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算得上是2017年期待电影里面排行前几的了。

首先,是《攻壳机动队》的名字,就算不混二次元,不看漫画,不了解日漫的人或多或少可能都听过,看到过。小编我算不上是原著的忠实粉,顶多算是个路人。但押井守的动画版电影可是如雷贯耳。当听说要拍成真人版,而且!还是寡姐斯嘉丽主演!我整个人开心到起飞!为了有演技又有颜的寡姐,这个首映也必须去看啊!

攻壳机动队缺点(看了攻壳机动队)(1)

回归正题。对于很多原著党来说,真人版可能并不能让他们high起来。电影上映前就有已经看到有人说,寡姐腿不够长不适合当少佐,欧美人跟亚洲人脸型不一样之类唱衰的话。但以客观来说,寡姐绝对可以到达这个高度。不论从演技还是从颜值。况且,你们怎么能指望三次元的人真的可以像你们心里的二次元那么完美呢?

而在电影里。最大的亮点在于片中的未来都市场面,对漫画和动画的高度还原。未来商厦外墙上都是全息影像的巨型广告,特别是香港普通老街区风格的房子和档口等画面也都还原了。

随后,片中出现的诸如迈克尔·皮特扮演的久世,其靠人脑打造的数据网络;少佐和巴特等公安九课成员到夜店打群架的场面,都提醒着人们,这是1.1亿美元制作的好莱坞大片。视效方面无可比拟。

不过,提醒大家,忘记原著的主题。在电影版里面的少佐与原著,基本就不是一个人。太多内容我不剧透了。

但是有些知识一定要让大家了解一下。

1

《攻壳机动队》的英文名为“Ghost in the Shell”取自“Ghost in the machine”意为“机器中的幽灵”。而其中深意,大家看了就会明白。

2

传达了一个理念:机器可能永远不能成为人,但人可以成为机器。那么问题来了,人类和机器融为一体,任何机器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人和机器似乎只能通过有没有灵魂来区分?(想象未来路上遇到一个人,但是分不出来到底是不是人…. )

3

赛博朋克:从词源上讲,赛博朋克(Cyberpunk)由单词『控制论』(Cybernetics)和『朋克』(Punk)组成。Cybernetics一词最初是指代表机器与动物互动、控制与沟通的理论,在通俗文化中则泛指电子人、机器人、电子手术等。而Punk一词从诞生之初就传达着来自社会底层的反叛之声,无论是朋克音乐还是朋克流行文化。Cyberpunk一词最早出现在科幻作家布鲁斯•贝斯克(Bruce Bethke)发表于1983年的一部短篇小说中,1984年,后来被称作『赛博朋克开山鼻祖』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问世,『赛博朋克』的概念也从此深入人心,并逐渐发展为科幻作品的一大重要流派。

赛博朋克作品通常具有反乌托邦性质,故事发生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未来,主角通常为具有反抗性格的技术高超的黑客,作品多探讨人与强权高压的对抗、人与机器的关系等等。在美术风格上,赛博朋克主题的电影继承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黑色电影(Film Noir)的衣钵,色彩多为单一的冷色调。阴雨连绵的天气,自然资源耗尽的荒凉地表,巨大的人工都市,毒品、瘟疫和暴力横行,体制森严的寡头强权,游走在网络间的赏金黑客……这些,是赛博朋克作品中常见的景象。

在文学领域,赛博朋克代表作品有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经漫游者》,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雪崩》(Snow Crash)等;《黑客帝国》系列(The Matrix Trilogy),《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等,则是赛博朋克电影的经典作品。

攻壳机动队缺点(看了攻壳机动队)(2)

最后,总结一句。这是绝对值得一看的电影,不论你为的的寡姐还是内容,亦或者是特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