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是东汉末年,曹植在今天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城铜雀台落成的时候所做的一个作品。它是汉赋当中经典大作!

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铜雀台最终是没有锁住二乔,却锁住了另外一个悲情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曹操的儿子——曹植。

铜雀台关过大乔吗(铜雀台没有锁住二乔)(1)

曹植是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第三个儿子。他自幼聪慧,下笔成文,被曹操认为是最能定大事者,也是曹操的骄傲!然而,一首七步诗留给后人的,却是曹植处处受限制和被打击的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事实上,曹植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文采盖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崇到文章典范的地位。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文武双全的曹植压抑了心中的英雄气概呢?在我看来,除了曹植狂放的文人秉性之外,《铜雀台赋》的问世也成为他心中难以言说的宿命。

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的进行比武大会,也令几个儿子登台作赋。其中的曹植是下笔成章,做出了这部传世的作品——《铜雀台赋》。曹操听完之后呢,也感觉非常棒!一看这自己的三儿子给老子长脸啊!就当场封曹植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说实在的,曹操到嘉许之言不可谓不真实,但是呢,他没有料想到自己的一句话,会给儿子带来什么样到人生灾难。

自打《铜雀台赋》问世,20岁的曹植便身不由己地陷入一个又一个阴谋和陷阱之中。。。

少年时代的曹植,就有近身锋刃冲杀于战场的凌云壮志!所以他从小都是刻苦学习诸般武艺,包括刀法剑术骑马等等都非常都出色。青年时代的曹植,也曾经多次随父出征,其后又独自率兵打仗,几乎每一次都能够凯旋,无愧是一名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曹操一向是重视人才的,我们都知道,但是曹植啊,他不是长子,要将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的话,就必然要打破立长不立幼这个老规矩。

曹操对曹植表示出了特别的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那此次关于铜雀台赋的赞许和嘉奖,既让这位曹同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到陶醉,还有对王位到憧憬。同时,也让身为长子到曹丕,对这个才华横溢到弟弟产生了嫉恨之心。这为曹植以后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铜雀台关过大乔吗(铜雀台没有锁住二乔)(2)

三国志里面并没有关于杨修帮助曹植谋划的记载,但是却为曹植到文人秉性做了传神的刻画,里面有这样一段。

有一次曹操想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这是大好事儿,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啊!结果,曹植在出征之前是酩酊大醉,当时曹操派人去传曹植到时候,传了好几次都没传来,这给曹操气的啊!直接打消了让曹植带兵等决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植只适合做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因为他更多的时候还是意气用事。而三国演义对于曹植还有曹丕之间他们的王储争夺描绘,虽然不全是真实的历史,但肯定符合真实的人性,所以建议大家有兴趣的去阅读,去体会。

在《铜雀台赋》当中有这样一句是: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被后人的篡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并被机智(fuhei)的诸葛亮巧妙地加以利用,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其实人家曹植在铜雀台赋当中说的这个桥,就是我们普通的桥啊,也就是说指的是铜雀台上的两座实实在在到桥,而诸葛亮故意将两座桥解释为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以此来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从而赢得了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也彻底的毁灭了曹操统一中华的英雄梦。那曹操后来没有坚持废曹丕,而立曹植为王世子,是不是也和这场战役有关联呢?我们现在是已经没法考证啦,但是《铜雀台赋》并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这倒是真的。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铜雀台倒是永固了不少年头,但是它象征的曹魏政权却并没有乐终古而未央。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直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牧还在叹息,铜雀台没能锁住二乔,却是锁住了一代英豪曹子建的凌云壮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