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电子停车收费范围 加速多网融合 建设轨道上的城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原因解析及改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原因解析及改善(热点关注聚焦城市交通发展)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原因解析及改善

拓展电子停车收费范围 加速多网融合 建设轨道上的城市

聚焦城市交通发展 代表支招缓解拥堵

“今年要实施20项市级疏堵工程,堵车情况应该还会有所缓解”;“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是个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好办法,具体实施还得属地政府和相关企业配合好才行”;“公交和地铁接驳如果能更顺畅,大家就更愿意公共交通出行了”……小组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交通综合治理的内容引起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为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建言献策。

停车改革向路外和居住小区延伸

智慧停车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重要一环。

2022年,北京将推动停车改革向路外和居住小区延伸,做好停车智能服务。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对停车改革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感到欣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停车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一把金钥匙。”

郭继孚认为,城市交通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密度问题”,对应到车辆管理上,简单来说就是密度越大的地方越不能有太多车。“因为停车需要消耗惊人的土地空间,停放一辆小汽车大约要占用30平方米,这几乎和一个人的住房和办公面积相当。”郭继孚说,因此,在国际上,城市土地价值贵的地区停车费用也高,这也是国际城市高人口密度地区车辆保有率低的原因之一。

郭继孚说,虽然目前北京不少地区已经开始实施路侧停车收费,但中心城区免费停车的比例仍然很高。对此,他建议,把停车成本与其消耗的土地成本相挂钩,持续推进电子停车收费,逐步替代传统人工收费,避免出现停车费人为议价现象,并将这种模式从路侧逐渐向居住小区、办公单位、医院、商圈等地拓展;同时加大违法停车处罚力度,坚持停车收费,违停受罚。

多网融合提升交通接驳便利度

2022年,北京将推进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城际铁路、干线铁路“四网融合”;加速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多网融合。从“四网融合”延伸到“多网融合”,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对这一转变表示肯定,“未来地铁不光能和公交车联通,还能和共享单车联通,公共交通出行更加方便,也就会有更多人愿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下了地铁没有公交,全程乘坐地铁需要反复换线倒好几趟……类似这样的接驳不便使得许多人对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接受度不高。郜春海也直言,现在的城市公共交通路网很多时候是通过人换乘实现的。对此,他认为,除了要提升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便利度,也要着重优化改造轨道交通既有网线,逐步实现不同地铁线路间互联互通。“比如5号线和亦庄线,如果能实现联通,直接一趟车就到目的地了。”郜春海说,类似这样的线路联通车次可以在固定时段开放,就像区间车一样,这样既能提升乘客体验感,也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此外,据郜春海介绍,交控科技正在对地铁5号线和13号线进行“无感改造”。所谓“无感改造”说就是在保证地面设备不变的情况下,对车上的安全防护和自动驾驶等车载控制设备进行改造,让轨道线路车载运输效率更高。目前,5号线改造进程已经过半。

最大限度发挥轨道交通效力

“目前北京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100公里,在建的还有200多公里,但事实上三分之二的车站周边客流不足,没有发挥出轨道交通这种大运力交通方式应有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怡一句话指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魏怡说,轨道交通设施其实是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中最昂贵的这一种,只有足够的客流量才能支撑起一条轨道线路的运行。现阶段,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已颇为可观,下一步应当围绕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地区适当调整城市发展规划。

她建议,将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优先开发利用。对轨道车站周边人行800米范围内土地高效混合利用,布置商业、办公、住宅,引导人口功能型产业向轨道交通周边聚集,建设轨道上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