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光之旅(绿光之旅第四期)(1)

各位大咖、老师、朋友:

大家晚上好,国庆假期接近尾声,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观看了这部片子好多遍?今晚由我为大家讲经典史诗战争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我们的今天,是全人类各民族共同努力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莫辜负所有人。初次讲述,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影片由史蒂文斯皮而伯格导演,汤姆 ·汉克斯,马特达蒙联袂主演。于1998年七月上映,1999年获奥斯卡金像奖10项,美国金球奖5项。在美国本土收获2.16亿美元票房,全球4.79亿美元票房的记录。在2014年入选极为苛刻的美国国宝影片。电影中的战斗场景血肉横飞令人感到不适,但很多二战老兵却给了影片很高的认可,说电影真实反映了二战场景。

录光之旅(绿光之旅第四期)(2)

影片背景:

以美国、英国等联盟军向轴心国欧洲战场挺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战争之一的诺曼底登陆。瑞恩家四个儿子在两周内战死三个,美军参谋长获悉下令让前线美军找到并带回瑞恩家的小儿子,詹姆斯瑞恩。

录光之旅(绿光之旅第四期)(3)

影片人物:

1、米勒上尉

米勒上尉战前的职业是一名教师。刚刚经历诺曼底惨烈战役的上尉,接受了上级的命令组建一个小分队去拯救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他是这8人小分队的核心和领导者。

片中多次提到他颤抖的手,但是,他却一颗坚定的心,他不去怀疑任务的正确与否,只是带领士兵去执行,他也坚信,他没杀一个敌军,他离回家的路就近了一步。战争来临,可谓是全民皆兵,今天,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老师和一个上尉是一个人,就如同我们很多人知道李叔同,知道弘一法师,却不知道李叔同就是弘一,弘一就是李叔同。

他在中弹时把瑞恩叫到身边,叫他莫辜负所有人。卡帕佐死亡时,他说希望瑞恩值得他们去救,不然十个瑞恩也抵不上一个卡帕佐,还好,瑞恩没让他失望。

2、詹姆斯·瑞恩

影片的主角,被拯救的对象。在整部影片中瑞恩这个人物是最普通的美国士兵的形象,他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上级所派的任务。平凡中又异于常人,对信仰的忠贞。当米勒告诉他的三个哥哥牺牲,他可以回家时,他并没有欢呼雀跃,并没有哭泣,之前影片中出现的同名同姓的假瑞恩与之形成显明对比,就算家里就剩自己一个男儿,他也要旅行自己军人的职责,他不能抛弃他的战友。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除了消耗真金白银,还在消耗生命。但他不怕牺牲,甘愿为了和平履职尽责,此刻,国家安危比个人生死还要重要,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也是个人修为的体现。

3、迈克·霍瓦特中士

米勒中尉最忠实的下属,平时言语不多,跟随米勒的任务就是为了维护长官的意志,甚至会拔枪阻止违反上尉命令的士兵。他身材壮硕,从非洲一路打到欧洲,每到一地,总喜欢用小铁盒装满战场的泥土。在最后的战役中,不顾自己已经负伤,保护了战友厄本和米勒中尉。面对身上已中数弹,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被风刮了一下”。(百度)

他是团队中看似不那么重要,却是维持政令畅通直至执行的维护者,不顾自己安危,保护长官,保护队友。他中弹倒下时说自己被风刮倒了,给影片一种风趣幽默,让观众油然起敬,重新审视生命的终结,我们该有怎么样的态度。

4、阻击手丹尼尔·杰克逊

狙击技术一流,左撇子,基督徒,每次在瞄准目标的时候总会祷告一番,这也看出他内心的信仰,他希望上帝眷顾他,助他抗敌,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一路走来。米勒团队关键人物,奥哈马突出重围,他功不可没,但最后在守桥战役中在破旧建筑顶上被坦克炮炸死。

这也是我提出人生信仰的点,不知道各位有着什么样的人生信仰,但是,我喜欢有信仰的人,信仰是内心深处自己给自己的教条,或者说给自己戴上的枷锁,总会束缚自己不超越警戒线。法制与德治,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而德治更加自主。

5、列兵李察·莱宾

因为米勒放走德国战俘,而要离开这个拯救小分队。但又是坚持到最后活下来的士兵,他从一开始就很是疑惑和不满对于参加这次任务,但是身为军人只能服从,在最后的战役中他和战友并肩作战,成功守护了大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个团队,都会经历淘汰与重组,经历过一番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都是志同道合者,都是历史的推进刷新者。

这里,也让我们深思,用8个母亲的儿子去拯救1个母亲的儿子,符合道义,符合人文吗?这里也是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最为明显的地方,中国的文化是舍小家为大家,即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美国文化继承了人文精神的,即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美国建国之初就把这些内容写进了宪法。

八个母亲的儿子换一个母亲的儿子,八条命换一条命,乍听之下当然会觉得得不偿失。但是细想一下,8个人换回的仅仅是一条性命吗?事实上他们在用生命维护一条法令:把母亲唯一的孩子送回她身边。而几十代人因为坚守同一条法令,安心把子女后辈送上战场,久而久之,法令成为传统,传统成为信念,而信念是一个民族、国家强盛、坚定的支柱,这些是多少财力、物力、人力、生命也无法换来的。试想,今天因为这个部队觉得8条命换一条命不值得而葬送了一个母亲唯一的儿子,明天又有一个母亲因为相同的原因白发人送黑发人,长此以往,坚固的传统信念变成虚无的承诺,谁还放心让自己的亲人参军打仗?(百度)

我不去探讨值不值得,单从人类传承这一点上去看,在他三个哥哥都为国捐躯,只剩下他一个时,美国发出了让他回家远离战争的指令。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有国。当然,残酷的战争与1:8的生命拯救行动,在此宣告了人文的光辉。

录光之旅(绿光之旅第四期)(4)

6、欧文·韦德军医

他既是战士又是医生。在101空降师集结地,米勒他们在几大包士兵牌里像玩扑克牌一样找瑞恩时,他阻止了,看到了经过的101师一个个愤怒的眼神,那是他们曾经的队友,他们的生命换取了活着的生命。他敬畏生命,尽管枪林弹雨,前路坎坷。他治病救人,却中弹时救不了自己,嘴里不停的叫着妈妈离去,这是本能,我们每个人,尤其小孩子在无助时就会叫妈妈,即便妈妈远在天边。

片中韦德给伤员使用了吗啡,也让队友给他使用了,吗啡及其衍生物是临床解除剧烈疼痛的主要药物,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强效镇痛剂。

7、厄本

8人小分队组建时,米勒找到的翻译官。开始叫他走时他拿了键盘,忘记了头盔,可见他是一名新兵,没有作战准备。

在攻占了德军雷达指挥所时,活捉德国战俘,米勒他们让其挖牺牲战友的尸坑,战俘求饶并唱美国国歌时,他还帮战俘说好话。守桥战役让他送弹药,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吓得两腿发抖,他看到德国战俘加入战斗杀死了战友,在他面前经过,他依然在瑟瑟发抖,并没有投入战斗,直到德国战俘打伤了米勒,野马战斗机救援时,他举起枪杀死了他。

从这里开始,他由一个普通百姓成长为一名士兵,尽管他的成长是别人生命换来的,他也由拯救大兵瑞恩拯救了自己。

8、瑞恩的母亲

当诺曼底登陆行动开始时,她的三个儿子为国捐躯,打印阵亡通知书的妇女发现三份送往同一地点的阵亡通知书时,将情况报告给了长官,于是一位军官亲自带着牧师去见瑞恩的妈妈。从轿车开进通往她家的小路,他妈妈先是不经意看了一眼,然后仿佛猛然明白了什么,又抬头看,扒开窗帘,这部分的表情变化,到最后走到门口,看着印着星的轿车停在自家门口,军官和牧师出来,她瘫软坐在家门口的背影,非常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了,他妈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整个过程,她的心理活动完全都表现出来了。

影片有两个母亲的镜头,一个是卡帕佐要带法国小女孩离开时的母亲,另外一个就是瑞恩的母亲,她在等待儿子的归来,也许她并不那么关心战争胜败,她只是在等待儿子活着回来。

9、德国战俘

他被俘虏时,并没有像很多记载中的英雄大义凛然,极尽求饶,夸美国各种好,甚至唱起了美国国歌,他求得了生的机会,从新投入到战斗,他也是士兵,他有他的阵营,他有他的力量,他打伤米勒,用刀手刃梅利,最后被厄本杀死。战争就是如此让人百感交集吧!

录光之旅(绿光之旅第四期)(5)

讲完人物,观影前提出的前两个问题都探讨过了。接下来第三个问题,影片中米勒和瑞恩在回忆他们和平年代的生活,米勒讲他和妻子的美好生活,瑞恩让他详细的讲述,他却说那是属于自己的,不能分享。昨天猫老板给出了人生算术题900个月,或许,很多人还没有900个月就挂了。不管寿命长短,总有生命的美好温暖着你继续前行,不论你是喜欢分享还是独享,都是你生命中无可替代的独一无二。

片中还提到睡眠话题,我不知道我们这里有多少人知道“健康素养”这个词,我个人认为睡眠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大家又是怎么做的呢?

告诉我,我过好了这一生。

告诉我,我活出了一个大写的“人”。

影片最后,头发斑白,子孙成群的瑞恩,在烈士陵园米勒上尉的墓碑前,问妻子一个这样的问题,由此告诉大家,他为人类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