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找工作,最怕看到的就是工作经验的要求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刚毕业想上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刚毕业想上班(毕业失业)

刚毕业想上班

应届生找工作,最怕看到的就是工作经验的要求了。

在JD中看到 “热爱XX行业“”熟悉XX技能”、“有责任心、能抗压”这类的要求,还觉得这份工作挺适合自己的,一拉到下面,看到“X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就没有勇气投了。

很多大企业会有专门针对应届生的校园招聘,因此这也成为应届生们找工作的主战场。但是校招并不能满足每年800多万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需求,大部分的应届生需要加入求职市场,和有经验的求职者们一起竞争。

那作为没有经验的你,是不是就没机会没出路了?在大学假期玩玩玩,似乎也没什么相关的实习,那是不是就背上了“毕业=失业”的锅?

这篇文章,我们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师姐告诉你,如何把没有经验也变成一种优势。

要想打动企业,你先要弄明白他们的招人逻辑

如何化劣势为优势,几个案例告诉你操作方式

来自行动前的几条忠告

01企业为什么要招应届生

客观的来说,企业对于年轻人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企业为了保持长期运转,最好要保证每个年龄层都要有人干活。不然一批人老了,退休了,如果没有年轻的人顶上去,那就没人干活了。

所以很多大公司也会有校招活动来专门招聘应届毕业生,主要是因为企业是有招聘市场上的招聘流程比较长,需要“发布、等待投递、挑选、面试、反馈”,面试一个人就是一个流程。而应届毕业生群体是一个非常集中的求职群体,可以集中高效的挑选人才。企业在高校里挖到一个优秀的苗子来培养,比起在市场上找到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付出的成本要小很多。

但是为什么校招没有拿到offer的同学,再在市场上找工作,却发现对就业环境对应届生特别不友好,很多岗位都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企业愿意花在培养小白的成本是有限的,在完成了自己的人才储备后,对于大部分的工作还是希望能招到能立刻胜任这份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有经验往往意味着上手速度快、有一定的资源和人脉的积累、有成熟的职场思维能快速融入职场环境。

看到这里先别叹气,除了校招,企业对于应届生的需求还是存在的。尤其是一些发展较快的创业型公司,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校招当中,但是有培养新人能力和意愿,团队整体包括领导层面都很年轻化,愿意和新人一起成长,这样的公司还是很愿意接受应届生的。

归根结底企业还是看重一个人的“性价比”。有经验的人有有经验的优势,咱们应届生也有咱们高性价比的地方:

应届生的薪资水平比较低。企业内会有一些上手快的比较基础的工作,这些工作找一个应届生就够了。

应届生年轻,体力好,没有家庭压力,可以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年轻人希望大,潜力大。年轻人对待新事物的敏感程度,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普遍优于年龄大的人。

02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

没有工作经验是应届生的劣势,但是不意味着这是绝对劣势。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劣势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转化为优势。

1、展现你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次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就聊起过,带应届生比带一个工作了1、2年的人要轻松得多。老手的工作形成了自己套路化的模式,让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总是会说不用这样,我之前就是怎样怎么样做的就行。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经验,会更容易跟着你的方向走,磨合期反而更短。

这就是一张白纸的优点。应届生没有工作的实操经验,但是相反比较柔软,可以培养他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而有经验的员工受限于固化的思维,反而比较难改变。

所以求职过程中,你要传达出你是一个好学、能快速融入环境的人。你可以:

在简历中加入一些社团、实习的经历,传达你的合作精神和配合能力

对于不了解的行业或岗位,要多查资料,形成一个自己的认知。

可以准备一份自己的作品集,多用看得见的东西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面试的过程中,不要打断面试官的话、否定面试官的观点。

没有一个人会拒绝一个主动性强、勤奋好学的应届生的。

2、发掘自己隐藏的职业能力

很多应届生在写简历的时候才开始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涯,没有拿过奖学金,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实习经历,后悔自己不应该浪费大把的时间去玩了。

这时候你可以换个角度想一下,你在哪件事情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获得了什么?

“小A是个追星girl,大学泡在寝室看各种综艺,花费很多前购买周边、为idol打榜,帮idol剪视频,还加入了后援会的群,和更多的陌生人一起分享追星的心情,还线下聚会一起去看现场。后来她去了某视频网站做综艺频道的会员运营。”

“小B是个宅男,没什么爱好就爱玩各种游戏,看游戏直播,什么游戏资讯都非常清楚。玩游戏的时候体验不好,还会经常再论坛发帖吐槽,在游戏里反馈。后来求职的时候找到了游戏运营的岗位。”

“小C没事就爱刷微博,看看美妆、穿搭、关注了一票网红,后来去了MCN机构做网红经纪人。”

“小D酷爱看电影,每周观影10余部,在某瓣记录自己看过的电影,后来加入一个电影公众号团队。”

我们可以反观一下自己平时花费时间去做的事当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成为职业潜质的地方。

你对这件事情了解多少?你是否了解到了一些规律、行业的前沿动态,或者有一些较为深度的认知

你获得了一些技能吗?摄影、剪辑、编程?和他人的沟通能力?探索新鲜事物的能力?

注意不要在自己的舒适区消耗时间,要给予自己动力去学习更多自己不知道的部分。

正所谓“一万个小时即天才”定律,回顾一下你是否忽略了你常做的事情当中,是否可以和你的求职方向结合起来。

3、拿出年轻人的样子

正如上文所说,企业希望应届生能注入新鲜的血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在刚开始工作时就要做好努力付出的准备,成为一个有想法、有干劲、肯踏实做事的年轻人,这些都是在职场上被需要的特质。

初入职场时的选择也很重要。

师姐有个同学M,毕业的时候有两个offer,一个是某跨国快消品牌,但是要先从门店基层做起,薪资不高;另一个是一家发展的比较快速的创业公司,薪资高2k。后来M又了解了下周围同学的薪资,总有种自己找的工作薪资没有别人高就没有别人好的感觉,最后还是选择了去创业公司。后来工作了几年之后,M跳槽到一家比较大的公司的时候就感慨,一个发展比较完备的公司还是比较适合应届生的,这里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视野可以让新人去受到更完整规范的职业训练。

应届生在求职的时候可以选行业、选公司、选boss、选岗位,要尽可能地考虑影响未来发展的因素,不要过于关注当前的薪资高低。当然找工作时还是要注意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用去迎合工资过低、克扣五险一金等不正规的企业机构。

03行动前,还有几句忠告

1、 不要下意识地做决定

这是应届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的通病。也说不清楚自己具体想做什么,感觉这份工作不是很喜欢,感觉那份工作好像更有趣一点。

对职业道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找工作。但是职业发展是一个周期很长的活动,前期的思考规划会降低后期职业生涯中的沉没成本。很多刚毕业的学生,急着找到了一份工作,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不适应这份工作,过了一两年再换一份工作甚至一个行业,又从一个小白做起。但是你之前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不可回收的了。

在找工作的同学们不妨不要太心急,不以找工作的速度定胜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要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你想做什么行业?你想有什么发展?你想去哪里?你想过什么生活?。可以看看下面的文章,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想清楚了这些问题:

【自救指南一】90%的学生都做错了,找工作第一步,应该先看什么?

【自救指南三】除了回乡和北上广,我还有什么城市可以选择?

2、 不要自视过高

毕业了开始找工作,一看市场上都是5k-6k的,这家公司根本就没听过,这家公司才100人太小了,总觉得薪资和岗位承载不了你的理想。

首先要回看一下自己目前展现出来的经历和特质,在求职市场中处于什么位置。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满意工作”,不肯“将就”,只会加大自己的焦虑感。毕业在家,没工作、没收入,整天无所事事还要伸手向父母要钱,不如先投入工作中,在学习中增值自我。

切记不要过于理想主义,很多事情都是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优化的,没有什么能一蹴而就地达到理想的状态。

3、 强化优势

你是否真的了解优势的重要性?

回忆一个场景,高中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你数学70,语文100,英语120,物理20,生物60,化学70。这时候你妈肯定会要给你报个物理补习班,要求你再多强化学习物理。

“查漏补缺”的思维是否正确?你会发现做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不仅吃力,让人感到挫败,而且对你并没有什么帮助。强行弥补自己的劣势不如强化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

根据《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的观点,优势是“做一件事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如果你越早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且强化它,就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现自己的“主导才干”有三个线索:

渴望:不仅是感兴趣,甚至特别着迷;

学得快:比起其他人,你学得快;

满足:不需要理由,做和做完后感觉良好。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并且受到了外界的表扬,大家都认为你这件事做的不错,那你就可以不断强化,提升技能,搭建系统理论与知识体系,最终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

很多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的,需要自己去挖掘,自我培养,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

“刻意发挥你的优势,无论是什么优势;控制你的弱点,无论是什么弱点。”

本篇总结

企业喜欢有干劲、可塑造性强,拥有年轻思维的应届生,不要以为自己没有经验就在求职时走投无路,前方还有广阔的天地和机会,是为你准备的。向内审视自己,定好求职目标,在求职过程中展示出优点优势,向企业传达你是一个值得被培养的人。

每个职场人都是从应届生过来的,经历过你正在经历过的迷茫和焦虑。

职场的路才刚开始,最重要的时你先努力起来。

互动一下

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做个复盘,看自己是否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潜力。

,