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知洞庭湖之壮阔美丽,洞庭湖之名从何而来,究竟有多美呢?

《湘妃庙记略》记载:"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那么,汪洋一片的洞庭湖到底有多大呢?

司马相如在他的《子虚赋》中描述了湖水的面积大概有:"云梦者方八、九百里"。“云梦”是洞庭湖的另一个名称,八百里洞庭,一望无际,岚烟浩渺,历代文人墨客临湖感怀,吟咏至今。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洞庭湖声名远播,慕名而去者络绎不绝。唐代文人范仲淹没机会去,滕子京让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月图》,范仲淹赏画之后,赞口不绝,挥笔写下《岳阳楼记》,文中这样描述洞庭湖美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文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自己虽被贬官,身处江湖之远,但仍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系家国,为国事忧心忡忡。

诗豪刘禹锡远望洞庭,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佛王维说:“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圣杜甫说:“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仙李白一到洞庭湖,喜不自禁,一口气写了五首诗。其中一首说:“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

无论是诗仙还是诗圣,即便有过被贬官的历史,但是他们都曾是仕途中人,亦官亦隐,为官时,致力于安邦定国。退隐时,牵挂百姓朝堂。但是,唐代山水诗人中,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就是一生没有做官的“隐居典范”孟浩然,他曾以一首写洞庭湖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做敲门砖,渴望入仕之心尽在笔端,然而,“砖”抛出去了,“门”却一直没有打开。

张丞相指的是张九龄,时任宰相之职,字子寿,谥号文献,史上称他为“文献公”。唐玄宗评价他的才华:“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昌元帅也。

唐玄宗的意思是,自唐朝建制以来,张九龄的文章写得最好,自己一辈子都要向他学习,竟然未得其真传之一二。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

那么,孟浩然以五言律诗写的求职信都说了什么?张九龄答应孟浩然的求职请求了吗?

孟浩然的原诗如下:

注释:

1. 涵虚: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含。虚:虚空,空间。

2.太清:指天空。

3.云梦:《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这里指洞庭湖。

4.岳阳城:位于洞庭湖东部。

5.济:渡。

6.端居:安居。

7.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的洞庭湖,涨潮之后,湖水与湖岸齐平。远处天水相接,混沌寰宇,浩渺无际,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上烟霭蒸腾,湖泽之上,雾气弥漫,如在梦境,波涛汹涌,巨浪拍岸,东面的岳阳城都能感受到震撼。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我想渡水而去,却找不到船与桨,如今大唐盛世,闲居在家,百无聊赖,顿觉无地自容。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湖边闲坐,看着那些辛勤垂钓的人,日有所获,我没有钓鱼工具,只能羡慕别人钓鱼。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

此诗前四句写景。通过二十个字的精练描绘,将洞庭湖在天地之间的气势磅礴,壮观大美,辽阔无边描摹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和“撼”两个动词,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感,大自然力挺千钧的气势,呼之欲出。《西清诗话》评价此颔联:“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终未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洞庭湖以博大的胸襟气度,容纳天地万物,以宽广的胸怀格局,接纳潮涨潮落。退潮之后,一切平静如初,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人生不也应该如此吗。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

后四句写情。依然用二十个字,写出了自己欲渡湖无船桨,欲捕鱼无渔网的感慨。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闲居在家,寄希望于张丞相的援引,不然只能临渊慕鱼,无所事事度过此生了。

孟浩然寄情于洞庭山水,从潮涨潮落联想到自己人生的起起伏伏。颈联到颔联的衔接浑然天成,顺势表明自己的心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言外之意自然是姜子牙渭水垂钓,终于等来了周文王。把张丞相比喻成周文王,合情合理,更显得自己不落俗套,不卑不亢。

孟浩然委婉地将这首投赠之作,写成了大笔泼墨的山水画卷,将洞庭湖的水天一色,沧溟壮伟,气势阔大,波浪滔天的浩大景观呈现在读者面前。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

《唐诗成法》总结此诗“前半何等气势,后半何其悲弱”,其实,后四句未必卑微至此,唐代十分流行投赠诗,这只不过是孟浩然委婉而又不失体面的自荐而已。比起朱庆馀写给张籍的投赠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更加荡气回肠。

后人对孟浩然的评价“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襟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他是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的领路人。

王维在终南山隐居时,他主动搬去和王维做了邻居,二人多有唱和,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甚至有人认为孟浩然在唐代山水诗中的地位,超过王维。

那么,孟浩然这首被称为唐诗五言律诗之冠的投赠诗,让他的求职顺利吗

一点也不顺利。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8)

张九龄看到求职信之后,让他先做幕僚。爱喝酒的孟浩然闲散惯了,天天“春眠不觉晓”,没事就“处处闻啼鸟”,没干什么让张九龄竖大拇指的事。没多久,孟浩然酒喝多了,后背长了一个“疮”,于是辞职回襄阳养病。没成想老朋友王昌龄来访,嗜酒的孟浩然一时高兴,舍命陪君子,毒疮发作,不治而亡。

张九龄自然知道孟浩然是有才华的,本来也要安排他去荆州做个文官。王维也曾在被贬后流放到济州做了参军,张九龄知道王维通音律,是个音乐天才,所以擢升他为“右拾遗”。遗憾的是,孟浩然因为一个“疮”,喝了一场酒,断送一生。

关于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9)

李白曾隔空喊话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的风流体现在他因为不曾入仕为官,而不得不归卧于松林之间,以赏花、饮酒、写诗度日。

求职不成,有一帮老友相伴,也不失为一件乐事。高适、王维、李白、王之涣、王昌龄都是他的座上客,孟浩然期待与他的好友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也期待把酒临风,共赏菊花。以自己的真挚情怀,给他们一个清澄明静的港湾,在酒意醺然之间,感受岁月静好。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