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1)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2)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在茫茫沙丘上培育了10余万亩人工林带,被誉为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绿色长城”近况如何?未来有何发展?由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我眼中的十四五”集中采访活动8日-10日举行,期间,大河报记者来到了商丘市民权县,探访被誉为“河南塞罕坝”的申甘林带。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3)

【现场】初冬季节林海牧羊,一群羊可换一辆车

初冬的林带,呈现出别样韵味。

有些枝叶已落尽,枝干遒劲,努力探向碧蓝的天空,有些枝叶刚刚变黄,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申甘林带的刺槐区,大片大片望不到边,不多时,从林间走来一群羊,牧羊人正跟在后面。他告诉记者,养了大约近百只。

老乡笑着说,这群羊能换一辆不错的小轿车。

“一只羊能卖2000块,一群羊可不是能换一辆好车!”见记者讶异,老乡又进一步解释道。

助理工程师刘雪敏正在林间忙活,马上进入冬季,冬季造林高峰期即将到来,她每日到树林中巡逻,对树木的“身体状况”格外注意些。

刘雪敏是个“80后”,但她也算是林场的老员工了。她的父亲就在林场干了一辈子,她毕业后就到林场当技术员,已有十多年时光。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4)

不远处,广场上的电子显示屏是实时的环境监测,公布着负氧离子含量、PM2.5、温度、湿度等数据;时不时有工作人员在林间劳作,守护着这座建在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5)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6)

【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在茫茫沙丘上培育了10余万亩人工林带

2018年1月9日,《河南日报》以《河南有个塞罕坝》为题,报道了民权林场68年来艰苦奋斗的历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民权林场宣教科负责人邓广军站在这片沙土地上,向记者介绍了民权林场的基本情况: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几千年来黄河在这块土地上的决溢改道,引起了华北平原地理面貌的巨大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了下游地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

最近一次黄河改道发生在清咸丰五年六月(1855年),黄河在兰阳(今兰考)铜瓦厢决口,挟大清河由渤海湾入海。从此在华北平原上留下了千里黄河故道。

为了根治风沙危害,1949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营造豫东防护林带(即民权林场的前身),横贯郑州、开封、商丘、许昌、淮阳5地市的19个县。它像一条绿色长城屹立于沙区中心,有效地封禁了风沙,保护了农田。商丘市民权林场是河南省最大的平原国有林场,地处民权黄河故道中心地带。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三代民权林场人在“风吹黄土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地上风餐露宿,硬是在1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沙丘上培育了10余万亩人工林带,成为民权人民生产生活的绿色生命线,被称为“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国内外林学专家誉之为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7)

【发展】刺槐林是申甘林带主要树种之一,最大树龄38年

邓广军介绍,2018年1月,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后,更名为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市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经营面积6.9万亩,有林地面积5.5万亩。林木蓄积总量18.7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

申甘林带是民权林场的主林带,西起程庄镇的申集村,东至城关镇甘庄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4公里。林内木本植物共计有12科27属64种,全部为栽培种,木本植物主要包括杨树、刺槐、苦楝、千头椿、杜仲、榆树、旱柳、银杏、红枫等。其中,被列入国家野生保护动物的就有10多种。

其中,刺槐林是申甘林带的主要树种之一,最大树龄38年,平均高度在18米左右。据河南省林业厅统计,如此规模的刺槐林面积在全国也是少见。刺槐规模和林龄如此之大的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故道寸草不生的沙地治理的典范,极具历史和生态环境教育意义。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8)

(本张图片由朱红摄影)

【说法】植树造林、护绿护水,打造"黄河故道生态走廊"

中共民权县委副书记蔡勇表示,去年九月份以来,围绕黄河故道水源地保护,民权县重点做了三个方面工作:第一,在两岸1000米的范围内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护绿护水;第二,在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居住地村庄全部迁移;第三,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工养鱼,全部取消;整个黄河故道在民权县范围内的52公里,全部以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为主,实现“一渠清水送商丘”。

据介绍,近年来,民权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出了"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构想,明确了"一廊连两园、一线牵多点、一带连全境"的大格局。以申甘林带为核心,以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着力打造连接湿地公园和生态公园的绿色廊道,并计划沿黄河故道两侧再造面积约3.6万亩的生态林带。

如今,目前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已现雏形,每到节假日就会吸引大批游客。

河南的塞罕坝在哪里(我眼中的十四五)(9)

(本张图片由朱红摄影)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杜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