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蛇我们都不陌生,那可是一种让很多人提到就害怕的动物,在民间更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作为野生动物,我们在野外通常可以看到很多死亡的动物,或者说知道某些动物的死亡方式,也或许可以在野外看到死亡的动物尸体,但是蛇就比较特别,我们很难在野外看到蛇的尸体。

为何很少见到死亡的蛇(野外几乎看不到蛇的尸体)(1)

在农村有一种说法,蛇是会脱皮的动物,而且是一种可以“长生不老”的动物,比如在我们当地就有关于蛇长大了会生“冠子”的说法,然后长出腿,变成龙升天,颇具神话色彩。

确实,蛇的身形倒是与传说中的龙有着几分相似,倘若身体可以多倍放大,又有龙须或者“冠子”之类的,加上脚,那就真的与传说中的龙一样了。不过,如今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任何的传说,都可以被科学所证实,那么过去农村传说的蛇通过脱皮来实现长生不老,是不是真的这样呢?今天我们就具体地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为何很少见到死亡的蛇(野外几乎看不到蛇的尸体)(2)

蛇也难逃生老病死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既然是生物,那就是有生命的,都难逃生老病死,蛇作为自然界中的卵生动物,自然也是难逃这个规律的,就说我们常见的蛇类,都是有寿命的,只是根据种类的不同,蛇类的寿命有一定的区别,比如没有毒的蛇类,一般寿命会比有毒的长,毒蛇中眼镜蛇和银环蛇的寿命最长。根据相关资料记载:

蛇的寿命一般在20来年,少数可以活到30多年,寿命最短的蝮蛇只有7年寿命。

既然蛇是有寿命的,那么蛇通过脱皮来实现长生不老的说法,自然不攻自破。

蛇脱皮的原理又是什么?

既然蛇有寿命,那么蛇脱皮后对其有何影响呢?实际上,脱皮是很多动物成长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成长周期,就像我们人一年长大一岁的感觉。

为何很少见到死亡的蛇(野外几乎看不到蛇的尸体)(3)

在自然界中会通过脱皮来实现成长的动物并不少,比如我们熟悉的毛毛虫变成花蝴蝶、金蝉脱壳等等,都是动物脱皮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不管是毛毛虫还是蝉,他们经历了脱皮之后,最终也是会死亡的,尤其是蝴蝶,如果从毛毛虫变成了蝴蝶,说明他们也即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所以说动物的脱皮,并不是变得年轻,而是成长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返老还童”的过程,而是逐渐长大的过程,总有一天,也会面临老死

影响蛇类寿命的因素

除了蛇的类别导致蛇类的寿命差异之外,其实和普通动物一样,就算是同个类别的蛇类,寿命之间也可能会产生差异,有的蛇类出生的时候体质就比较好,所以寿命自然就要长一点,而体质较差的,可能就会短一些。

作为野生动物,必须生存在一个食物链中,所以必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个环境中的敌害数量,食物是否丰富,气候条件是不是好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蛇类的寿命。

为何很少见到死亡的蛇(野外几乎看不到蛇的尸体)(4)

为什么很少有人看到蛇类的尸体?

对于很多动物来说,我们都比较容易看到其尸体,就算看不到,也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但是蛇类的尸体,除了我们看到被打死的或者车辆压死的之外,自然死亡的蛇类我们几乎看不到,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主要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①很快被其他动物吃掉:我们都知道,野外的每一个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食物链,蛇类作为野生的动物,也属于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在野外死亡,那么相应的敌害或者分解者就会很快发现,然后将其尸体分解。

②我们难以发现:作为蛇类,我们都知道他们喜欢生活在草丛中,更是喜欢生活在洞穴中,如果遭遇危险,蛇类一般也是躲藏起来,这种位置本来就比较隐蔽,我们一般很难发现,自然难以看到蛇类自然死亡的尸体。

④冬眠死亡:我们都知道,很多动物都是会冬眠的,当外界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动物就会冬眠。

为何很少见到死亡的蛇(野外几乎看不到蛇的尸体)(5)

很多朋友只知道动物会冬眠,却不知道冬眠其实对动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动物的死亡,就是在冬眠这个环节,比如马蜂冬眠的时候,死亡率达到99%以上。

其他动物也是一样,比起不会冬眠的动物,如果不会冬眠的动物准备充分,死亡率会大大降低。蛇类作为一种会冬眠的动物,其死亡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越冬的这个过程中,对于冬眠的蛇来说,如果被老鼠发现,最后就不是他们吃掉老鼠,而是被老鼠吃掉,因为老鼠是不会冬眠的动物。

对于冬眠来说,不光是一些年老体弱的蛇类会在越冬的这个过程中死亡,如果蛇类冬眠的时候选择位置不好,就连强壮的蛇类也可能在这个冬眠的过程中再也醒不来,最后自然就死亡在越冬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通常都是非常隐蔽的,甚至在地底下,平时我们根本就发现不了,想要发现蛇的尸体,自然也会更难。

为何很少见到死亡的蛇(野外几乎看不到蛇的尸体)(6)

所以说蛇类的脱皮,并不是“返老还童”的过程,而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规律,并不存在蛇长生不老的说法,对此,您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