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想必大家都学过这首诗吧,这是杜甫写的蜀相。而文中所写的丞相祠堂就是如今位于成都的武侯祠。武侯祠里面供奉的就是大家熟知的七次北伐的诸葛亮。

武侯祠为什么叫昭烈庙(武侯祠丞相祠堂所在)(1)

武侯祠原本刘备惠陵旁供奉诸葛亮的祠堂,在历经明清两代的不断修缮和整合,最终变成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的建筑群。原来是以刘备墓为主,现在变成了以诸葛亮的祠堂为主,这个转变可谓是有点大,但是这也为后来保护刘备的惠陵提供了条件。

在文革之时, 全国都在破四旧,在十年的文化浩劫中,武侯祠和他旁边的刘备墓都没有收到一点伤害,是周恩来总理也很敬慕诸葛亮,1955年曾到武侯祠参观。当时他仔细观赏文物,对“三绝”唐碑,即《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很感兴趣。“文革”中,尽管周总理身处困境,他仍惦记着武侯祠的保护,曾为成都武侯祠下过一道死命令:“谁破坏成都武侯祠,就杀谁的头。”正是有他的指示,武侯祠及祠内文物在阴霾的日子里,才幸免于难。

武侯祠为什么叫昭烈庙(武侯祠丞相祠堂所在)(2)

读到这里大家一定非常疑惑为什么刘备的惠陵旁边有诸葛亮的庙?这是因为当时夷陵一战,蜀汉惨败,先主刘备死于白帝城,按照汉朝的陵寝制度,在皇帝陵旁边要有庙,所以在旁边修建了汉昭烈庙,南北朝时期丞相的武侯祠迁入汉昭烈庙附近,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武侯祠庙迁入汉昭烈庙,两庙合一,这就是现在武侯祠的原型了。

刘备殿前东西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人物像之装扮、衣着主要借鉴自清代戏曲。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在我印象中,少了丞相死后的差点造成内乱的魏延,感觉他也应该在石碑之上。刘备、丞相在时都极其器重魏延,魏延也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在抵抗曹操、司马懿的时候立下的许多战功。

武侯祠为什么叫昭烈庙(武侯祠丞相祠堂所在)(3)

在惠陵高悬“汉昭烈陵”匾,享堂内高悬“千秋凛然”四字匾额。其后为阙坊,正中嵌墓碑,上刻楷书“汉昭烈皇帝之陵”七字。在寝殿西侧写有“惠陵”二字,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墓冢周围有灰色砖墙环绕,砖墙外为红墙夹道,可由此至诸葛亮殿。惠陵位于成都南郊,在蜀汉宫城最南面。据史书记载,惠陵为夫妻三人合葬墓,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去世的甘夫人和吴夫人。

而武侯祠里面的三义庙原位于成都提督街,始建于康熙年间,1997年因城建需要整体迁建于武侯祠内,建筑构件、匾额等均采用原物。现三义庙由拜殿、大殿和两廊组成。大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泥塑像。感觉这样运过来也是不容易啊,在不损害建筑的情况下,

武侯祠为什么叫昭烈庙(武侯祠丞相祠堂所在)(4)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成都就去了成都的武侯祠,那时还是高中,还记着初中学习要背的出师表,便激发了想去看看的想法,当时我在想看看被大家说的神乎其神,在三国演义里面被塑造的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诸葛亮他的祠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观看完以后,感觉他的祠堂确实符合他在人们中的地位。#武侯祠##成都##旅游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