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瓷房子博物馆全体人员祝所有教育行业工作者节日快乐,祝所有教师桃李满天下!香山居士有诗说,“令公桃李满天下,何须堂前更种花。”桃李满天下,这大概是一个教师最自豪的成就了吧。

教师节唯美诗词和语言(当古联遇上教师节)(1)

不过,说到桃李,有人不免疑惑:我们都知道桃李指代的是学生,那么,桃李为什么成为了学生的代名词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典故在其中呢?我们从古至今逐一道来。

何为桃李?

桃李,顾名思义,便是桃树和李树。这两种树能够并称,是因为桃花开时芳天下,李花放时动四方。桃李花开的时候绚丽芬芳,既美丽又张扬。诗经有云,“何彼穠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便是用桃李花开的盛况形容一个年轻人的英姿飒爽与朝气蓬勃。这是“桃李”二字第一次被用来形容貌美和青春年少。

教师节唯美诗词和语言(当古联遇上教师节)(2)

后来,桃李二字便被多次用来形容年轻人,而桃李真正用来被比喻学生后人,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魏文侯在位时有个臣子叫子质,因罪而向北逃亡。在北方,他对赵国基业的开创者赵鞅说:“大堂上的士人、朝廷上的大夫、边境的军官有半数是我栽培的,可我栽培的人要么说我的坏话,要么落井下石。今后我不再栽培人才了。”

教师节唯美诗词和语言(当古联遇上教师节)(3)

对此,赵鞅举例说:如果春天种的是桃树、李树,夏天就可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就可采食果实(“夫春树桃李者,夏得其阴下,秋得其实”——《韩诗外传》)但如果春天种的是蒺藜,不但夏天不能采叶,到秋天还会长出刺来。培养人才要先有选择。此后,人们就把“桃李”用来比喻老师所培养的优秀人才。

教师节唯美诗词和语言(当古联遇上教师节)(4)


桑梓为何?

说到“桃李”,就很容易联想到“桑梓”。古有“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一幅古联,此间的桃李二字便指的是门生后人。而这副对联也大有内涵,不仅从字面来看对仗工整,其中更是有包括桃李在内的六个典故。而今天除了桃李之外,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和桃李比较相似的,桑梓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节唯美诗词和语言(当古联遇上教师节)(5)

桑梓,顾名思义,便是桑树和梓树。桑树和梓树的用途可谓巨大,桑叶可以用来养蚕,桑果可以用来酿酒,枝干可以用来造家具,多处部位均可入药。梓树同样,全身上下的有做菜、入药和做家具等不同功效。

教师节唯美诗词和语言(当古联遇上教师节)(6)

因此,上下都是宝的桑树和梓树经常被种在农家前后用于农民的衣食住行。有桑梓的地方便有家,想家的时候便会想到家门前后的桑树和梓树。

东汉张衡在其《南都赋》有句曰:"永世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归里焉。"此便是最早的桑梓指代家乡的言语。后来,桑梓多用于指代家乡,也常用于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教师节唯美诗词和语言(当古联遇上教师节)(7)

瓷房子博物馆中存有一幅上书“培育桑梓”四字匾额,乃是民国十年某位村子的村长为自己的家乡所作,后几经辗转为我馆馆长张连志先生所得,匾额的价值可以衡量,但“培育桑梓”四字当中蕴含的对家乡的深情,是不可估量的。

教师节唯美诗词和语言(当古联遇上教师节)(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