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课文前,先阅读课文↓↓↓

《夏天里的成长》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夏天里的成长教案)(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

2.会写9个生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3.理清课文脉络,大致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回忆旧知,进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反复阅读了课文,在阅读时,老师要求大家圈画出不太理解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读懂课文,读透课文。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是围绕着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学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教师:围绕着这个中心意思,作者写了许多迅速生长的事物,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去看一看。

二、研读课文,感受“成长”

1.感受植物、动物的迅速“成长”。

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夏天里的成长教案)(2)

教师: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文中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同桌交流。

学生交流后明确: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这句话概括了万物在夏天里的成长的共同特点:“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教师:这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写出了夏天里成长的什么特点?

学生:“飞快”“跳跃”“活生生”,这些描写很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其实,生物的成长在你观察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仿佛没有什么变化,但放到整个夏季的、延续的过程中来看时,就是飞快的了。

教师指导朗读:“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读出节奏感,语速稍快。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里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时间: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对这句话有疑问吗?

教师: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昨天”“今天”“明天”三个词语连用,让我们进一步体会了夏天里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可能确实有些植物从开花到结果就是如此迅速,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植物不会生长得这么快,这里有种夸张的意味,是为了强调生长之快。学生读到此句时,结合自己的阅历提出质疑是非常正常的,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昨天……今天……明天……”造个句

合作朗读。

教师指名学生读第一句中心句,后面描述不同生物生长的句子由不同的学生来读,要读出生长迅速的感觉。

分组朗读。每组朗读一句话,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感受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成长”。

过渡:在夏天里,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成长。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教师邀请一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仔细听,共同评价。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因为铁路的铁轨也长,所以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了。

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面高起来。

质疑:为什么没有生命的铁轨和马路也会长呢?

教师明确:这涉及物理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热胀冷缩,夏天温度高,铁轨受热会膨胀,所以会把缝隙填满;柏油马路是由黑色的沥青铺成的,沥青吸热能力强,如果沥青层比较厚,到夏天沥青马路表面的温度会高出气温十几度,路面就会发软,看上去路面好像变高了。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俗语“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意思是庄家在一定的气温下,温度高度的话,会长得很快。温度不够,就长得慢,因为夏天热,就长得快。

农家人在年复一年的播种、收获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而这些经验常以朴实易记的俗语记载下来。“不热不长,不热不大”也是如此,夏天到了,温度升高,庄稼就长得很快;如果气温不够,节气不到,庄稼就成熟得较慢。

指名朗读本段。

朗读指导:火热的夏季到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朗读时语调要欢快,读出万物飞快变化的感觉。

体悟人也在“成长”,要用力地成长。

教师:同学们,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在夏天里都在长大,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成长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地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思考题,学生结对或分组讨论。

1、学生们在夏天里是怎样成长的?

课文句子:学生们的身体、年龄都在成长。不管升级或跳班,无论快慢,总是要长。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2、读读文中的两句谚语,作者引用它们是为了说明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文中句子:“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预设:学生缺乏农作物方面的知识,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两句谚语中蕴含的农作物生长的知识。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夏天里的成长教案)(3)

谚语学习:

“六月六,看谷秀。”这里的六月六指的是农历六月初六,正值炎夏。

“看谷秀”就是看着庄稼抽穗。所谓“谷”,和现在的说法“谷物”之“谷”的含义一样,不单纯是指稻谷。指的是各种农作物,这句民谚的意思是庄稼长势如何,能否获得丰收,在这一天就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即为“出暑”,处暑节气意味着夏天结束,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此时黄河以北地区气温下降。这句农谚是说到了处暑节气,地里的庄稼还出不了穗头的话,就不行了,就熟不了啦,不如做饲料割掉喂牛。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疑问:

1、这里的“热天”仅仅指的是夏天吗?

2、这里的“长”只是指身体的长、在学校年级的变化吗?

明确:“热天”不仅仅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和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如果说夏天是植物、动物迅速生长的时间段,那么青少年时期就相当于人生中的夏季,这个时候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还指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比如对时间的珍惜,懂得坚持对于成长的意义等,更侧重于人的精神上的成长。所以,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不能错过获得知识储备的最佳时期,否则可能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对“成长”二字的理解,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得到的启迪。

齐读第4自然段,再一次体会人也要努力成长的道理。

小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体会文章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文章的主要写法。

(1)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想想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再和同学交流。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全文围绕着这句话描述了植物、动物、非生物和人在夏天里的成长,脉络非常清晰。作者选取的事物非常有代表性,写出了它们成长的特点。

(2)学生结合自己多次的朗读体验,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文中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然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2.小练笔。

夏天,你周围的事物还有哪些也在生长?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创作。

示例:夏天,橘子树也在快速地生长着,几日不见,豌豆大的小橘子就长得像拳头了;鸟窝里嫩黄的小鸟刚刚破壳,一夜之间便长出了绒毛!

板书设计:

全篇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总)

万物生长:动物、植物、山水、铁轨、柏油路(分)

人也尽量地用力地长。(总)

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小练笔:仿写夏天成长的动植物。

感谢你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意义,请动动你的手指头,在文章右下角给我点个“赞”“在看”,这个“赞”对我非常的重要,代表了您对我的认可,谢谢鼓励。记得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