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吉林市疫情警报拉响,一声令下,紧急集结,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医疗队立刻支援定点救治医院。2月底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肺病科副主任、肺病科二病区负责人王文艳主动请缨,把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作为经受考验、砥砺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率先带领120余人的医疗队伍,紧急前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开展支援。

从3月7日支援的第一天算起,如今领队王文艳已经奋战在一线快50天了。从最初支援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再到中心医院,王文艳带领着这支团队累计收治患者738人,治愈出院719人,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只有2个月大,大家经历了种种困难,但却无人抱怨无人退缩,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救治任务。作为领队的王文艳,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医疗队成员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患者的安危关乎着他们身后的每一个家庭,队员的健康与否更是她时刻关切的。

支援定点救治医院初期,病区环境、工作流程标准都不熟悉,大家都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她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地在沟通协调各种事宜,每天有太多的大事小事需要对接,她经常是一天只草草的吃一口饭,好不容易挤出的休息时间,也总是被电话叫醒。就是靠着这样的坚持和努力,疗区的各项工作顺利进入平稳,各种制度流程的确定,也为工作的捋顺奠定了基础,她用自己的付出保障着医疗队的正常运转,她为全体医疗队员坚强地扛起了一片天。

有关抗疫的深度思考(抗疫日记疫路前行)(1)

领队王文艳每天查房询问患者情况

王文艳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的,上午要与国家级专家进行交班,汇报病区病人的情况,下午要进舱查房,关注每位患者的情况,有重患的时候一天甚至要进舱4次。大家都知道每多进一次舱就会增加一分风险,频繁地穿脱防护服也是对体力的一份考验,但为了大家的安全,也为了患者的安康,她时刻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进入舱内为患者诊治,初步统计王文艳累计在舱内工作近200小时。

有关抗疫的深度思考(抗疫日记疫路前行)(2)

王文艳与当班医护人员布置当日工作

郭大娘是王文艳格外关注的一位患者,郭大娘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系细胞均明显减少,进食极差,瘦小的身躯躺在床上,让人看着就特别心疼。王文艳每次都会对大娘特别地照顾,总是耐心地开导她,尽量缓解她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还把自己省下来的牛奶等有营养的食品带进舱内,给郭大娘补充营养。了解到大娘在疫情期间买不到自己的用药,王文艳就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给大娘买来急需的药品,这份特殊时期的关爱让郭大娘感到心里暖暖的。

有关抗疫的深度思考(抗疫日记疫路前行)(3)

王文艳为患者购买所需药品

患者罗女士患有慢性顽固性心衰,病史10余年,反复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射血分数刚38%。18日凌晨2点多,病人急性心衰发作,心率升至150-160次/分,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紫绀。王文艳接到舱内医生的电话,顾不得一天的劳累,立即从驻地赶往医院,进舱指挥。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病情终于恢复平稳,由于心功能太差,猝死风险较大,经专家组研究决定转至重症病房治疗。忙了一夜的她,出舱时天已经亮了,短暂几小时的休息后,她又一次精神饱满地走进病房。

有关抗疫的深度思考(抗疫日记疫路前行)(4)

王文艳悉心照顾患者

这近800名患者的安危时刻牵挂着王文艳的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针头用完了,她经过几番波折四处联系为患者解决;有一位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血小板几乎降至到了0,生命垂危,王文艳紧急联系把免疫球蛋白通过医疗物资运输车辆从长春运往吉林,辗转送到舱内挽救了患者生命……这样有特殊困难的患者有很多很多,王文艳以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她是一个细心的人,每天进舱时,她都会留心地观察每一位患者情绪上的变化,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在舱内,她是老年患者的女儿,是年轻患者的大姐,是儿童患者的妈妈,她的温馨、体贴、家人般的照顾,让整个疗区都充满了家的温暖,她的一举一动也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

看着领队王文艳在舱内忙碌的身影,同事们也总是心疼地说“主任您歇歇吧,千万别累坏了身体”,王文艳也笑着说“放心吧,我总觉得这身上有用不完的劲”,近50天的操劳,王文艳瘦了10多斤,“平时想减肥怎么也没成功,没想到这次成功瘦身了”王文艳和同事调侃地说到。

支援期间,王文艳带领的这支医疗队严格执行与落实院感的各项防控举措,用细心和耐心守护了每一位患者安危。她坚持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悉心照料患者,细心安排工作,打出了新冠肺炎救治的“组合拳”。这场抗疫之战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从吉林市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转战到吉林市中心医院,他们在“疫”路上不断前行,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让我们共同期待王文艳带领的医疗队员们“艳”阳而归。

图文来源 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