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电视讲话,这是一份被视为“总统辞职书”的文告。

电视上的戈尔巴乔夫略显窘迫、疲惫不堪,他念了20分钟叶利钦给他准备的稿子。

最后宣布:“我终止自己以苏联总统的身份进行的活动,朋友们再见。”

40年前那个令人窒息的红色帝国(这个红色帝国还能让我们回忆起什么)(1)

戈尔巴乔夫——苏维埃公敌、必胜客荣耀合作伙伴、LV全球代言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苏联送葬者,用一己之力亲手埋葬了苏联。

那个和美国针锋相对、纵横江湖的社会主义老大;

那个看似牢不可破的联盟,最终还是解体了。

1991年圣诞节,晚上19点38分,那面在克里姆林宫迎风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总导演叶利钦亲自打着灯光照射下,缓缓降落。

那么红旗就像一片晚霞,带走了所有日光,最终飘落在莫斯科的黑暗深处。

40年前那个令人窒息的红色帝国(这个红色帝国还能让我们回忆起什么)(2)

苏联诗人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写了一首诗叫做《告别红旗》:

永别了,我们的红旗

伴随过天真的童年

我们在红中扮演自己

与白进行艰苦的斗争

我们出生的国家

不再存在

历史总有令人唏嘘的一面,这面飘扬了69年的红旗有人痛恨、有人热爱、有人信仰。

当叶利钦代表的西方派为拿下胜利举杯相庆时,就会有坚定地红色信仰者为苏联哭泣。

当欧美西方国家为消灭劲敌拍案叫好时,就会有红旗下的一代为苏联叹息哀伤。

若干年后,美国白宫发布了一条推特:

“1945年5月8日,美国和英国战胜了德国纳粹!美国精神将是永远的胜利者,这就是事实。”

这段话里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苏联,没有提到是苏联率先攻克柏林,没有提到是苏联元帅朱可夫接受的德国无条件投降,也没有提到德国向苏联投降的真正日期——5月9日。

然而,欧美国家却可以通过电影提到诺曼底登陆、敦刻尔克大撤退,提到中途岛、偷袭珍珠港,提到美国向盟国提供武器弹药。

可对于苏联,欧美正有意无意地在忽略,在掩盖埋没那段历史。

那么,曾经的社会主义老大哥,曾经的红色苏联还能让我们回忆起什么呢?

40年前那个令人窒息的红色帝国(这个红色帝国还能让我们回忆起什么)(3)

我们会想起莫斯科保卫战,无数苏联红军将士用血肉之躯死守莫斯科,用自己的生命挡住德军的钢铁洪流;

我们会想起那首战歌,那首从战火纷飞、满是废墟的列宁格勒歌剧院传出来的《列宁格勒交响曲》;

我们会想起近代史最血腥的巷战,每一寸土地都在流血的斯大林格勒,那里有与家国共存亡的战士;

我们会想起死守秘密的卓雅,即便被折磨致死,她那句震撼时代的“为自己的人民而死”的宣言也会被永远铭记;

我们记得苏联红军千里追击,满腔怒火地把苏联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最高处;

我们记得苏联牺牲了一代人,用总计2686万人的死亡战胜德国纳粹。

我们还记得,苏联这个属于无产者的国度,是在腐败陈旧、极权傲慢、官僚盛行、体制僵硬、不思求变中逐渐衰落。

这就是那个红色帝国给我们留下的记忆,而它正渐渐地被时代遗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40年前那个令人窒息的红色帝国(这个红色帝国还能让我们回忆起什么)(4)

可历史还是在很努力地为这个红色巨人留下一点点烙印。

比如,莫斯科红场西侧,那个用红色花岗岩和黑色石头建成的墓室,列宁的遗体安放其中,在他的遗体上仍旧覆盖着苏联国旗。

100年前,他那句“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点亮了无边的黑暗,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

他带领着穷苦卑微的红军将士保卫家国,一次次击败欧美干涉军。

最终,红色的焰火在乌拉尔山脉开始燃烧,一路烧到了西欧、中亚和东亚、证明了人类理想的国度可以存在,证明了无产者可以撑起一片天。

那时候的他们虽然很贫苦,吃不饱穿不暖,可仍旧充满斗志,拼尽全力为全民族的事业奋斗,渴望着改变世界,向共产事业迈进。

40年前那个令人窒息的红色帝国(这个红色帝国还能让我们回忆起什么)(5)

可如今,红场一片寂寥,清晨的日光下一片宁静,一切如旧。

地图上,没有了列宁格勒,没有了斯大林格勒,存在的只有圣彼得堡和伏尔加格勒。

岁月洗刷了一切,时间冲淡了历史。

但我们相信,有些已经死去,但它还活着,有些还活着,但它已经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