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济南高铁站规划(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来了)(1)

3月16日,中铁十局工作人员在济莱高铁历城站特大桥进行道岔现浇梁浇筑作业(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

近年来,多地在加快都市圈建设。

近日,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济莱高铁铺轨施工正式启动。按照计划,5月底将实现全线轨通。

据了解,济莱高铁是以济南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和山东省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已谋划多年。

通车后,济南到莱芜最快可实现22.5分钟通达。这无论是对于正在建设中的济南都市圈,还是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济南而言,都将具有深远影响。

首条市域高铁

2019年1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

济南迈出了打造强省会战略的重要一步。

正因此,济莱高铁也成为全国首条起点终点均在同一城市管辖区内的“市域高铁”。

其实,早在2019年山东“两会”期间,济莱高铁的规划建设就向外界传递出重要信息。

当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董事长陈思斌就曾透露,行政区划调整后,莱芜区、钢城区和主城区离得还比较远,“考虑距离、运量、客流等综合因素,先行建设济莱高铁”。

目前,在没有高铁的情况下,从济南市区到莱芜有着近100公里的路程,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济莱高铁自2019年9月开建,全线共长117.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北起济南东客站,向东经章丘区,向南进入雪野旅游区,抵达莱芜区,共设济南东客站、港沟站、章丘南站、雪野站、莱芜北站、钢城东站共6个站点。

建成后,从济南东站到钢城站只需22.5分钟。

在今年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里2022年重点工作中,就包括“建成黄台联络线、济莱高铁”。

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济莱高铁将极大缩短济南市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市民到达市区的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不难看出,这条高铁建成通车后,将有力推动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山东全省高铁网络,对加快打造山东省“2小时交通圈”,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就有分析指出,长期以来,受经济要素牵引,济南东向发展的动力比较强劲,“南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尤其是与鲁南经济圈的连接并不是很紧密。

而按照规划,济莱高铁将在临沂与鲁南高铁对接,借助京沪高铁与枣庄的滕州连接,这无疑有利于提升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的交通和经济联系。

不仅如此,济莱高铁的开通还将对济南构建“米”字形高铁网络,更全面融入全国交通大动脉,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互联互通,为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做大做强省会城市

“强省会”战略是近几年来人们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

山东也不例外,在今年年初印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提高济南首位度,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

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山东也在不断提升省会经济圈的凝聚力。

2020年,为了加强省会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的合作、打破内部壁垒,山东省专门出台促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一体化发展正式提上了日程。

济南作为“省会经济圈”的龙头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和沿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资源辐射带动能力强。

此前,有媒体根据咨询平台的大数据对国内高铁直达城市数量进行了排名,济南排在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在“强省会”战略的实施下,济南的经济实力增长也较为明显。

2020年,济南GDP为10140.9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去年,济南经济总量更进一步,同比增长7.2%,达到了1.14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济南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省会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

值得关注的是,在“强省会”战略下,济南还有着更高的目标,即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在山东省“十四五”规划中,“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被着重提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产业发展上,济南也把工业强市作为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2020年济南提出“工业强市”战略,此后,济南的工业经济实现了“三年一大步”的历史性赶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首次突破8000亿元大关,实现营业收入8335.8亿元,同比增长10%。

然而,也应该看到,济南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强对山东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带动山东中西部发展。

济南都市圈未来可期

有学者认为,都市圈和城市群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批复了长株潭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加上此前批复的南京、福州和成都都市圈,截至目前已经有5个国家级都市圈获批。

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二章第六条提到的重点任务就是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

山东也在积极培育济南都市圈,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提出要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外,也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学政就向大会提交“关于支持建设济南都市圈和黄河下游济郑双城经济圈的建议”。

张学政认为,山东省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亟须区域战略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对标成渝双城经济圈,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济南都市圈和郑州都市圈全面对接、协同发展,打造黄河下游济郑双城经济圈,对全面融入黄河国家战略、引领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正如媒体此前所说,在新的区域竞争格局下,提升济南都市圈的能级和辐射力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实,早在2007年,《济南都市圈规划》就对外发布了,其核心内容是,发挥济南对周边市乃至沿黄和中原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一个以济南为中心,包括淄博、泰安、原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6个城市在内的“1 6”都市圈。

2020年6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省会经济圈也被重新注入活力与内涵。文件中提出促进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一体化发展。

这也意味着,此前以济南为核心,连同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构成的“1 6”省会经济圈也因此有所调整,东营首次“入圈”。

然而,从“城市”到“都市圈”,并非将各种数据相加这么简单。形成城市间紧密的联系,除了需要交通上的有力支撑外,经济体量也至关重要。

经济体量上,如果从最新省会经济圈规划的7座城市来看,2021年GDP共为3.1万亿元,约占山东省经济总量的37.4%。

常住人口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这7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共为3706.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0152.7万人)的36.5%。

可见,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这7座城市在山东经济版图上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极”。

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强省会加持下,济南都市圈蓝图的实现或将不远。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 李潇潇

实习生 金思含

校对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