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最有名的(一把抚尺惊四座)(1)

抚尺一落,84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自新站在桌子后,开始讲《武松打虎》的故事,声音朗朗,娓娓动听。昨日下午,“钱塘余韵”非遗展演杭州评话专场在杭州艺苑艺海楼举行。阵阵欢笑和阵阵掌声中,人们感受着这门传统曲艺的魅力。

杭州评话俗称“杭州大书”,源自南宋的“说话”,是我国曲艺说书系统中较重要的南方评话品种。它用杭州方言讲评故事,说书过程中常有模拟性表演和口技等。至清末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1839年成立的杭州评话社(后改称杭州评话温古社)为杭州评话艺人首个行会组织。2008年,杭州评话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经被乾隆皇帝请进宫去表演的杭州评话,如今会的人还真不多,所以昨天下午的专场格外难得。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杭州评话温古社老艺人李自新同台的,还有省级非遗传承人、72岁的杭州评话名家王超堂,他表演了《马兵王玉》,其脚本图书目前正在校对中,即将与观众见面。

昨天的展演活动中,开场是沙画、音乐和杭州评话《岳飞传》选段相结合的演艺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杭滑优秀青年评话演员李想,不仅现场表演了沙画,还带来杭州评话《真假胡彪》,成功再现了昔日经典,令台下观众啧啧称赞。

作为杭州评话的责任保护单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还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魏真柏担任主讲嘉宾,他深入浅出地向观众讲解了杭州评话的历史形成、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等相关内容,为观众呈现了杭州评话的前世今生。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