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四日升授翰林院侍讲,七月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十一月底到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曾国藩家书全集摘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家书全集摘录(曾国藩家书1844年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全集摘录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四日升授翰林院侍讲,七月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十一月底到京)

六弟(曾国华)、九弟(曾国荃)(两人在省城读书)左右( 左右:给平辈朋友时,一般会用“足下”,也可以称“阁下”“执事”“左右”等 ):

三月八日接到两弟二月十五所发信,信面载第二号,则知第一号信未到。比去提塘(清代官名,又称驻京提塘官,掌/投递本省与京师各官署往来文书)追索,渠(他)云并未到京,恐/尚在省/未发也。以后信宜交提塘挂号,不宜交/折差(邮差)手,反致差错。

来书言/自去年五月至十二月,计共发信七八次。兄到京后,家人仅检出二次:一系五月二十二日发,一系十月十六日发。其余皆不见。远信难达,往往似此。

腊月信/有“糊涂”字样,亦/情之不能禁者。盖/望眼欲穿之时,疑信杂生,怨怒交至。惟/骨肉之情/愈挚,则望之愈殷;望之愈殷,则责之愈切。度日如年,居/室/如圜(huán牢狱)墙,望好音/如/万金之获,闻谣言/如/风声鹤唳;又加以堂上(父母)之悬思(挂念),重以严寒之逼人。其不能不出怨言/以相詈lì骂者,情之至也。然/为兄者/观此二字,则虽/曲谅(垂谅,特加原谅)其情,亦不能不责之;非责其情,责其字句之不检点耳。何芥蒂之有哉!

至于回京时/有折弁(邮差)南还,则兄/实不知。当到家之际,门几如市,诸务繁剧,吾弟可想而知。兄意/谓/家中接/榜后/所发一信,则万事可以放心矣,岂尚有悬挂者哉?来书辨论详明,兄/今不复辨,盖/彼此之心虽隔万里,而赤诚不啻chì(和…没区别)目见,本无/纤毫之疑,何必因二字(指“糊涂”)而多费唇舌!以后来信,万万不必提起可也。

所寄银两,以四百为馈赠族戚之用。来书云:“非不是有/未经审量之处,即似(便似乎)稍有/近名(好名)之心。”此二语推勘(考察,推求)入微,兄/不能不内省者也。又云:“所识穷乏(所认识的穷困的人)得我(感激我)而为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篇),抑(或许)逆知(预知,逆料)家中必不为此慷慨,而姑(姑且)为/是言(这样说)。”斯二语者,毋亦(不要)拟(揣度推测)阿兄不伦(不伦不类,不成样子或不规范)乎?兄/虽不肖(谦词,不才,不贤),亦何至鄙卑鄙且/奸奸滑/至于/如此之甚!所以为此者,盖/族戚中/有断不可(绝对不可以)不(没有)一援手之人,而其余/则牵连而及。

兄/己亥年1839年至外家(外婆家),见大舅/陶穴而居,种菜而食,为恻然(哀怜貌)者/久之。通十舅送我,谓曰:“外甥做外官,则阿舅来作烧火夫也。”南五舅送至长沙,握手曰:“明年送外甥妇(曾国藩妻)来京。”余曰:“京城苦,舅勿来。”舅曰:“然。然/吾/终寻汝任所也。”言已泣下。兄念母舅皆已年高,饥寒之况可想。而十舅且死矣,及今/不一援手,则大舅、五舅者又能沾我辈之余润(利益)乎?十舅虽死,兄意/犹当/恤其妻妻子子子女;且从俗(风俗习惯)为之延僧(请和尚),如所谓道场(做法事的场所)者,以慰/逝者之魂/而尽/吾不忍死其舅之心。我弟我弟,以为可乎?

兰姊(大姐曾国兰)、蕙妹(曾国蕙)家运皆(命运不好)。兄/好为/识微/之妄谈(识微:《易》“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谓/姊/犹可支撑,蕙妹再过数年则不能自存活矣。同胞之爱,纵彼无觖望(此处指过分的希望和企图。亦有因不满而怨恨之意),吾能不视如一家一身乎?

欧阳沧溟先生(曾国藩老师、岳父)夙债甚多,其家之苦况,又有非吾家可比者。故其母丧,不能/稍隆厥其礼。岳母送余时,亦涕泣而道。兄赠之独丰,则犹(顺从,依从)世俗之见也。

楚善叔为债主逼迫,抢地无门,二伯祖母/尝为余我泣言之。又泣告子植(曾国荃)曰:“八儿夜来泪注,地湿围径五尺也。”而田货于我家,价既不昂,事又多磨。尝/贻书于我,备陈/吞声饮泣之状。此子植(曾国荃)所亲见,兄弟尝欷歔久之。

丹阁叔宝田表叔昔与(我)同砚席(同一砚台和坐席)十年,岂意/今日/云泥隔绝至此!知其窘迫难堪之时,必有/饮恨于/实命之不犹者矣(感叹彼此之间命运贵贱不同,出自《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丹阁戊戌年1838曾以钱八千贺我(会试登第)。贤弟(估量)其景况,岂易(容易)办八千者乎?以为喜极,固可感也;以为钓饵,则亦可怜也。

任尊叔见我得官,其欢喜出于至诚,亦可思(想念)也。

竟希公(曾祖父)一项,当甲午年(1834年曾国藩中举人)抽公项三十二千(清代一千文约一两银)为贺礼,渠(他)两房颇不悦。祖父曰:“待藩孙(指曾国藩)得官,第一件先复/竟希公/项。”此语言之已熟,特(但)各堂叔不敢反唇相稽计较耳。同为竟希公之嗣,而菀( yù茂盛 )枯/(荣枯,喻指荣辱、优劣)悬殊若此。设(假设)造物者/一旦/移其菀(茂盛)于彼二房,而移其枯/于我房,则无论六百,即六两亦安可得耶?

六弟(曾国华)、九弟(曾国荃)之岳家/皆寡妇孤儿,槁饿(穷困饥饿)无策。我家不拯之,则孰拯之者?我家少八两,未必/遂为债户逼取;渠(他)得八两,则举室回春。贤弟/试/设身处地/而知其/如救水火也。

彭王姑/待我甚厚,晚年家贫,见我辄泣。兹王姑已没(殁),故赠宜仁王姑丈,亦不忍/以死(因王姑去世)/(忽)视王姑之意也。腾七则姑之子,与我/同/孩提长养。各舅祖/则推祖母之爱而及也。彭舅曾祖则推祖父之爱而及也。陈本七、邓升六/二先生,则因觉庵师(四弟、季弟从师汪觉庵,汪执教于衡阳唐氏私塾,曾国藩亦寄读于其门下)而牵连及之者也。

其余馈赠之人,非/实有/不忍于心者,则皆因人而及。非敢/有意讨好/沽名钓誉,又安敢/以/己之豪爽/形/祖父之刻啬,为此奸鄙之心之行也哉?

诸弟/生我十年以后,见/诸戚族家皆穷,而我家尚好,以为本分如此耳,而不知/其初/皆与我家/同盛者也。兄/悉见/其盛时气象,而今日零落如此,则大难为情矣。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假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天命,命运)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

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亨之境,即可使/吾/明日/处/楚善、宽五之境。

君 子之 处 顺 境,兢兢焉(小心谨慎貌)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

君子之 处 啬 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比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

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来书有“区区千金”四字,其毋乃(莫非,岂非)不知/天之已厚于我兄弟乎?

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古人认为,时运循环,生灭不已,可由盛而衰,也可由衰而盛 )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

日中则昃(zè太阳偏西。太阳走到天的正中就会向西偏),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古代方术用语。计日时,天干10,地支12,彼此相配为一旬,所余的两地支称之为“孤”,与孤相对者为虚。古时常用以推算吉凶祸福及事之成败),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剥(剥卦: 顺势而止 )也者,复(复卦:寓动于顺 )之(jī苗头,预兆 )也,君子以为可喜也。

夬(guài夬卦:决而能和 )也者,姤(gòu姤卦:天下有风)之(征兆,迹象)也,君子以为可危也。( 夬卦与姤卦相反 )

是故/既吉矣,则由(非分贪求)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守其缺,不敢求全)以趋于吉

君子但知有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

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非分贪求)与凶/随之矣。

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今/吾家椿父萱母重庆(祖父母、父母均健在),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名(命名)所居/曰“求缺斋”。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祖父母、父母)。此则区区之至愿也。

家中旧债不能悉清,堂上衣服/不能多办,诸弟所需/不能一给,亦求/缺陷之义(道理)也。内人(曾国藩妻)不明此意,时时欲置办衣物,兄亦时时教之。今幸未全备,待其全时,则吝与凶/随之矣。此最可畏者也。

贤弟夫妇/诉怨于房闼(闺房,卧房。闼tà门,小门)之间,此是缺陷,吾弟当思/所以弥其缺而/不可/尽给其求,盖/尽给/则渐几于全矣。吾弟聪明绝人,将来/见道有得,必且(认可,认同)余之言也。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