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集体经济还会存在,本以淘汰的经济模式,却在河南省漯河市林影县城关镇南街村焕发出新的活力,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集体所有制概念,并在开展合作社和公司合营运动中将其放大到农村和城镇,这样就演变成了我国的农村和城镇集体经济所有制,集体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创业史中农村的变化(年营收18亿比肩华西村)(1)

像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就是这种模式下的产物,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扩大就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持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发展单一经济模式,国家是富强不了的,以集体经济为例,由于缺乏激励的机制,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只要保证能完成工作量就好,反正都是旱涝保收,想要过上富足安康生活,就要摒弃这种落后的制度,人民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落后制度就会被淘汰。

创业史中农村的变化(年营收18亿比肩华西村)(2)

但是南街村却凭借集体经济开辟出一条新的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南街村位于华北平原,由于以前黄河泛滥,淤积淮河干道,造成这一带经常性灾荒,淮河经过疏通治理后,华北平原成为中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8至15摄氏度,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

创业史中农村的变化(年营收18亿比肩华西村)(3)

南部一年两熟,华北平原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但是总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的南街村,却不依山也不傍水的,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不是处于交通枢纽,在这样条件下却凭着集体模式每年有着上亿元的盈利,更是在2019年的营收达到了18亿元,看到这里都会产生疑问,南街村是如何实现的。

创业史中农村的变化(年营收18亿比肩华西村)(4)

这里就不得不提南街村支部书记王洪斌,在1984年,彼时在人民公社制度土崩瓦解,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时任南街村书记王洪斌却逆势而行,提出重走集体经济的道路,通过回收耕地开办村镇企业,先后开办起了砖厂和面粉厂,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北京方便面就是南街村的企业生产的,1989年当地集体经济产值达到了2100万元,到了1991年南街村摘取了河南省首个亿元村称号,1993年产值突破16亿元。

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是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集体性质的大型集团公司,南街村集团下属企业28个,南街村集团以粮食深加工为主导方向,以生产多种方便食品为龙头,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15个大类,200个品种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出口销售到蒙古、朝鲜、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南非等国。

创业史中农村的变化(年营收18亿比肩华西村)(5)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部分人还在脱贫路上时,南街村就已经实现工资加供给的分配制度,村民可以免费享受水、电、气、住房、上学、医疗等多项福利待遇,南街村也获得了全国十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多项荣誉,南街村还充分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建立起旅游产业,南街村景区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南街村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过不少的弯路和错路,盲目的投资使得南街村损失惨重。

创业史中农村的变化(年营收18亿比肩华西村)(6)

比如1993年花费5000万建南街村学校,1995年花1500万建南街幼儿园,1998年花5000万仿造天安门建造城墙,最离谱的是投资永动机项目,1999年,一名自称名叫梁星人的人来到南街村,说自己是马来西亚华人,祖籍是广东梅县,留学美国,通晓8种语言,获得美国核物理哲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经过研究,坚信自己已经打破能量守恒定律,能够造出永动机来,梁星人不想把这个划时代的发明给外国人,他想报效祖国。

创业史中农村的变化(年营收18亿比肩华西村)(7)

但凡学过高中物理的人都不会被这样把戏所欺骗,可南街村书记王洪斌坚持要搞,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造出永动机,一下子投资两千万,差不多搞了两年,到了2001年的十一月,在南街村的全体基层干部会议上,王洪斌不得不作出检讨,宣布永动机项目失败了,南街村的辉煌不可否认,但是也不要忘记他曾经走过的弯路。

创业史中农村的变化(年营收18亿比肩华西村)(8)

以南街村的例子,全国通过集体经济道路走上富裕的生活的村子不在少数,但是这些村子都会陷入债务危机,屡屡传出破产的新闻,比如中国第一村的华西村就陷入400亿债务危机,如果你是一个村子的书记,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