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是现有学界不曾表述过的;也是心理学界、哲学界不曾关注的;人们只知道它的意思:心意是我们对人的情意或者意思;其它的就没有了。看得出,心意更多的是与人的情感有关的表述或者表达,仅此而已。什么是心意?它是我们内心的什么东东?是内心的意愿吗?还是内心的意志或意思?它的结构如何?组成怎样?它在我们心理中的地位如何?不知道。下面,我们先确认一下什么是心意及它在我们心理中的位置。

从“意识的解构”中可以知道,意识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六种:知觉、心觉、感受、自我、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感觉虽然是心理的第一道环节,是形成知觉的基础,但它无法直接地组成人的心理活动或协助人的心理活动而退出了意识的团队。

由于不同的意识成分自身的特点不同,那么,它在意识(心理)的组合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

(1)知觉和心觉自身没有自主能力,也没有能动性,又不能提供心理能量,好象一无是处;不过,它却具有觉知性,具有被觉知到的能力,能够被自我所觉知、觉察;同时,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移动性;它们作为意识,心理活动的载体或者工具,特别是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再适合不过了。所以说,知觉、心觉(包括形体知觉、形体心觉,符号知觉、符号心觉;这包括视觉方面的和听觉方面的;包括载体的、创建的和联结的三种)常常作为心理活动的载体或者受支配的工具;如在思维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在想象的过程中起着工具的作用;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既有载体的作用,也有工具的作用。

在具有觉知性的感觉、知觉、心觉、感受等心理对象中,常常是以知觉和心觉(表象)作为心理信息或者意识的载体或运载工具;如形体的知觉:树、砖、牛、声响,符号的知觉:看到的文字、图像,听到的言语,它们与语言、文字的出现有关;形体的心觉、表象:空间想象和符号的心觉、表象:回想的文字和言语。它们之所以能够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或运输工具是它们具有觉知性,能够被自我所觉知,所把握和掌控。

(2)心理信息是无意识的;它没有觉知性,又没有自主能力,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行,它好象没有自己的特长或者用处一样;可是,心理信息是心理活动的轴心,是思维的表达;它变化莫测,是一只无形的手在支配着心理活动的运行。心理信息是自我的臂膀,是自我派生出来专为自我服务,是自我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自我表达的唯一途径。

心理信息是我们需要表达的意思,是心理活动的内容或涵义,它是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的内容或涵义,是言语或文字的涵义,它是无意识的,是心理活动的本质所在。

心理信息是在人格或自我的基础上派生出来并为之服务的,同时受到自我的调控和监督;也是自我表达的唯一方式。

(3)感受,自身没有自主能力,具有的觉知性又较模糊,并且无法定位,难以被自我调控和监督;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可以;还好,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或者说“绝招”,它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靠自身来为意识,心理活动增添色彩,提供心理能量,让我们的世界不在单调,沉闷。由于感受存在两极性,最终让世界有了好坏、美丑、善恶,有了快乐与悲伤,有了正义与邪恶和敌我双方。

感受常常作为情感,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心意地位的升高或降低,它为心理、意识提供情感色彩。

(4)心意地位没有觉知性,又没有自主能力,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可以,它又没有自己的特长,好象一无是处;可是,它专为心理信息提供能量,提供动力,这是直接的动力;它是联系感受与心理信息的桥梁,是动力的桥梁;它是专门支撑心意在我们心中的份量大小和位置高低而出现的。

心意地位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或能量系统,它专为心理、意识(主要是心意)提供能量和动力;如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地位一样。

心意地位与心理信息的相互协作成就了心意。没有心意地位,心意只是心理信息而已;没有心意,心意地位也不将存在;心意地位是对心意或者心理信息起协助的作用。

(5)自我是心理的主体或者灵魂,它是我们的人格和品性,是我们的修养水平,是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自我有着强有力的自主能力和能动作用,专门对我们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起调配和监控的作用。同时它不具有觉知性,它作为意识,心理活动的主体,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支配者或“大脑中枢”和“小人”真是上帝的安排。自我是心理、意识的“大脑中枢”,控制中心,它是心理活动的本质所在;在记忆中由于被激活而进入到我们的心理中成为自我的原始状态,成为我们心理的主宰。

自我是习惯、经验、心理定势、品性与欲望的有机集合体;是不同性质的品性、人格,修养水平的集合体;是我们受到的教育程度,受到教益的心灵集合体;是一个没有具体分化成心理活动的集合体;是一个既被具体分化又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自我这个集合体是对我们的“自主”意识的总的概括,总的把握。自我就是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修养水平,是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也就是说,自我是与人的教育程度、修养水平,与人的人格、品性相适宜的。或者说,自我就是我们的人格,是我们的修养水平,是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的直接体现。不同的人的自我是不同的,与之带来的经验与欲望也是不同的。

自我是无意识的,它本身不具有觉知性,既便有灯光照射到它我们也看不见。在通常情况,自我存储于记忆腔中;当人处于觉醒状态时,自我将受到刺激而被激活进入到核心层中恢复生命和活力。

自我有着强有力的自主能力和能动作用;它是作为意识,心理活动的主体或核心或者“大脑中枢”。自我不具有觉知性,是无意识的;它自身是不能独自形成具体的心理现象,不能形成具体的意识活动。它是通过心理信息来表达的;它通过发出和支配心理信息来达成自己的目标。由于心理信息是无意识的,最终只有通过知觉和心觉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来运载;由于知觉和心觉具有天然的觉知性让我们间接知道了心理信息的存在,最终也知道了自我的目的所在。

自我是心理、意识的主体,是支配者和觉知者;心理信息是自我需要表达的意思,是自我主动发出的唯一的对自我进行正身的见证者,是自我需要表达的途径;所以说,心理信息是唯一只为自我直接服务的心理选项。知觉和心觉只是自我的工具而已 。通过对心理信息的探测,最终才能知晓自我本身。

自我能主动地发出心理信息;支配并监控心理信息。除此之外,自我是不能主观地发出并支配感觉的,因为感觉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神经生理过程而不需要意念或者自我的参与。同时,自我也是不能主观地发出并支配知觉的,因为知觉是感觉的会集,这虽有自我的协助,但也无法否定那一神经生理过程;感觉和知觉的形成是生物自然的神经生理过程,如同灯泡被通电而发光一样自然。

同样,自我也是不能主观地发出并支配感受的;我们想心情好就好,想心情坏就坏,想当然地,随意地支配感受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虽然心觉能被自我支配和调节,但心觉本身却不是自我发出或需要表达的意思,心觉(表象)本身是知觉的内化,对于与自我的关系:心觉仅仅是为自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自我最需要发出的为体现自我目标或价值的东东;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心理信息才是自我随意地发出并为体现自我目标或价值的东东。

作为心意地位——即心理能量也是不由自我随意地发出并支配的,不是想当然地觉得事情简单就真的简单,觉得不重要就真的不重要;欲望对我们来说不是想忽视就能忽视的,真要忽视却是很艰难的。

在意识成分中,只有自我才唯我独尊,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是无所不能的觉知者、支配者和监控者,它是所有成分之核心。由于自我是无意识的,本身不具觉知性;从而,自我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和价值,自我发出了心理信息,并只发出了心理信息,它也只能发出心理信息;也就是说,心理信息是自我发出的唯一,是自我需要表达的唯一途径。同时,也只有心理信息才对自我唯命是从。

自我直接发出了心理信息,心理信息就成为了自我的爪牙;要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必先搞清楚心理信息;心理信息自然就成为了自我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或者通道。心理信息在自我之外的世界运转,又让心理信息成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必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是通过心理信息来实现的;心理信息就成为了它们的纽带;最终,我们通过心理信息就能知晓并了解对方的自我和品性。自我发出心理信息并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我们人本身在社会中的存在,对我们的心理活动都有着特别大的极积意义。它是我们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是自我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唯一途径;是自我通往人类社会活动的唯一途径;不然,自我就是死水一潭。在现有的心理现象中,除了自我发出心理信息这一途径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外,再也没有替代者;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在心理现象中:(1)想象的心理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记忆的心理活动常常是我们内在的心理过程;难以直接地接触到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2)感觉、知觉及感受不是由自我主动地直接发出,它们无法体现自我的本意和价值。(3)意志、能力和运动技能只是为我们的行动起着保障作用,起协助功能,是“工具”而已。(4)只有自我主动发出的需要、动机和目标;自我发出的评价、判断、认为和言语才真正体现了自我的本意和价值,同时也直接地参与了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因为需要、动机和目标产生的行动是外在的,参与了社会活动,参与了人际交往;因为评价‘判断和认为通过言语同他人进行了交流和交往,参与了社会活动。而这些需要、动机、目标和评价、判断及认为的涵义或者内容就是心理信息,是心理信息本身,这是它的本体或本意。也就是说,自我发出的心理信息是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唯一见证者,同时,也直接体现了自我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自我发出心理信息的意义所在。

自我发出的心理信息是自我主动地发出的,是体现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是用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心理信息也是自我发出的唯一,是直接为自我服务的。自我发出了,也只发出了心理信息;心理信息也只被自我所发出,它是自我的唯一见证者;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心理活动的独特现象和过程。自我发出的唯一独特的心理信息就是心意,是自我内心的意思,是我内心的情意,是我们内心的想法。

心意就是自我发出的心理信息,是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唯一见证者。心意就是我们内心的意思,是我们内心的情意,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意念。心意在被自我发出之时是在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时刻出现的,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我们发出某种需要的时侯或者产生某种目标的时刻;并且,在这之前已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活动或者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心意是心理活动或者思维活动后的结果或结论,是用于社会活动或人际交往的凭据。心意作为自我发出的心理信息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或者思维活动的结果,是我们思维活动后的结论,是斟酌、推敲的结论;是用于产生行动或者产生评价、判断的唯一依据;是我们参与社会活动或人际交往唯一凭据。

心意作为自我发出的心理信息常常很尴尬;因为自我是无意识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心理信息也是无意识的,我们也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心意也就成为了无意识的;如此,又何进行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呢?事实上,它们都有着相应的物质载体。自我的物质载体就是我们这个人,是作为人的生物躯体;他是心理活动的发出者和执行者。心理信息是无意识的,但它常常被知觉和心觉这个载体所运载;如此而来,心意也有了它的载体,也就是知觉和心觉;它们都是被自我或者我们支配、调节和监控的。

从深层次看,心意是自我发出的心理信息,这是它的本质。而从表层来看,心意指的是我们人或动物,或者作为社会团体等生命物内心发出某种想法或者意思的心理信息;或者是说,心意指的是我们内心发出的需要、动机、目标或评价、判断、认为等心理信息。发现心意就是发现自我,发现自我的唯一表达途径,也是发现心理信息在心理中的地位。

细节与大局的关系(在意识结构中的位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