一开始就充满谎言的婚姻,接受不了不尊重自己、嘲笑侮辱自己的男人,更不要去谈夫妻间的沟通协调了。

好在,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红了之后,火速结束这段婚姻。

06

一个女人的爱情

余秀华的小说集《且在人间》里面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她自己的自传小说《且在人间》,写了农村发生的点滴;另外一个是她自己勾勒的世界《刀挑玫瑰》,故事发生在城市。写人写己吧,《刀挑玫瑰》里面女主人公艾蓝的决绝和悲哀何尝不是余老师自己感情观的体现呢?!

艾蓝,28岁,在单位业绩不错,有个年轻有为的男友浩森。艾蓝经常咳嗽,谁知去医院发现自己得了肺癌,还是中晚期,得化疗。化疗也不怕,但艾蓝爸爸看到小男友浩森的到来给不了女儿欣喜,就偷着花钱雇了她前男友——一个已婚的老男人章德峰。

艾蓝和章德峰,三年前两人在公司间业务合作年会上相遇、相知。后来艾蓝怀孕了,章德峰不想要,艾蓝很坚决要把孩子生下来。很快,老男人态度转变了,给艾蓝拿了一盒点心,当天晚上艾蓝肚子疼便流产了。艾蓝不知说章德峰搞的鬼,这时的章,还在假惺惺。

前男友的到来,无微不至的关怀,给艾蓝打开了一扇窗,脸红心跳地陷入恋爱状态。两个人恢复关系,出去旅游。在各项检查趋好的情况下,艾蓝却食之无味,再一检查发现自己得了艾滋。因此,杀了他的心便有了。

她雇杀手去,没想到老男人只有重伤,并没有要命。后来她带起了面具,还是和他在一起。可心里的矛盾和纠结只有她自己知道吧。多少次,多少个时刻,爱是真的爱,爱到骨子里的那种。这个男人的眼睛睫毛,头上的发丝,远去的背影,都会让她心起涟漪,想,就这样朝朝暮暮到终老吧。

可这个男人骗了她,骗她倾心,骗她流产,骗她得艾滋,一个“恨”字不足以表达艾蓝内心的愤怒。最终,在异乡的旅馆里,她杀了他,一刀肋骨一刀心脏,最后一刀扎在自己的心脏上。艾蓝抱着章德峰,和他躺在了一起:“章德峰,我爱你!”

其实,在读这篇《刀挑玫瑰》时,想到许多事。最明显的问题是一个女人的爱情到底是怎样的?

多少个女子,喜欢一个人,爱得轰轰烈烈、无怨无悔。无论他是否已婚、是否花心、是否欺骗了她、是否有无钟情于她。哪怕伤痕累累时,心里还是很想他,很爱他,希望他一切都好。

时间残酷,女人的狂热会消减,这个过程有的人用几个月,有的人用一两年,还有的用光了一生。当男人跌落神坛褪去光环时,女人的第一反应是选择不相信,先蒙蔽自己再说。等到足够痛足够疼时,痛定思痛,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周遭,看看残忍的真相,看看人性的丑陋。可纵然如此,女人啊,还是有无数个想的时刻,想就此沉溺,想就此奋不顾身。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6)

余秀华老师,对爱很敏感,也是对自己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反复思考总结的人。理性犹在,但爱时常压倒理性。渴望有那么一个人,能穿过肉身看到自己纯洁的灵魂,填补内心的些许孤独。来来往往,已婚的、未婚的,近的、远的,她的心一直在翻腾一直在寄托。

07

她很大胆

她很大胆,不知是前半生受的委屈太多心里太苦,还是人到中年对世事豁然开朗,可能两者皆有吧。

她早已“破罐破摔”。面对质疑、辱骂,她好不委屈自己,用笔讨伐比谁都英勇。比如近些年,微博上有个男性导演刘信达,常常出现在余秀华的讨伐名单中。

她早已“不畏人言”。2021年12月,选择与小自己十几岁的90后男友奔现。世人惊诧!祝福有些,羞辱更甚。

曾经的写作里,以及微博上放出来的文字,时常会挑战你常规神经。于是她被人称作“荡妇”、“女流氓”、“下流至极”。

其实她不过胆子大了一点,敢说出来、写下来你我内心的那些小九九。都是凡身肉体,谁也不比谁尊贵。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承认自己内心阴暗的一面,尤其是关于性的,真的难于上青天啊。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7)

其实她早已不是那个走不出村口只能抬头看天的悲情妇人了。她聪明、清醒。2022年6月23日21点49分,她在微博中这样写到:

好多人想看我“凉凉”,我2014岁年火的,到如今8年,其实早凉啦!人生无常,凉是正常。我从来不怕这个,因为“活着1”就是胜利。就算去要饭,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好多人想看我和杨槠策分开,我感觉分开也不会打脸,得之我未必是幸,失去也未必是命。他愿意陪我走多久就走多久,爱情可贵,生命更自由。

是的,我老了,我残疾也丑,所以一个人对我好的时候,我就应该全力以赴。我只是希望我还在的时候,他能多搞点钱,他的日子还长啊!

这也许说不上是爱,但是也只能如此。

46岁的余秀华,不是不知道这段感情是需要互惠的,普通人的爱情没有绝对的永恒,只有前提条件的预设。一个需要年轻的爱人,一个需要金钱助力。

她只愿他(90后丈夫)多挣点钱,为他以后着想。是啊,无论他选择和她结婚的原因,是为了她这个人多一点,还是为了她的钱多一点,都不重要了。

其实,余已经想得透透的、明明白白的了,无论是哪种原因哪种结局,她都既有能力更有力量去面对。

08

我心孤独

翻看余秀华的作品和微博记录,就知道,她内心底层是孤独的,对挚爱是渴望的,即使在这人世摇摇晃晃、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受了太多委屈和屈辱,爱“人”是她活下去的支撑。

从一个底层女性成长的角度看,余的一生很有借鉴意义的。如果说人这一生是按照剧本走的,那余秀华的前半生不可谓不凄惨。肉体的残缺和病痛,让她过早体会了人世的冷暖、人性的丑陋。成人后的婚姻是被安排的,那个男人没有给她丝毫的尊重和安全感,粗鄙的男人怎么能配得上她高贵纯洁的灵魂。离婚的念头从未打消过,最终在成名后一举完成。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8)

现在的她,网络上“怼天怼地”的模样,面对各种负面的评论,她会毫不留情地回击。是啊,世人皆爱热闹,爱做键盘侠,喜欢在网络上行侠仗义,我想,底层原因是自恋吧。认为“我”才是对的、完美的,“你”余秀华就是个小丑,哗众取宠而已。余的回击,我是理解的,而且很能理解。面对这样的一群人,要么一直沉默(如果你忍得住)要么逐一抨击(不会伤心伤肺),who怕who。

除去这些繁华热闹,余秀华的真正内核,有多少人能感受得到呢?多少个日与夜,她孤独,或许表面平静但孤独已深入骨髓。这样的时刻,更想有个人来救赎她,给她全心全意的爱、给她在这人世遮风避雨的家、给她强壮的胸膛和有力的臂膀。

离开人生的第一个男人用了将近20年,寻找真爱的路上各种坎坷,寻寻觅觅终没能如愿。年岁渐长,聪慧的她愈来愈清醒地认识这人世间,知道她的这一生该如何接受、如何面对、如何选择。

这样一个女子,心有傲骨、不屈于世。

09

文学价值

客观来说,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散文,都是作者自己的表达,表达她的亲身经历、个人感想、未来期许。

单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余的大部分作品我能读懂(可能只是读懂了浅层含义),能有些许共鸣和落泪。单单这些,我觉得已经是不错了,多少作家的作品让人读不懂,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文字所困,可文字间却没有了生活更没有了个人特色。

余老师的作品,用词上是经过反复推敲的,灵敏的感情赋予作品生动鲜活的描绘;哪怕在《刀挑玫瑰》这样与作者生活背景相差甚大的情节里,余老师也在尽力去构建故事架构、去丰富人物形象。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9)

不过,更上一层呢,如果余老师能超越目前的个人情爱,站在家国或哲学角度,对个人来说是突破,对国内读者和文学圈来说,肯定是重重的一笔。

有种感觉,余老师她是可以的。具体原因可参见她最近的作品,年过四十,岁月给予她的除了伤痛,还有更强大、更深邃的智慧。

10

后记

小小心愿,世人不要再攻击一个这样的女子了,不要用世俗标准去定义她。

孤独的时候想起从前(我心孤独一如从前)(10)

生而为人,不是每个人都有“及格线”以上的生理条件,达到所谓的普通水平及以上。有人,他一出生四肢或许就是不健全的;有人,他的成长或许就是慢于同龄人的;有人,在后天各种灾祸里导致生理的、心理学的“不及格”。

这个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家人、朋友。

所以,放下偏见、执念,请勿给自己给他人贴上刺眼的、羞辱的标签。

客观地看看周罪,看看那些至真的人,以及或美或丑外表下一颗心是否足够真。

多鼓励自己鼓励他人,因为人都有两面性,要么沉沦堕落萎靡到尘埃里,要么奋发图强未来可期做出一番业绩。请激发出正向的东西,过好这一生。

最后的最后,还是留下余秀华老师的一首诗吧。

木桶

唯一能确定的是,她曾经装下了一条河流

水草,几条鱼,几场大风制造的漩涡

还有一条船,和那个妖女昼夜不息的歌声

中午,在河边捶衣服的时候

她不再看河水里的倒影。也不再猜想几千年前

河流上源那个腰肢纤细的女人

怎样把两个王朝装在她的左右口袋里

在这么热的中午,她如何让自己袖口生香呢

最初,她也以杨柳的风姿摇摆人生的河岸

被折,被制成桶,小小巧巧的,开始装风月

桃花,儿女情长,和一个带着酒意的承诺

儿女装进来,哭声装进来,药装进来

她的腰身渐渐粗了,漆一天天掉落

斑驳呈现

而生活,依然滴水不漏

她是唯一被生活选中的那一只桶

​​​​

2022年7月3日 发布于北京

图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