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个人主见例子(人物传记)(1)

说起苏东坡,我们都会不自觉吟诵起他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作为一代文豪,他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一)学霸家庭状况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

苏东坡的母亲程氏受过良好教育,父亲苏洵思想独立,嫉恶如仇,苏东坡的祖父酒量很大,对人也慷慨大方。他经常带着一壶酒,和亲戚朋友坐在青草地上饮酒谈笑,苏东坡的酒趣就是来自于祖父。

知书达理的母亲,思想独立的父亲,不拘小节的祖父,他们是苏东坡品行培养上最好的启蒙老师,苏东坡成年后的性格特征深深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二)学霸备考科举

从小,苏东坡就是一名学霸。

苏东坡6岁开始上学。在私塾里,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10岁时,苏东坡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了。

11岁,他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要熟读成诵。学生背一整本书时,书没有加标点,要学生自己加标点,这样是为了测验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这本书。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为了背熟整本书,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这种读书方法,会让学生对那本书理解更深刻。这样用功的方法对苏东坡大有好处,后来入朝为官,每当他帮皇帝草拟圣旨,或者在引用历史例子时,他都不会茫然无头绪。

20岁,苏东坡进京赶考。

这里,还有一个误会。如果不是这个误会,苏东坡就是这次考试的第一名。当主考官欧阳修拿到苏东坡写的文章时,对这篇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欣赏。

这里补充一下考试规则:科举考试时,为了公平公正,考生的名字是被删去的,而且为了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的笔记,这些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都要由书记员重新抄一遍。

当时,欧阳修以为读到的文章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被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第一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第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就成了第二名。

苏东坡个人主见例子(人物传记)(2)

(三)学霸被赏识

欧阳修非常赏识苏东坡,他说,每次读苏东坡的来信,都会觉得欢喜,激动。他应该在朝廷上退让出来,让苏东坡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出人头地。这番话从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城人人都知道了,苏东坡的名气也更大了。

当时欧阳修是文学权威,他对别人的夸奖与批评,可以关系到这个人的荣辱成败。当时的学者不会害怕遭到刑罚,也不觉得官位晋升有多可喜,他们甚至连死也不怕,但是最怕欧阳修的意见。可见,欧阳修称赞苏东坡的话,多么有分量!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看出欧阳修非常赏识苏东坡。有一天,欧阳修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欧阳修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没有人再谈起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苏东坡的著作在遭到朝廷禁阅时,还有人暗中偷读。

欧阳修非常赏识苏东坡。有一天,欧阳修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欧阳修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没有人再谈起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苏东坡的著作在遭到朝廷禁阅时,还有人暗中偷读。

苏东坡个人主见例子(人物传记)(3)

(四)总结

虽然苏东坡天赋过人,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他也是一位非常刻苦的读书人。

所以,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偷偷把苦下。

苏东坡,就是一位刻苦的学霸。

你喜欢苏东坡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