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佟国维的暗中协助下,康熙皇帝将皇八子胤禩继任储君的梦想彻底斩断;而后,又趁着皇十四子胤禵冲撞自己的时机,将其生母德妃晋封为“皇贵妃”,实则为皇四子胤禛抬高了出身、增加了夺嫡胜算;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还就着皇四子胤禛“空手夺白刃”的功劳,下令将其子弘历带入宫中、亲自调教。

很明显,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默认了皇四子胤禛的皇储身份,并开始为其顺利继位铺路了。

雍正王朝王掞和雍正对话(雍正王朝复立胤礽)(1)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康熙皇帝为何又随即复立了胤礽的太子名位呢?

原因很简单——储位空缺,皇子乱斗,于朝局不利、于康熙皇权不利;册封胤禛,无疑会立马让其变成众矢之的,成为第二个胤礽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康熙皇帝才会复立胤礽,用其三十余年的朝廷势力和无人能及的嫡出身份压制当前的夺嫡乱局,掩护胤禛、稳固皇权。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复立胤礽只是“缓兵之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康熙皇帝在上书房议举新太子时给出的一段话:

“你们有些事啊,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甚至有人会认为朕是出尔反尔。这里,朕要说明一下,废黜太子是朕一人独断专行,事先没有和你们商量!”

也就是说,不管胤礽如何倒行逆施,康熙皇帝毕竟没有给出明确的废黜说明,更没有给朝野上下做出交代。同时,这也是王掞当朝指责康熙皇帝“不教而诛”的重要原因。

堂堂一代英主,落下了“出尔反尔”的负面形象,甚至被人当朝指责,该怎么办?

1、复立胤礽,再找到一个更具说服力的理由将其废黜,扳回一局!

2、让最具代表性的“朝廷声音”——王掞,心服口服,永远闭嘴。

雍正王朝王掞和雍正对话(雍正王朝复立胤礽)(2)

关于第一项工作,在复立胤礽之前的“旁白”中给出了具体交代:

“在胤禛的极力推荐下,胤祥监管了刑部。”

如果胤禛刚一举荐,康熙皇帝立马同意,无疑会暴露胤禛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利于隐藏胤禛的整体计划,所以,胤禛必须“极力推荐”,康熙皇帝才会“勉强”同意胤祥监管刑部。

另外,让胤祥监管原本由太子胤礽亲自监管的刑部还有着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1、扩大皇四子胤禛的势力范围,增加其夺嫡胜算;

2、削弱太子胤礽的势力范围,为彻底将其废黜奠定基础;

3、不管哪位皇子接管了刑部,太子胤礽恐怕都会心生怨恨,予以掣肘。而此时的胤祥表面上还是“太子党”成员;更何况在热河狩猎中,胤祥还曾死命保全胤礽;也就是说,只有胤祥接管刑部才能让胤礽放心,才能保证刑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胤禵在冲撞了康熙皇帝以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委以监管兵部、总司军务的重任。

让胤禵掌握兵部,既能明面敲打胤礽的“不臣之心”,又能暗里制约胤礽可能出现的“狗急跳墙”

让胤禵掌握兵部,既能促生胤禵的夺嫡之心,让其和皇八子胤禩产生隔阂,削弱“八爷党”的力量;又能转移皇八子胤禩的进攻对象,更好的掩护皇四子胤禛免受攻击。

如此安排下,康熙皇帝才敢远离京城、南下巡视,留给太子胤礽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再次犯错,让康熙皇帝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废黜理由。

雍正王朝王掞和雍正对话(雍正王朝复立胤礽)(3)

好了,第一项工作完成,第二项工作又该如何实施?

更重要的是,就算胤祥监管刑部、胤禵监管兵部能对太子胤礽形成制约,但留守京城的太子胤礽毕竟有着“监国、代理一切朝政”的巨大权力。也就是说,康熙皇帝还必须安排一个能够镇住胤礽的老臣,才能将胤礽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于是,在复立胤礽的同时,康熙皇帝和太子师傅王掞有了这样一场内涵极深的对话。

王掞携胤礽来到后,康熙皇帝亲自搀扶王掞,说道:

今天是九九的最后一天,朕的心里从来没有现在这样透亮。这冬天呐很快过去了,什么是冬天啊,冬天就像朕和你一样,老了,精气神不济了。

“心里透亮”,明确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为这场对话奠定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

强调自己“老了,精气神不济了”,为复立胤礽找到一个最合理的理由,打消王掞和胤礽的质疑心理。

然后,康熙皇帝提及了刚刚被勒令“回家养老”的佟国维:

佟国维经常给朕说,万岁、万年,他说伺候朕一万年、一万岁,这有悖天理。你王师傅就从不跟朕说这些浑话,而是一心一意为朕抚育太子,可朕这个冬天太长了,冰雪不融,春天就没办法更替,你只能等啊。

胤礽希望我早点死,这样他就能早点登基称帝;你王掞也希望我早点死,这样你就能成就自己的“帝师”之功,青史留名;佟国维口口声声希望我万岁、万年,背地里却干尽了阴谋勾当。

可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你们都得给我老老实实等着,我不死,谁也不能争!

很明显,康熙皇帝的最后一句话既是对王掞教育胤礽的内容要求,又是对胤礽的刻意敲打。

雍正王朝王掞和雍正对话(雍正王朝复立胤礽)(4)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胤礽如果再没点表示可真就是个二百五了。于是,胤礽赶紧下跪说道:

皇阿玛,借天地万物之至理开导儿臣,儿臣虽鲁钝冥顽却感受至深,但儿臣实在不敢赞同父皇的这种说话。皇阿玛以天子的秉赋创一代盛世,如浩荡东风吹大地皆春,普天之下亿兆臣民,无不祈颂父皇龙体康健,以使我大清江山永秀、春光长存。

这一连串的彩虹屁,换成一句话概括,就是:爹,不管他们怎么想,反正我不希望你死

来看康熙皇帝的回应:

你这些话虽然有些言过其实,倒也看得出你王师傅没有白教你读书!

现在,你肯定不希望我死;但复了你的太子名位后,你要还能这样想,我还真打算将皇位传给你!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对于胤礽的彩虹屁并不感冒,他的重点在于下半句,也就是刻意抬高王掞的教育成果。至于康熙皇帝的目的何在,我们继续往下看。

听到康熙皇帝夸自己,一直没有说话的王掞开口了:

言为心声,二阿哥斯言既是他的肺腑之忱,也是千秋万代后清史必载之实录!

若论智慧,王掞绝对能和康熙皇帝划到同一级别,最次也能算到张廷玉一类的“人精”范围。

一句话,既维护了胤礽,又夸颂了康熙皇帝,这就是语言艺术,就叫“会说话”

雍正王朝王掞和雍正对话(雍正王朝复立胤礽)(5)

好了,既然王掞的态度从最初的“指责”变成了现在的“赞颂”,康熙皇帝开始将自己的目的慢慢铺开:

朕没有这样的奢望,朕只要将来人家不骂朕是不教而诛的无道昏君就心满意足了!

这句话虽然是康熙皇帝的“玩笑话”,但却有一个极为关键的作用,那就是将话题带回王掞当朝指责康熙皇帝的表现,让面前的胤礽清楚了解当天的朝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皇帝能开玩笑,可王掞不能糊涂应对,只能低头认错:

是老臣昏悖,老臣实在不该那天在乾清宫说那些个冒渎皇上的昏话。

好了,话说到这个份上,胤礽就是再糊涂也能听明白,王掞曾经为了自己当朝指责康熙皇帝“不教而诛”、“无道昏君”

有了这个表现,王掞在胤礽心中会拥有何等地位和影响,可想而知;有了这个表现,即使康熙皇帝远离京城,即使诸位皇子都无法制约胤礽,胤礽最起码会予以王掞绝对尊重。

只是,光尊重还不行,康熙皇帝还必须让胤礽清楚的知道:没有王掞,就没有胤礽的太子名位。只有如此,王掞才能够对胤礽形成制约,才能在康熙皇帝离京期间将局面控制在可控范围。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要想让王掞在“废立胤礽”的问题上彻底闭嘴,就必须让其成为“复立胤礽”的大功臣。

这次我没理,我听你的,复立胤礽;如果胤礽还是不行,让我有了充足的理由,我看你还怎么说!

于是,康熙皇帝将“复立胤礽”的功劳全部推给了王掞: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王师傅,你那天的话虽然有些过激,但也确有道理。朕今天就纳了你的建议,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吧!

来看王掞的反应:

太子,快叩谢天恩,叩谢天恩呐!

康熙皇帝明明是给了王掞面子,王掞为何自己不谢恩,先提醒胤礽“叩谢天恩”呢?

雍正王朝王掞和雍正对话(雍正王朝复立胤礽)(6)

因为他听懂了康熙皇帝的真正目的,看透了康熙皇帝的整体规划:

王掞谢恩,是对康熙皇帝认可自己、成全自己的感激;

胤礽谢恩,才能让其记住“天恩”的来源,记住自己的特殊贡献。

聪明人对话就是如此,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明白了,只剩一个被蒙在鼓里的胤礽,不明就里的等待着再次被废。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