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天地如何像风箱?“屈”是何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天似穹庐说明了天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似穹庐说明了天什么(天地如何像风箱)

天似穹庐说明了天什么

17. 天地如何像风箱?“屈”是何义?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是《道德经》第五章的第二段,与上一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好像没有关联,要说有关联的话那就是“天地”两字。天地相同但说的内容却毫不相干。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藏,则神明居之也。橐籥中空虚,故能有声气。言空虚无有屈竭时,动摇之,益出声气也。”天地之间空虚就像风箱。“屈”是竭尽之意。

王弼注:“橐,排橐也。籥,乐籥也。橐籥之中空洞,无情无为,故虚而不得穷屈,籥动而不可竭尽也。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穷,犹若橐籥也。”天地之中,自然无穷尽,所以像风箱。“屈”也是竭尽的意思。

余秋雨翻译:“天地之间,就像风箱,虽是空的,却是无穷的,一旦发动,就能出风。”(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22页。)天地之间,空得像风箱。“屈”,应该是无穷之意。

南怀瑾:“万物的造化生灭,都是乘虚而来,还虚而去。暂时偶然存在的一刹那,只是有无相生的动态而已。因为有刹那绵延绝续常有的动,于是误认为动态即是存在,而不承认返有还无的静态也是存在的另一表相。……‘橐籥’,是旧式农业社会用作鼓吹通气的工具,俗话叫做风箱。也就是《淮南子》本经所说的:‘鼓橐吹埵,以销铜铁’的冶炼金属的工具之一。‘橐’,是指它的外形的箱椟。‘籥’,是指它内在的往来活动的管片。”(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13页。)他的说法与众不同,重点解释“橐籥”,没说天地如何像风箱,以及“屈”的含义。

陈鼓应今译:“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6页。)他的意思也是,天地空虚像风箱,“屈”是穷竭的意思。

天地为什么像风箱呢?首先,还是搞清楚“橐龠”这个概念。在《道德经》中这两个字应该分开,不是一个词。《词海》解释:“橐龠(tuó yuè)是古代生活工具之一,是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橐,以牛皮制成的风袋;龠,原指吹口管乐器,这里借喻橐的输风管。空气通过输风管可进入熔炼炉中。汉代典籍中论及橐龠者甚众。山东滕州出土汉代冶铁画像石中有橐的画面。它有三个木环、两块圆板、外敷皮革而成。”不过,橐龠连在一起解释成风箱也没错。天地之间空虚安静就像风箱没有拉动一样。

“虚而不屈”,本来天地就像风箱一样虚静着:天地之间自然而然,人畜兴旺,充满生机,就像风箱内部空气充盈,无穷无尽一样。所以,屈,读qū,本义是弯曲。在这里作竭尽、穷尽或穷竭解释,如理屈词穷。下一句走向反面:

“动而愈出”,天地之间本来自然虚静、和平共处很好,可是总有人不安分守己,唯恐天下不乱,春秋五霸搅得天下不得安宁,就像人拉动风箱一样,拉动得越快跑出去的风就越多。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两句互相对应。在这里“虚”对“动”,“虚”是一种静止状态,“动”则是运动状态。“不屈”对应“愈出”,“不屈”是静止,“愈出”是动态。这一句老子就是要告诫大家,虚静、虚静再虚静,不要瞎折腾,越折腾天下越乱。与下一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相关联。这句翻译就是:

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巨大的风箱吗?虚静不动,空气在风箱内充盈无穷,越拉动风箱,风输出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